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7 > > 详细内容

第一章第一节细菌 教学设计_九年级生物教案

第一章第一节细菌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从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对自然界的意义、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讲述了有关细菌的基础知识。

 在知识方面,细菌的形态、结构只涉及到显微结构;生理只包括分裂、腐生、寄生三个概念,教材还讲了物质循环、生物固氮这两个土壤微学的重要主题;在知识的价值方面描述了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

 由于细菌很微小,学生缺少对细菌的形态、结构的感性知识,如条件允许,应当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菌三型的涂片。至少让看到细菌三型的显微照片。

 可以采用讲述法授课。为了使正确理解和加深记忆,授课中应提供一些描述细菌大小的数字。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细菌在自然界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通过分析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培养辩证地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细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

 显微镜;细菌三型涂片;细菌三型挂图(或投影片)、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挂图(或投影片);根瘤菌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在前一段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植物,不管是种子植物还是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它们的体内一般都含有叶绿素,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植物不论对自然界还是对人类都是很重要的。除植物外,自然界的生物还包括动物以及细菌、真菌和病毒,它们既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也对自然界和人类具有重要作用。学习有关这些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知识,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很有意义的。

 课本的第二部分是细菌、真菌和病毒。今天我们先学习细菌的知识。(板书:第一章细菌)

 细菌广泛地分布在地球的各个地方,土壤里、空气中、水里,乃至于人和动物的体表、体内都有细菌在生活着。例如:在每克土壤中有几亿到十几亿个细菌。然而我们却视而不见,为什么?因为它们太小了,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

 细菌有多大呢?我们来看一个表格:(投影)

几种细菌的大小(单位:微米=1‰毫米)

 

 大约1000千个细菌排起来才有1毫米。现在我们看在高倍显微镜下细菌形态。示细菌三态的挂图(或投影),讲解细菌的形态结构。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

 (一)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有球形的(叫球菌)、杆形的(叫杆菌)和螺旋形的(叫螺旋菌),许多细菌可以连接成长链或成团,但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细菌的结构。示细菌的结构模式图(或投影),讲解细菌的结构。

 (二)结构

 单细胞个体。

 共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些细菌有:

 荚膜,具保护作用;鞭毛,运动作用;

 有些细菌可以形成芽胞,是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讲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细菌的生殖方式

 细菌通过简单的分裂的方式进行生殖,一个细菌直接分裂成两个细菌,叫分裂生殖。

 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有机物丰富、温度适宜),经过20-30分钟细菌就可以分裂一次,速度相当快。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营养、气体、代谢产物等影响,细菌很难这么快的繁殖。

 讲解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一般不含叶绿素,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

 如果细菌是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的遗体而生活,叫腐生。例如:枯草杆菌、乳酸杆菌等。腐生细菌在堆肥、沤肥中起重要作用。

 如果细菌是从活的动物、植物体吸取有机物来生活,则叫寄生。例如:结核杆菌寄生在人的肺中,使人患肺结核。

 现在我们打开书,把异养、腐生、寄生的概念划下来。

 讲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关系。

 四、细菌与自然界和人类的关系

 尽管细菌很小,但在自然界的作用却很大,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回想一下光合作用的公式:

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植物自出现以来就进行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有机物。(图中的箭头a。)植物被动物吃掉后,有机物又进入了动物体,但自然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却很稳定,为什么?

  生活着的还在进行着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图中的箭头b、c。)

  动物、植物死了,呼吸就停止了,但在自然界动、植物的遗体并没有积累起来,而是很快地被分解了,这就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的功劳。腐生细菌和真菌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样,碳就在和环境之间构成了循环(图中的粗箭头e)。图中的有机质还粪便等。除碳以外,其他物质例如氧、氮等也是这样。所以:

 腐生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板书)

 

 对人类来说,大多数的细菌是有益的。例如: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也有一些细菌对人类不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例如: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但我们掌握了细菌的有关知识,就可以控制细菌的活动,减少或避免细菌给我们带来的麻烦。用、方法灭菌,在食品工业、在医疗保健等方面都很重要。

 小结:细菌是个体微小的,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细菌是单细胞个体,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细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构成,但无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还有特殊的结构,如:荚膜、鞭毛、芽孢等。细菌营寄生生活或腐生生活,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自然界的细菌,大多数对人类是有益的,但有一些细菌也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我们掌握了细菌的知识,就可以利用细菌为人类服务,并减少细菌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一章第一节细菌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从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对自然界的意义、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讲述了有关细菌的基础知识。

