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7 > > 详细内容

关于历年高考生物试题取材的思考_高考生物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必然要从属于和服务于社会意识形态和特定的文化结构,必然要承载社会赋予其特定的功能,这就决定了高考的阐释和展示社会意识形态与特定文化结构的实质内容和知识价值,来完成社会赋予高考的特定任务。高考试题作为考试的基本呈现形式,就是要在命题宗旨指导下,通过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等具有认识意义的方法,演绎和传达命题宗旨。高考试题的命题题材,则是最能直观地反映命题宗旨的载体。
    一、 问题的提出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以及其他相关考试的命题宗旨是"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体现、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在此宗旨指导下的高考试题的命制,应在社会性、人文性、应用性、前沿性、新颖性、灵活性等方面有所体现,应显示科学技术和课本知识与生活、生产以及人类生存与发展、健康等方面的有机联系,体现知识的价值所在。综观几年来的高考学试题,均有不少试题材料与社会、科技、生产、生活有关,目的在于引导中学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科技、关注生活。可见,高考生物学试题材料的选择与考试的功能、考查的能力方向、考查的知识内容等不无关系。
    二、 关于生物学试题题材的思考
    (一)关于热点题材的思考
    1焙挝"热点题材"
    热点是时代发展的标签。当今社会变化快速、热点叠出,这给高考命题提供了丰富的试题背景,由热点引发的"高考热点题材"应运而生。什么样的热点会成为"高考热点题材"呢?一般说来,高考所选取的"热点题材"是那些影响最大,几乎人所共知的内容,同时又是能够接受的内容,只要具备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就可以解答的内容。高考热点题材具有时效性强、影响面广等特点。如克隆羊、人类基因组、细胞周期蛋白的发现等。
    2毖〔牡囊谰
    研究近几年来高考所选择的热点题材,本文试图以这样一个四维构架来分析,即价值取向、学术领域、知识视野、社会背景(或区域背景)。以下以广东高考生物学试题中"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试题材料为例,做简要的说明。
    价值取向是指高考选择的热点题材要考虑其问题的价值所在,即从能力价值、创新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实用价值、可持续发展价值6个方面对众多的热点题材进行评估、筛选,提取其中有价值的题材。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几乎涵盖了上述6个方面的价值功能。
    从题材涉及的学术领域来看,高考关注的热点主要有社会热点、人文热点、资源热点、科技热点等方面。社会热点具有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与国家意志、决策密切相关,如西部开发、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等;人文热点则与社会生存状态、演变轨迹以及文化观念密切相关,如转基因生物的生态安全、克隆人的伦理问题等等;资源热点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环境、能源等世界性问题有关,如水资源、土地资源、草原资源、海洋资源、再生能源以及近年来提出的物种资源、基因资源等;科技热点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技术、航天技术等。人类基因组计划则集社会、人文、科技、资源4方面的热点于一身。
    知识视野即从知识来源的角度来看,可分为与教材有关的热点题材、生活中的热点题材、重大事件中的热点题材、学科发展中的热点题材,"人类基因组计划"无疑在知识维度上又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方面。
    从社会背景(或区域背景)来看,有国际热点题材、国内热点题材、还有兼具国际和国内背景的热点题材。
    "人类基因组计划"这一热点,在四维构架中构成了一个交汇点,足以让它成为高考热点题材中的热点。
    3碧獠牡奶卣
    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选择的热点题材具有以下特征:
    ①似新闻非新闻。新闻的最大特点是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而高考选择的热点题材虽然也具有时效性,但题材中的事件可以是突发的,也可以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有重大影响的。如2000年广东试卷选择"人类基因组计?quot;的试题材料,极具新闻特点,而今年理科综合试卷选择的热点题材却是早有报道的克隆问题。因此,选材方面可以受新闻的影响,但不受新闻的局限,有时还可能回避过热的新闻事件。
    ②似主干非主干。高考本着有利于中学素质的原则,选择的题材特别强调突出中学课程中的主干知识。因此,试题选择的热点题材,其知识背景多是中学生物学科中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如广东试卷中"人类基因组计划",涉及的知识背景都是中学学科知识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有时也可能为凸现当前社会或学科中的热点事件,而侧重四维构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维度,选择非主干的问题材料,如今年理科综合试卷选择"昆虫激素与生物防治"这一非主干的问题,以反映当前农药的不当使用和大量食物中毒事件的现象。
    ③似热点非热点。很多的热点问题隐含在学科领域的材料中,如通过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食物链等内容,折射出环境保护这一世界性问题;通过考查细胞周期的基础知识,反映美国科学家发现细胞周期蛋白,为人类打开了攻克癌症的大门,从而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这一热点题材。另外,高考试题更多地是以小热点来体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如抗虫棉、违禁药品、青春期发育等。
    (二)关于实验题材的思考
    实验试题能够突出地反映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也能更好地达成自然科学考试的测试目标。通过实验试题的考查,可以较为客观地评价应试者认识问题的能力和提出假说的能力、研究计划的设计和实行能力、研究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能力、推出结论和评价能力等等。生物学实验试题,既能考查应试者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的潜质,又能考查应试者在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特质。因此,生物学实验试题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生物高考的主导方向。因此,实验试题的命制,当然力求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
    1笔笛樘獠牡睦丛
    实验题材的选择,相对其他方面的题材来说,具有更大的抽样性与随机性,同时还源于客观事实,具有真实性。分析可见其选材大致有这样几种来源:
    ①源于教材。高考实验题材很多是源于中学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直接呈现,而是作了巧妙地处理后,让应试者感觉到似曾相识,但又有变化。例1:广东今年生物卷中的37题"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探究淀粉溶液中的淀粉和碘溶液中的碘能否通过人工膜",此题的设计思路和题材源于教材中渗透作用原理的实验装置。例2:理科综合今年卷25题"设计实验,证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源于新教材的生长素的发现、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的内容,其图示方式也类似于教材。例3:理科综合今年卷21题"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的实验题材新教材课外科技活动中的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例4:广东今年生物学试卷34题"用蛋清混浊液进行系列实验"的内容,新教材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例5:今年春季高考21题"探究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其有光和黑暗处理的设计思路,就教材中的生长素的发现的科学实验思路。例6:广东2000年生物卷36题"用显微镜观察水绵和细菌在反光镜反射后的分布情况"实验,则新教材中介绍的恩吉尔曼的科学实验。
    ②源于科学研究。高考实验题材的选择,有一些教材之外的科学研究。例1:广东今年37题"有关带神经的搏动的离体蛙心的系列实验",动物生理学研究。例2:广东生物高考题"用显微镜观察小白鼠脊髓横切面制片"动物生理学研究。例3:广东2000年生物卷42题"关于肝细胞研磨后的系列实验分析"细胞学研究。
    ③源于研究性。高考的部分实验题材,还来自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例1:广东今年选择题8题"检测实验装置中带有放射性的叶片"。例2:11题"推测幼苗根的生长方向"。例3:44题"测定和分析相同生长状况下的同种树苗在不同日温、夜温下的生长情况"。例4:理科综合天津卷21题"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动力的推论"等等。
    ④源于生活。这部分题材虽然不多,但也反映了高考题材选择的一种思路。
    2备呖际笛樘獠牡奶氐
    高考实验题材,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真实。从上述试题来源可以看出,高考实验题材的选取,尤其重视其题材的真实性,材料具体的科学实验、生命现象和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等。②科学。高考实验题材,以科学的标准衡量所选取题材是否符合客观规律,这些客观规律是在过去的科学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了的,而不是科学幻想。确定这样的衡量尺度,本身也是尊重现阶段中学自然科学教育的实际,同时,在当下伪科学仍有一定影响的形势下,显得尤其重要。③直观。重视材料的直观性,以实验装置图、图

