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7 > > 详细内容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_高一化学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使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能力目标:牐犕ü对元素周期律的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归纳及逻辑推理能力。情感目标:  使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微粒半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引入:前面我们学习过卤素和碱金属元素。意识到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现在我们就一起揭示其内在的联系,探究这种联系的本质。我们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显然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教师提出要求: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从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寻找是否体现一定的规律性,若有规律是什么?活动: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填写表格表1
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
1~211 22
3~1021   88
11~1831   88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  周期性  变化。
表2
原子序数原子半径的变化
3~10逐渐减小
11~17逐渐减小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  周期性  变化。
表3
原子序数化合价的变化
1~2+1  0
3~10+1     +5
11~18-4   -1    0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    周期性  变化。
教师评价并播放元素周期律的动画练习:1.比较微粒间半径的大小  (1)na、mg、al、si、p、s、cl  (2)na与na;cl与cl  (3)na、ca、h引导出比较微粒半径的方法:  一看电子层数,二看核电荷数,三看电子数。2.列出具有10电子和18电子的微粒。小结: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均呈现周期性变化。板书设计: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1.原子的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  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  3.化合价的周期性小结:微粒比较微粒半径的方法:一看电子层数,二看核电荷数,三看电子数。  列出具有10电子和18电子的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