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5 > > 详细内容

利用环境促进幼儿发展_幼儿园环境创设

  正题:对“通过环境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发展”思想的认识与实践------《园指导纲要》学习体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资源,在《纲要》中被提到较为重要的地位。它要求不仅要创设,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环境”这一教育资源,“促进的发展”。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纲要》所体现的环境思想的一些粗浅理解与认识。

  一、“环境是重要的资源”

  教育资源是指具有教育意义或能够保证教育实践进行的各种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因素,以及保证这些因素发挥作用的政策、制度、环境等条件。这些都可以看成是教育资源的内在组成部分。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对教育资源的认识,往往偏重于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因素,而对环境因素常常忽视。原因在于我们对环境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认识不足。那么,作为园教育资源重要因素之一的环境,其内涵是什么呢?在新的形势下,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呢?

  1、“环境”内涵: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学习环境两部分。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的教学设施、用具的布置;学习环境既指室内为保证学习、生活需要的自然角、图书角、手工角的布置及墙面的装饰美化,也指师幼、幼幼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温馨的精神氛围。后者常被称为精神环境或心理环境。

  在对环境的认识上 ,部分偏重于物质环境的建设,他们装饰布置教室、活动室不惜花气力、花财力,而在教育过程中却忽视良好心理环境的营造。对幼儿教育缺乏耐心,训斥指责的情况多,引导、帮助的时机少,幼儿对始终存有一种畏惧心理。这样很难使教师精心布置的物质环境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只有将物质环境与精神(心理)环境的创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园环境的效应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2、“环境”的价值

  “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其教育价值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所重视。在新课程条件下,环境的教育价值显得更为突出。良好的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思考,而且能引导规范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提高幼儿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能力。儿童心理学及脑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开放自主的生活、游戏和学习空间(环境),一种平等、尊重、宽容和谐的师幼关系,对素质的实施意义、价值非同寻常。

  (1)环境生成课程:如果将幼儿所学的知识,有意在环境布置中露出“冰山一角”,就会激发对将要学习内容的关注、期待。如“我们的地球”环境布置中,我们将污染的湖泊,枯萎的树木等图片挂在墙面上,活动间隙会有孩子在图片前争论不休。此时趁机就可顺势生成主题活动“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2)环境激发幼幼互动。环境为幼儿的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的活动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会引发同伴的模仿、学习及共同探究。

  (3)环境增进师幼互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如教师观察幼儿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他们用什么方法作用于物体、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就可以通过创设或改变环境来支持和引导的活动,从而使效果更加显著。

  二、如何创设并有效利用环境,促进发展

  明确了环境对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下面我们着重讨论如何按照《纲要》的要求,积极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发展的问题。

  1、从“促进幼儿发展”着眼,积极创设环境。这是园创设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笔者从事幼教工作多年,通过调查、观察我发现:很多幼儿园环境布置表面看来整齐、美观,有的甚至花里唿哨,很具有观赏性,但实用价值不高。原因在于这种环境布置单纯从的设想和愿望出发,很少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及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布置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发展的价值。

  纠正上述偏差的根本办法,是端正环境创设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幼儿发展,并非为创设而创设,为美观而美观。《纲要》指出:“幼儿园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幼儿的主动探索和间的交往”。我们应围绕这一要求,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从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眼光来创设环境。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墙面装饰中体现幼儿认知特点,色彩上以艳丽的纯色为主;造型以稚拙、简洁为主要表现手法;内容应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主。环境布置还应注重幼儿的年龄差异。小班幼儿活动室墙上布置多种不同情态的拟人化的动物比布置山水画更能引起的兴趣和喜爱程度;中大班墙面以“我长大了”“升班了”为主题布置,配以自己穿衣服、系鞋带等画面,可以激发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②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环境创设是与幼儿合作,能以小主人的身份亲自参与的过程。而仅仅由教师单方面策划、忙碌、布置好了之后,对幼儿说声“请进”的做法,只会在无形中扼杀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精神。在创设境的过程中,如果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并请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不仅能给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而且能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在“动物怎样过冬”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一起参与布置教室。在一面墙上布置冬天的景象,在大树上挖许多可开关的洞让幼儿自己挑选,剪裁一些旧画册中的各种幼物图片,按过冬的方式,把各种动物图片分别摆在不同的地方。这样的环境布置就大大拉近了与的距离。

  ③支持、启发、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环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发现的欲望,探究的兴趣,实现幼儿的主动发展,因此,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产生与环境互动的效应上。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根据教育目标提供的环境材料,都应积极支持、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时,我们要转变以往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丢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之间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到关注的探究、操作活动上来,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正确判断他们现有的发展水平,鼓励他们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这样做,才能真正发挥环境的价值功能,体现当前课改方向。

  2、重视对园心理环境的创设。

  前面已经提到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同等重要的意义。《纲要》指出:“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我们应从幼儿终身发展的高度来重视和加强幼儿园优良心理环境创设。依据年龄特点,创设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重视优美整洁、富于教育意义的物质环境创设,这是构建优良心理环境的基础。物质环境要求安全、舒适、卫生、实用,环境布置应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化,园内设备和材料应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的多种发展需要。

  ②要树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儿童观和观。要求全园教职工要热爱、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每一项活动中,要让真正成为发展、创造的主人,充分体现主体地位。

  ③建设良好的幼儿集体,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在班集体建设中,要鼓励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责任意识,从小形成健全的人格。

  ④促进幼幼之间、师幼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应鼓励幼儿以尊重、平等、真诚的态度与与小朋友交往,学会合作处事、学会关心他人。要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努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学习的榜样”。

  总之,幼儿园环境创设涉及到幼儿园工作的方方面面。其精神实质是贯彻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促进健康和谐发展。只要我们时刻将“促进幼儿发展”作为工作的核心目标,就一定能够通过环境创设这个抓手,找到实施素质的最佳突破口,从而创造出更加出色的工作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