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7 > > 详细内容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_高一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牎4.使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牎5.使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
牐犈嘌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牐犈嘌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更好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牐犑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尊重的思想。
牐犌康鹘馓夤娣痘,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牐牨窘谀谌葜饕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习的困难。
牐牴赜谀Χ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引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有利于的理解。
牐牨窘诨股婕傲讼喙氐募扑隳谌荨V饕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这类计算不仅可以培养的有关计算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计算进一步强化、巩固概念。
牐牨窘谥氐悖何镏实牧考捌涞ノ
牐牨窘谀训悖何镏实牧康母拍畹囊入、形成。

教法建议
  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量时,可以从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量的名称。不能拆分。它和物质的质量虽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比,加以区别。
  3.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但是这一概念对于来讲很陌生也很抽象。再加上对高中的畏惧,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师应注意分散难点,多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发学习兴趣。
  4.应让准确把握物质的量、摩尔的定义,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明确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对象的。
  (2)明确粒子的含义。它可以是分子、原子、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每一个量都有它的标准。上把0.012kg 12c所含的原子数定为1mol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1mol的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因此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6.02×1023mol-1,在叙述和定义时要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在计算时取数值“6.02×1023mol-1”。
5.关于摩尔质量。由于相对原子质量是以12c原子质量的 作为标准,把0.012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就能够把摩尔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联系起来。如一个氧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 倍,又1mol任何原子具有相同的原子数,所以1mol氧原子质量是1mol碳原子质量的 倍,即 。在数值上恰好等于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给物质的量的计算带来方便。
  6.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使加深、巩固对概念的理解。理清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方案一

课题:第一节 物质的量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使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能力目标:
牐犈嘌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牐犈嘌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更好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目标:
  使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尊重的思想。
  调动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方法:设疑-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方程式的含义是什么?

思考:方程式的含义有:宏观上表示56份质量的铁和32份质量的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88份质量的硫化亚铁。微观上表示每一个铁原子与一个硫原子反应生成一个硫化亚铁分子。
导入56g铁含有多少铁原子?20个铁原子质量是多少克?
讲述:看来需要引入一个新的量把宏观可称量的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提到量同学们不会感到陌生。你们学习过的量有哪些呢?
回答:质量、长度、温度、电流等,它们的单位分别是千克、米、开、安(培)
投影: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

单位名称

长度

质量

千克

时间

电流

[]

热力学温度

[尔文]

发光强度

[德拉]

物质的量

摩尔

讲述:在定量地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时,很需要把微粒(微观)跟可称量的物质(宏观)联系起来。怎样建立这个联系呢?上用“物质的量”这个量来描述。物质的量广泛应用于研究、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特别是在中学里,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计算的核心和基础。这同初中计算以质量为基础不同,是认知水平提高的表现。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应注意这一变化。
板书:第一节 物质的量
提问:通过观察和分析表格,你对物质的量的初步认识是什么?
回答:物质的量是一个量的名称,摩尔是它的单位。
讲述:“物质的量”是不可拆分的,也不能增减字。初次接触说起来不顺口,通过多次练习就行了。

板书:一、物质的量

  1.意义: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多少的量。它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号:n
引入:日常生活中用打表示12个。“打”就是一定数目的物品的集合体。宏观是这样,微观也是这样,用固定数目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上,物质的量用12g12c所含的碳原子这个粒子的集合体作为计量单位,它就是“摩尔”
阅读:教材45
讲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家阿伏加德罗。这个常数的符号是na,通常用它的近似值6.02×1023mol1

板书:二、单位――摩尔

  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mol

  2.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na,近似值6.02×1023mol1

  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讲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和6.02×1023是否可以划等号呢?

不能。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33×1023g,可以求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因此注意近似值是6.02×1023mol1

提问1mol小麦约含有6.02×1023个麦粒。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思考:各执己见。

结论:不正确。因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使用范围是微观粒子。因此在使用中应指明粒子的名称。6.02×1023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数值,所以宏观物体不便用物质的量和摩尔。例如,地球上的人口总和是109数量级,如果要用物质的量来描述,将是10-14数量级那样多摩尔,使用起来反而不方便。

板书3.使用范围:微观粒子

投影: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1mol
  (
20.25molco2
  (
3)摩尔是7个基本量之一。
  (
41mol6.02×1023个微粒的粒子集合体。
  (
50.5molh2含有3.01×1023个氢原子。
63molnh3中含有3moln原子,9molh原子。

答案
  (
1)错误。没有指明微粒的种类。改成1molo1molo2,都是正确的。因此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用式表示。
  (2)正确。
  (
3)错误。物质的量是基本量之一。摩尔只是它的单位,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
4)错误。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二者不能简单等同。
  (
5)错误。0.5molh2含有0.5×21molh原子,6.02×1023×16.02×1023个。
  
6)正确。3molnh3中含有3×13 mol n原子,3×39molh原子。

投影:课堂练习

 

2.填空

  (11molo中约含有___________o

  (23molh2so4中约含有__________h2so4,可电离出_________molh

  (34molo2含有____________molo原子,___________mol质子

  (410molna+中约含有___________na

答案:(16.02×1023  23×6.02×10236mol  3 8mol8×864mol(因为1molo原子中含有8mol质子) 410×6.02×1023   52mol

