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6 > > 详细内容

多唱情歌,不利于孩子成长_学前教育

 在一所小学的卡拉ok大赛中,学生的参赛歌曲多是港台情歌,当有一名选唱了中国大陆经典儿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结果引来台下们的哄然大笑。在北京一所园内,5岁女孩徐凡清唱起了她最喜欢的歌台湾艺人刘若英的《后来》: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8230;8230;其他学童则唱起了时下最流行的《老鼠爱大米》8230;8230;

 时下,许多小认为,唱流行歌代表着进步和时尚;园孩子则被流行歌曲简单、活泼的旋律吸引。

 儿歌成人化、粗俗化现象,去年开始已引起父母和界的忧虑,童年生态危机成为一个频繁使用的词汇。父母们担心流行歌曲中关于失恋、单恋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孩子健康成长,还有一些歌过分宣扬自我,具有强烈的自恋和排他色彩,孩子唱多了,难免会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比早恋更危险。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曾拥有瞿希贤、刘炽、李群、乔羽等优秀少儿歌曲作家,他们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比如:脍炙人口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已成为几代中国人共同的回忆。可如今,这些老一辈家大都年过花甲,而中青年作者却没有涌现,创作队伍出现断层。

 根据目前大陆市场的行情,创作一首儿童歌词只能获得人民币150元稿酬,作曲也只有200元,但写流行歌曲的收入则要丰厚得多。因此,少有专业词曲作家愿意参与。其次,一些创作者闭门造车,根本不知道时下的孩子们在想什么、想唱什么样的歌曲。由于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与流行歌曲相比,这些儿歌显得内容枯燥,缺乏时代气息,说教意味太浓,根本无法唤起儿童兴趣。

 根据小反映,好歌应当能让人有边唱边跳的冲动,而且不应回避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想法,应该有反映我们上课、打电子游戏机,甚至接到男生字条这样的歌曲,一定要真实。(文/李气虹)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