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7 > > 详细内容

电离平衡[第一课时]_高三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浓度等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实验探索能力。
  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电离平衡常数。其中电离平衡常数在最新的教学大纲中已不再要求。
  教材从初中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以及高一电离等知识入手,重点说明强电解质在水中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电离,溶液中既有离子,又有分子。同时,教材中配合图画,进一步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转入到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核心和后面几节教学的基础,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关于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教材并没有具体介绍,而是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应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这样安排是因学生已具备讨论该问题的基础,而且通过讨论,更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法建议
   关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建议以复习相关内容为主,进而说明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1.课前复习
  组织复习高一有关强、弱电解质以及键的知识。
着重复习:(l)强、弱电解质概念,以及哪类物质是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强电解质,哪类物质是弱电解质;(2)离子键、极性键。
  2.课堂教学
  建议采用回忆、讨论、归纳的方法组织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电解质的概念并结合实例依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然后再组织结合实例讨论各强、弱电解质中的主要键,从而得出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教学:
  这既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建议教学中运用平衡知识及学习方法来学习本内容,并注意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重点介绍下面问题。
  l.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
  从弱电解质溶液中既存在弱电解质分子、又存在其电离出的离子这一事实出发,对弱电解质(如醋酸)溶于水时各微粒变化情况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然后,引导联系平衡建立的条件,结合课本中图3-3(可制成挂图),讨论电离平衡的建立。强调指出当弱电解质分子的电离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电离过程就达到平衡状态。有条件的学校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2.电离平衡状态的特征
  重点分析醋酸的电离平衡,与平衡的特征相类比,归纳出电离平衡的特征:
  (l)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动”。
  (2)在电离平衡状态时,溶液中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定”。
  (3)电离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动——“变”。
  3.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利用教材中的讨论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外界条件的变化对电离平衡的影响,使深刻认识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使用范围。
  最后,练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强调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中要用可逆号、多元弱酸的电离要分步写。

教学设计方案一

第一课时  电解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定义与实例。

 2.电解质分类: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与实例。

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电解质导电实验,培养实验探索能力。

 2.通过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在分析强弱电解质的同时,体会结构和性质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1.基础知识导学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插入演示实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问题讨论:

 (1)是非辩论。

 ①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非电解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②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③单质是非电解质。

 (2)哪些物质是常见电解质?它们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是不是电解质?为什么?

   、氨气溶于水都能导电,是电解质吗?

  氯化氢和盐酸都叫电解质吗?

  (3)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

  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中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即与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非绝对数目)有关。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

  讨论:试比较0.1l 2mol/l盐酸与2l 0.1mol/l盐酸,哪一种导电能力强?

  (4)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指导阅读后填表或讨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化合物类型

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

价化合物。

某些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电离过程

不可逆过程,无电离平衡。

可逆过程,具有电离平衡。

电离程度

几乎100%完全电离。

只有部分电离。

溶液中存在的

微粒

(水分子不计)

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

电解质分子。

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

实例

绝大多数盐(包括难溶盐)

强酸(

强碱(

低价金属氧化物(

弱酸

弱碱( 、大多数难溶碱如

电离方程式

2.重点、难点剖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但认为除电解质之外的物质均是非电解质的说法是错误的,如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

  2)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区别: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3)电解质必须是在水分子的作用或受热熔化后,化合物本身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并不是溶于水能导电化合物都是电解质。如 等溶于水都能导电,但 是非电解质。它们导电的原因是:

    

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并非 直接电离出来的。

  4)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决定的,离子浓度大,导电能力强;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离子浓度大小受电解质的强弱和溶液浓度大小的决定。所以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

3.思维发展与反馈

  0.01mol纯净的烧碱固体分别投入下列100ml的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有明显变化的是(   

  a0.5mol/l的硫酸          b0.5mol/l的醋酸溶液

  c0.25mol/l的盐酸         d0.25mol/l的硫酸铜溶液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①能导电的是(   

            ②属于电解质的是(   

            ③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溶液   b   c.液态   d.液态

  e.蔗糖溶液  f.液氨  g.氨水  h 溶液

  i.石墨  j.无水乙醇

  2.把0.05mol 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ml液体中,溶液的导电性基本不变,该液体是(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氨水

  3.下表中物质的分类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

a

b

c

d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

  p60一、填空题(1

  p61二、选择题12

  p61三、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表格填空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化合物类型与结构

   

电离过程

   

电离程度

   

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水分子不计)

   

实例

   

电离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