 在知识方面,细菌的形态、结构只涉及到显微结构;生理只包括分裂、腐生、寄生三个概念,教材还讲了物质循环、生物固氮这两个土壤微学的重要主题;在知识的价值方面描述了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

 由于细菌很微小,学生缺少对细菌的形态、结构的感性知识,如条件允许,应当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细菌三型的涂片。至少让看到细菌三型的显微照片。

 可以采用讲述法授课。为了使正确理解和加深记忆,授课中应提供一些描述细菌大小的数字。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细菌在自然界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通过分析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培养辩证地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细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准备

 显微镜;细菌三型涂片;细菌三型挂图(或投影片)、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挂图(或投影片);根瘤菌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在前一段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植物,不管是种子植物还是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它们的体内一般都含有叶绿素,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植物不论对自然界还是对人类都是很重要的。除植物外,自然界的生物还包括动物以及细菌、真菌和病毒,它们既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也对自然界和人类具有重要作用。学习有关这些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知识,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很有意义的。

 课本的第二部分是细菌、真菌和病毒。今天我们先学习细菌的知识。(板书:第一章细菌)

 细菌广泛地分布在地球的各个地方,土壤里、空气中、水里,乃至于人和动物的体表、体内都有细菌在生活着。例如:在每克土壤中有几亿到十几亿个细菌。然而我们却视而不见,为什么?因为它们太小了,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

 细菌有多大呢?我们来看一个表格:(投影)

几种细菌的大小(单位:微米=1‰毫米)

 

 大约1000千个细菌排起来才有1毫米。现在我们看在高倍显微镜下细菌形态。示细菌三态的挂图(或投影),讲解细菌的形态结构。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

 (一)形态

 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有球形的(叫球菌)、杆形的(叫杆菌)和螺旋形的(叫螺旋菌),许多细菌可以连接成长链或成团,但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细菌的结构。示细菌的结构模式图(或投影),讲解细菌的结构。

 (二)结构

 单细胞个体。

 共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些细菌有:

 荚膜,具保护作用;鞭毛,运动作用;

 有些细菌可以形成芽胞,是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讲解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细菌的生殖方式

 细菌通过简单的分裂的方式进行生殖,一个细菌直接分裂成两个细菌,叫分裂生殖。

 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有机物丰富、温度适宜),经过20-30分钟细菌就可以分裂一次,速度相当快。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营养、气体、代谢产物等影响,细菌很难这么快的繁殖。

 讲解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细菌的营养方式

 细菌一般不含叶绿素,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这种营养方式叫异养。包括腐生和寄生。

 如果细菌是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的遗体而生活,叫腐生。例如:枯草杆菌、乳酸杆菌等。腐生细菌在堆肥、沤肥中起重要作用。

 如果细菌是从活的动物、植物体吸取有机物来生活,则叫寄生。例如:结核杆菌寄生在人的肺中,使人患肺结核。

 现在我们打开书,把异养、腐生、寄生的概念划下来。

 讲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关系。

 四、细菌与自然界和人类的关系

 尽管细菌很小,但在自然界的作用却很大,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回想一下光合作用的公式:

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植物自出现以来就进行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有机物。(图中的箭头a。)植物被动物吃掉后,有机物又进入了动物体,但自然界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却很稳定,为什么?

  生活着的还在进行着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图中的箭头b、c。)

  动物、植物死了,呼吸就停止了,但在自然界动、植物的遗体并没有积累起来,而是很快地被分解了,这就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的功劳。腐生细菌和真菌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样,碳就在和环境之间构成了循环(图中的粗箭头e)。图中的有机质还粪便等。除碳以外,其他物质例如氧、氮等也是这样。所以:

 腐生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板书)

 

 对人类来说,大多数的细菌是有益的。例如:制酸牛奶要用乳酸杆菌,制醋要用醋酸杆菌。根瘤菌是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能产生氮肥,就像化工厂一样,对农业和自然界都很重要。也有一些细菌对人类不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例如:腐生细菌可使食物腐败,一些致病菌可使人得病。但我们掌握了细菌的有关知识,就可以控制细菌的活动,减少或避免细菌给我们带来的麻烦。用、方法灭菌,在食品工业、在医疗保健等方面都很重要。

 小结:细菌是个体微小的,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细菌是单细胞个体,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细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构成,但无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还有特殊的结构,如:荚膜、鞭毛、芽孢等。细菌营寄生生活或腐生生活,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自然界的细菌,大多数对人类是有益的,但有一些细菌也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我们掌握了细菌的知识,就可以利用细菌为人类服务,并减少细菌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