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食管电生理特征及其诊断价值_特种医学论文
(临床电生理杂志1999年5月 第8卷 增刊)
刘怀霖 李靖 袁义强 于力
食管心房调搏是一种无创、安全、简便的电生理检查技术,我们选择50 例经食管电生理、心内电生理检查并进行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成功的阵 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并将其诊断结果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50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22例,病史2-40年(平均20.5 土5.6年),其中6例有器质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2例,冠心病2例,高血 压心脏病2例)。平时心电图均无心室预激表现。电生理检查方法使用国产电生理剌激仪(df-4型心脏电生理剌激仪)进行程序剌激。食管心房调搏采用4极食管电极,深度以记录到正负双相a波 为宜,起搏电压20-35v,程序剌激采用rs2与s1s2,s2为早搏剌激,直至诱发出 psvt或达心房不应期。心内电生理检查(sienmensrecor记录)则常规放置 6f4极导管分别达高位右房、冠状窦、希氏柬及右室心尖部。进行心房和心 室程序剌激,常用程序sls1分级递增剌激或s1s2、s1s2s3,直至诱发psvt或到达心房和心室不应期。对部分常规程序剌激不能诱发psvt者,则静注阿托品0.5-1.omg或静滴异丙肾上腺素lug/min使基础心率提高20%,然后再行食管或心内程序剌激。本组50例患者经上述电生理检查均诱发出窄qrs波 的psvt,且经s1s1(频率>psvt20%)剌激均能终止。
结果
食管电生理检查诊断标准:程序剌激中出现“跳跃”现象(>5oms) 且psvt时食管心电图va间期<70ms,诊断为房室结双径路所致折返性心动 过速(avnrt),但不除外间隔旁路;va间期70-140ms,诊断为隐匿性预激综合 征左侧旁路(lcap);间期>140ms诊断为隐匿性预激综合征右侧旁路(rcap); va>av则诊断为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此外,如在psvt时出 现功能性束支阻滞,其心动过速的周期及va间期延长者,旁路位于束支阻滞 同侧,反之则位于束支阻滞对侧。 心内电生理诊断标准:程序剌激出现跳跃现象且psvt时无偏心激动者, 诊断为avnrt;psvt时心房最早激动点(eaa)以冠状窦电极领先诊断为lcap; eaa以高右房电极领先诊断为rcap;va>av且eaa以冠状窦口领先者诊断为 pjrt。诊断明确后经股静脉或股动脉置入消融电极导管精细标测消融靶点, 释放射频电消融房室结慢径或阻断旁路。
讨论
由于食管心房调搏对psv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因此 该检查技术对rfca术前预定位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对50例psvt患 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根据经验所出的诊断标准分别诊断为avnrt、 lcap、lcap和pjrt,经rfca证实有3例不符,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94%, 其中有2例食管心房调搏为avnrt者术中证实为rcap,有1例术前诊断为 lcap者,术中证实亦为rcap。2例食管心房调搏诊断为pjrt者,术中证实亦 为pjrt,但pjrt的诊断需认真与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起源于 房间隔下部的房性心动过速相鉴别。50例psvt患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均 诱发出心动过速,其中5例房室顺传型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有功能性左束支或 右束支阻滞,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凡发生在旁路同侧的束支阻滞,心动 过速的周长延长〉35ms;凡发生在与旁路对侧的束支阻滞,心动过速的周长 不变。这是因为旁路同侧束支阻滞时折返径路延长,而对侧束支阻滞时折返 径路未发生改变。隐匿性旁路和房室结双径路所致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有其 特殊的食管电生理特点,这些电生理特点对rfca术前的预定位有重要的参 考价值,术前仔细分析食管电生理特点,可以减少手术操作的盲目性,缩短x 一线爆光时间。但食管心房调搏亦有其局限性,少数患者不接受这项检查, 少数情况下可导致误诊或漏诊,因此rfca仍应依据详细的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