讨论:通过上述练习同学们可以自己出物质的量、微粒个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板书4.物质的量(n)微粒个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小结: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物质的量与粒子个数之间的关系:

作业:教材p48一、二

板书设计

第三章 物质的量

第一节 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意义: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多少的量。它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符号:n

二、单位――摩尔

  1.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mol

  2.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符号:na,近似值6.02×1023mol1

   1mol任何粒子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3.使用范围:微观粒子

  4.物质的量(n)微粒个数(n)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与原理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是na,单位是每摩(mol-1),数值是

      na = (6.0221376±0.0000036)×1023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由实验测定。它的测定精确度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测定方法有电当量法、布朗运动法、油滴法、x射线衍射法、黑体辐射法、光散射法等。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不同,但测定结果几乎一样,可见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客观存在的重要常数。例如:用含ag+的溶液电解析出1mol的银,需要通过96485.3c(库仑)的电量。已知每个电子的电荷是1.60217733×10-19c,

  na =       

  下面着重介绍单分子膜法测定常数的操作方法。 

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

  2学习用单分子膜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用品

  胶头滴管、量筒(10 ml)、圆形水槽(直径 30 cm)、直尺。

  硬脂酸的苯溶液。

实验原理

  硬脂酸能在水面上扩散而形成单分子层,由滴入硬脂酸刚好形成单分子膜的质量m及单分子膜面积s,每个硬脂酸的截面积a,求出每个硬脂酸分子质量m分子,再由硬脂酸分子的摩尔质量m,即可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n。

实验步骤

  1.测定从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硬脂酸的苯溶液的体积

  取一尖嘴拉得较细的胶头滴管,吸入硬脂酸的苯溶液,往小量筒中滴入 1ml,然后记下它的滴数,并计算出 1滴硬脂酸苯溶液的体积v1

  2.测定水槽中水的表面积

  用直尺从三个不同方位准确量出水槽的内径,取其平均值。

  3.硬脂酸单分子膜的形成

用胶头滴管(如滴管外有溶液,用滤纸擦去)吸取硬脂酸的苯溶液在距水面约 5 cm处,垂直往水面上滴一滴,待苯全部挥发,硬脂酸全部扩散至看不到油珠时,再滴第二滴。如此逐滴滴下,直到滴下一滴后,硬脂酸溶液不再扩散,而呈透镜状时为止。记下所滴硬脂酸溶液的滴数d

  4.把水槽中水倒掉,用清水将水槽洗刷干净后,注入半槽水,重复以上操作二次。重复操作时,先将滴管内剩余的溶液挤净,吸取新鲜溶液,以免由于滴管口的苯挥发引起溶液浓度的变化。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

  5.计算

  (1)如称取硬脂酸的质量为m,配成硬脂酸的苯溶液的体积为v,那么每毫升硬脂酸的苯溶液中含硬脂酸的质量为mv

  (2)测得每滴硬脂酸的苯溶液的体积为v1,形成单分子膜滴入硬脂酸溶液的滴数为d1)(详见注释),那么形成单分子膜需用硬脂酸的质量为:

  (3)根据水槽直径,计算出水槽中水的表面积s。已知每个硬脂酸分子的截面积a=2.2×1015cm2,在水面形成的硬脂酸的分子个数为:sa

  (4)根据(2)和(3)的结果,可计算出每个硬脂酸分子的质量为:

  (5 1mol硬脂酸的质量等于284g(即 m=284gmol),所以 1mol硬脂酸中含有硬脂酸的分子个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n为:

  注释:当最后一滴硬脂酸溶液滴下后,这滴溶液在水面呈透镜状,说这滴溶液没有扩散,即没有参与单分子膜的形成。这时单分子膜已经形成完毕,应停止滴入溶液,所以,在计算形成单分子膜所需硬脂酸溶液的滴数时,应将最后一滴减掉,即滴数计为d—1。

说明

一、实验成功标志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的阿伏加德罗常数 na在(5-7×1023范围内为成功。

二、失败征象

  实验测定的阿伏加德罗常数数量级不等于1×1023

三、原因分析

  1.因为苯是易挥发的溶剂,故在配制、使用硬脂酸苯溶液的过程中因为苯的挥发,造成浓度的变化。

  2.在测量每滴硬脂酸苯溶液体积时是连续滴液的,在形成单分子膜时的滴液是间歇的,同时,滴管内液体多少不同,手捏胶头的力不同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液滴的大小不均匀。

  3.水槽洗涤不干净,将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4.水槽水面直径测量不准确也会造成误差。

四、注意问题

  1.苯中有少量的水,可用无水氯化钙或氧化钙除去。

  2.配好待用的硬脂酸苯溶液一定要严加密封,防止苯的挥发。在使用过程中要随时加塞塞住。

  3.在使用胶头滴管滴液时,均要采取垂直滴入法,以保持液滴大小均匀。

  4.在形成单分子膜的过程中,应保持水面平静,防止单分子膜重叠。

  5.水槽的洗涤:每做完一次实验,一定要把水槽洗涤干净。否则,第二次实验所需硬脂酸苯溶液的滴数将明显减少,因为残留在水槽内的硬脂酸分子会占据部分水面。洗涤方法:用自来水充满水槽,让水从水槽边溢出,反复2-3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