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探讨_幼儿园游戏专题
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探讨
武汉常青阳光园 朱姝月、伦纳
[摘要]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目前幼儿园里幼儿的游戏活动存在有多种形式,特别是非游戏活动游戏化,是目前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非游戏活动游戏化对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以幼儿主动获得经验为主,以环境材料为中介,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建构经验的实践模式,我们要让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非游戏
活动游戏化、游戏式学习、学习式游戏
1996年正式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今年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园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是我们开展游戏化园课程的重要依据。
游戏虽然是幼儿的自由活动,但在幼儿园里它从来不是单独作为自发自主的活动存在的,还应当组织参加结构的教学活动——既非游戏活动。非游戏活动与游戏活动不同的地方是它以一门或多门学科为基础,具有更强的系统性,丰富和扩展的知识经验。但这种非游戏
活动对于来说缺乏吸引力,因此,这种非游戏活动就必须由设计、加入游戏活动的因素(操作、动机与体验、人际关系、外部条件等)使之游戏化。这就是笔者对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理解。
一、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变迁。
近年来随着我国幼儿园教学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出现了一些变化,不再仅仅利用规则游戏的形式编制教学游戏,也开始利用幼儿的自由游戏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如:我设计的《超市》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创设超市、分配任务、制作钞票、买卖等等活动。让在自由游戏中体验“游戏性”,同时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体验将非游戏活动归纳出以下四种教学模式。(如表1) 附表1
形态
主要目的
角色
模式一
游戏是教学之外的活动,是两个学科或多门学科之间的润滑剂
学科
权威、监控, 由规则制约
模式二
游戏是改装的教学活动
学科
注重形式而不是实质
模式三
游戏是发展社会性及情绪的活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