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9 > > 详细内容

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_幼儿园心理健康

在活动中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杭州市安吉路早教研发中心  徐李凡

内容摘要: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对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而美术活动作为幼儿最易接受的美育内容之一,有其独特性。它以个体活动为主,本质上不受他人干扰便可完成艺术活动,更多地强调“个性”和“创造力”的表达。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在鼓励幼儿追求个性、表现自我的同时,幼儿中原本就存在的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更加突出了,直接表现为自信心“过剩”和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对自身没有正确的认识。教学活动作为喜爱的内容,应渗透心理健康的,把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纳入教学目标,既重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又关注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以促进身心和

谐发展。

关键词:活动   心理健康 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一) 现实依据

1. 社会发展的需要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正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正如《园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这里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从期就进行心理健康是十分必要的,这与人格的可塑性特点有紧密的联系。人格会随着现实环境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而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尤其是正在形成中的人格还不稳定,易受环境的影响。

时期虽然不是心理疾病充分发作时期,却是不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孕育期。
    2. 改变现状的需要   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对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而美术活动作为幼儿最易接受的美育内容之一,有其独特性。它以个体活动为主,本质上不受他人干扰便可完成艺术活动,更多地强调“个性”和“创造力”的表达。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在鼓励幼儿追求个性、表现自我的同时,幼儿中原本就存在的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更加突出了,直接表现为自信心“过剩”和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对自身没有正确的认识。教学活动作为喜爱的内容,应渗透心理健康的,把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纳入教学目标,既重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又关注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二) 理论依据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论   埃里克森认为:如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是成功多于失败,他将因此养成勤奋的个性特点;如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屡遭失败,在日常生活中常遭批评,就容易形成自卑的个性特点。
    2.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包括多伊奇的目标结构理论和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合作目标结构理论认为在合作学习中,使得团体成员之间的交往更为频繁,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每一名成员都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他成员所接纳,使得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了自信心。发展理论的观点是:在儿童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他们已有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活动目标  通过一段时间有意识地加以调控,促使各方面的心理素质得到和谐发展,具体表现为:

自尊·自信·自主   在活动过程中,相信自己、尊重自己,具有独立性,能够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能正确对待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也了解自己的短处。                   

交流·欣赏·合作   在学习合作的过程中,之间能彼此交流,互相帮助、互相欣赏,感受到合作的愉快,共同提高,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实践:

(一)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幼儿的态度与评价是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只有在宽松、平等、自由的环境中,才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用“鼓励”来营造宽松的氛围   细读《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内容与要求”这部分中,“鼓励”一词出现七次。可见鼓励是促进

全面发展的主导性的方法。鼓励的内容有极为广泛的包容性,对幼儿良好表现的惊喜、赞赏是鼓励,对遇到的挫折或造成的过失表示理解、支持和帮助更是必要的鼓励。例如在中班折纸活动“郁金香”的操作过程中,有几个孩子折不好。我发现忻昊是因为我在讲解时他没有听完,我就再折一遍,让他看清楚。其实他的动手能力并不差,只是性子比较急,我就鼓励他:“你看,只要你认真听就能折得很好,下次听完老师的话再做,好吗?”他不好意思地冲我点点头。我转身发现吴瑜虹正偷偷地掉眼泪,她的个性比较内向、自尊心又强,不象忻昊那样不会折就喊,我就手把手地教会她,并蹲下来温和地看着她:“你折得多好呀。”她折得很仔细。活动结束时我特意表扬了她,她的脸上露出了又羞涩又兴奋的笑容。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常常用眼神与他们交流、鼓励他们。

对进行的同时一定要结合其个性和事因。由于生理原因,注意力并不能长时间集中,而且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如果当时我直接采取批评,孩子的注意力也不可能就此保持集中。因此的鼓励非常要紧,它会成为一种内在动力。尤其是像吴邦盈这样内向、自尊心强的孩子更是要小心呵护,千万不要说:“你真笨,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之类的话。鼓励的形式多种多样,除言语鼓励外,一个赞许的颔首,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期待的眼神或是亲切的抚摸,都是鼓励。并且应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诚。

 

用“对话”营造平等的氛围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对话”就是要让他们大胆发挥自己潜在的艺术能力。

首先,在活动中师生应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在教授一些必要的技能技巧和作适当的指导外,千万不要指挥按照成人的意图进行

活动,当我们要求孩子认真听讲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孩子一个倾诉的空间。就像有些画从成人的眼光看简直是不知所以,可孩子们总有他自己的解释,那些杂乱无章的东西也许正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有一次我们画高楼大厦,钱祺炜画得非常棒,尤其是色彩搭配得很和谐。本想好好地用他的画讲讲色彩的搭配,没想到一转眼他的画就变样了,整个画面被黑色笼罩着,只能隐隐约约地看见一些轮廓。我纳闷地问他为什么这样,他的回答是:“天很晚了,大家都睡觉了。”恍然大悟之后我马上表扬了他的想象力。正是因为有了师生平等对话这样的途径,才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心理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其次,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幼儿交流、对话。因为幼儿对艺术作品的感觉是带者直觉成分的,这种直觉往往转瞬即逝。留出充足的时间可以让幼儿彼此欣赏、彼此交流,找到同伴作品中值得学习的地方,为学习欣赏他人搭建平台。
    再次,在对话过程中传递“平等”的讯息。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充分利用肢体与非肢体语言,如需要交流时,老师可以蹲下来或坐下来采取与幼儿平视的角度。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