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对儿童来说是利还是弊_学前教育
喜:9岁修炼成电脑高手
上周末,家住水碾河的宋先生在家忙乎了很久,也没能将自己的电脑启动。因为有个工作急件存在里面急需处理,如果把机器弄去专门的维修部维修,时间上已经来不及。宋先生急得满头大汗。当时,院子里读小学4年级的小胖墩儿闻讯,自告奋勇来试试。抱着死马当着活马医的心态,宋先生让小胖墩儿打开了电脑机箱。只见小胖墩儿对电脑主板上密密麻麻的电路一番折腾,三两分钟就解决了问题。一时间,宋先生不由得惊呼遇到了电脑神童!
当天下午,记者闻讯前往采访时,小胖墩儿的母亲刘女士介绍,小胖墩儿从上园开始,就对有按钮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像功能复杂的录像机遥控器,大人都弄不清每一个键是干什么的,他能搞懂。此外,他还时常帮助邻居解决点vcd、dvd等电器方面的问题,深得邻居们喜爱!面对众人的赞扬,刚放学回家的小胖墩儿反倒有些腼腆了,他连连摆手说:宋叔叔的电脑只是电线短路了,小问题!据小胖墩儿说,他们班上还有人会编程序、做数据库
据了解,像小胖墩儿这样的小朋友,生活中还有很多。他们对于物质时代的新奇事物懂得很多、很快。在电动汽车、电子狗等高科技玩具陪伴中长大的他们,往往会有一些天才的举动,让大人们不知所措,已堪称一种社会现象!
忧:优秀女孩被猪吓出病
在游戏机和电脑前成天打坐,或在少年宫钢琴班中长大的孩子,与过去在捉特务滚铁环等各类游戏中长大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童年被大人们设计的意味太浓,一旦离开了大人们设计的环境,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家住玉林小区、刚带女儿到市郊农家乐去玩了一趟回来的戴如宏(化名),怎么也想不通:10岁的女儿平时那么聪明,无论是电脑、书法、、舞蹈、声乐样样在行,怎么一到农村,就显得那么害怕和懦弱呢?据戴氏夫妇向记者说,上个星期天,天气很好,想到乖女儿学习很辛苦,夫妇俩就开车带了女儿到郊县农家乐去玩。哪知女儿见到一头农家养的猪后,竟被吓得浑身打抖,如临大敌,并且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像掉了魂似的,吃不下饭。
吓得不轻的戴氏夫妇赶紧将宝贝女儿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是一种心理病症,是由于小女孩突然见到以前没见过的事物,心理上不适应造成的!事后,戴氏夫妇十分纳闷:女儿那么优秀,人见人爱,况且她在电视里也没少见过猪,甚至还耍过不少卡通玩具猪,怎么会
人士:让孩子动起来
就物质时代的孩子的问题,记者对我市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知名园进行了采访,得到以下一些说法:
金苹果幼稚园全托中心邓园长认为,物质时代的孩子见多识广,思维比以前的孩子拓展了很多,这在总体上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关键在于大人要加以正确引导。在以电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对一些未知事物的制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
有着19年家庭幼儿园开办经验的胡庸珍园长称,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孩子与孩子之间在放学后联系少,难免孤独感增强,这容易埋下精神疾病的隐患;二、不少孩子喜欢模仿大人的言行,显得少年老成,失去了在他们这个年龄应有的童真,这是们应当注意的。
成都市艺术中心艺博文化艺术学校校长王畅则认为,对于物质时代的孩子的教育,学校应贯彻愉快教育的原则,在注重潜力开发的同时,要培养孩子与孩子、与孩子、与孩子的互动协调。她说:据了解,在美国,一般的居住社区,家庭与家庭之间每周都会举行聚会,给孩子们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这种做法就比较可取。另外,为了让孩子接受多层次的教育,可让山区孩子和城市孩子利用假期对流,从人文方面加强对孩子的
相关链接
专家称:高科技玩具无益儿童的成长
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全国性玩具及儿童用品博览会上,记者看到很多厂商已经将计算机、电子、通讯、材料等领域内的先进技术运用到了玩具设计当中。在现场,记者不仅看到了日益先进的遥控汽车,还发现不少厂家已经开始生产高档的电动童车。
但很多学专家却发现,高科技对儿童玩具的介入,更多的是给了孩子们一种新的刺激,而缺乏对孩子需求的全面考虑虽然孩子们玩起来很开心,却不能从中得到任何有益的知识和。长此以往,儿童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将受到影响。(据《中国妇女报》)
今日声音:高科技产品对儿童的负面意义
社会学家钟天理说:现在很多小孩子,很小就熟悉各式各样的高科技产品的使用。他们可以用电脑打游戏、他们会使用dv,甚至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开汽车。但他们的童年是被别人设计好的,他们只是消费社会中的一个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美国康乃尔大学黑吉教授说:关于儿童用电脑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争论一直进行着,不过,如果这些正在发育期的儿童每天坐在电脑桌前的时间越来越多,抬头盯紧屏幕,手抓着鼠标不放,双脚晃来晃去,这些不良姿势长久下去会产生诸多毛病不良坐姿等重复压力对肌肉等部位的伤害要10年才会显现,6岁开始玩电脑的小孩,到了16岁,就会知道后果如何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王朝霞说:最近一段时间,许多软件公司盯着中小减负的机会,打出学习无需革命,减负轻松成长等口号,推出林林总总的教育产品。可是,这些软件产品对孩子来说,到底是减负呢还是增压?
采编自成都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