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米饭的观察》教学设计二_小学自然教案
《大米的观察》教学设计二 |
一、教学目标 探究:能使用放大镜观察大米,并能尝试进行提出分类标准并按自己的标准对大米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大米观察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2.让感受到观察需要带着问题才能获得更多的发现。3.在观察中,能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知识:认识几种常见的大米。 |
二、教师用具和用具 粳米、糯米、杂交米若干;文件夹与观察记录纸;白纸,牙签,放大镜,玻璃器皿。 |
一、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话题 ·生活中食用的大米都一样吗? 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主要的大米? 平时吃饭的时候,是否留心过米饭的味道、气味、样子,有没有细微的不同?这些不同与米有什么关系? (二)观察大米 ·提供给学生粳米、糯米、杂交米混合在一起的一小堆米(100粒左右),请讨论:面对一小袋米,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怎么用工具来观察比较好?在观察中有什么发现,该怎么办? ·请仔细观察,看看这堆米中有几类大米,把外形特征上相像的归在一起。 ·交流观察、分类的结果,说说分类的根据——各类米的特征。 ·在认识了各类米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这几种米——粳米、糯米、杂交米,可以请说说他们知道的有关杂交稻的知识、说说袁隆平院士。 ·进一步观察大米:提供一组80左右粒的杂交米或灿米,里面有碎米、带黑点的米或霉米,请根据自己的认识,从米的形状或者颜色或者大小等方面给这些米分分类。 ·交流分类的结果和根据。 (三)课外作业 ·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大米的,了解更多大米的知识。 ·去观察家里吃的大米,看看跟今天观察的哪一种比较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