  

示或图解、数据表格、曲线等形式,再现实验过程或生命变化,有利于应试者理解分析事实本质,也体现了自然科学尤其是生命科学的特征。④多样。不拘泥于教材内容,而是涉足生命科学的许多分支领域,实验类型和形式多种多样。同时为配合能力测试目标,以较为丰富的形式呈现出来,如给出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图、实验数据表、实验步骤等等,增加了试题的变化,体现出命题者新颖、灵活的命题技巧。
    (三)关于生物学试题题材导向功能的思考
    长期以来,高考的导向功能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问题。对于考试的教育导向功能,本文赞成这样一种观点,即"一种考试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应仅限于某种特定的知识文化结构范畴并准确合理地体现其考试要求,这是考试对这种知识文化结构认同的自然流露,而绝非是考试的目的;更不能指望考试完全概括或者表现一种知识文化结构所有的教育和引导功能"。上述观点认为,高考是有局限性的。虽然,高考命题宗旨必须符合社会意识形态和特定文化结构的要求,但高考的教育引导功能主要体现在知识文化结构本身的教育和引导作用,而不是承载全部的社会教育任务。因此,以这样态度来评价高考和命制高考试题,才是以科学的姿态来运作科学的考试。最近几年高考试题选材的变化轨迹,可以看出命题者对这种观点的认同。
    (四)关于生物学试题题材操作性的思考
    在操作层面上,优秀的试题题材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整合性。试题题材的整合性主要是指考查内容与能力要求的整合、知识文化与教育引导功能的整合、教材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整合、前期知识与后续学习的整合、学科内和学科间多种知识的整合等等。②借鉴性。主要是指在试题材料的情景设置上,应有一定的科学情景的迁移,生活情景的迁移,知识背景的迁移等等,生动再现自然科学及其生命科学研究的主体对象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变化,体现科学探索的无穷魅力,体现学以至用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还能为中学教学提供学习和借鉴的经验。③开放性。在考查应试者的评价能力、预见能力、实验方案的设计等方面的素质时,试题题材应命题目标的需要,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同时,开放性还反映在试题题材的背景能在材料之外进行延伸。④阶梯性。这里所说的阶梯性是指试题题材具有由初级知识水平到高级知识水平之间的过渡,较低能力要求与较高能力要求的过渡。试题题材设计这样的知识梯度和能力梯度,有利于命制区分度高的试题。⑤平等性。试题题材的选取,往往会影响到考试对应试群体的公平性。考试对每一位应试者来说,应该是人人平等的。因此,试题题材需面向最广大的应试群体,注意城乡之间的差别,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别,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不同的群体之间的差别等等。
    总之,在实际操作中要能够选取合适的试题题材,设置合适的试题背景,同时还要考虑到考试的要求,预见到应试者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