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5 > > 详细内容

快乐数学_幼儿的数学思维


 

快 乐 数 学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数学能力也随之大大提高。进入大班后,许多家长都要求孩子会进行几十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他们认为活动就是计算活动。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不得不渗透这些计算活动。可在活动进行中有的家长比较计算速度,有的比较正确率等等,家里也拼命传授练习,逐渐使孩子们淡化了数学活动的兴趣。因为这些都违背了孩子以游戏形式进行活动的特点,违背了新“纲要”中提倡的“数学活动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精神,违背了新《纲要》中提出的“让数学成为探究的工具,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理解数学、学习”的宗旨,违背陈鹤琴方法中孩子“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特点。在近2周举行的“快乐数学”主题活动中让我和孩子们真正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和情趣,孩子们的积极性大大上涨!

案例描述:

事件一:1——10量的感知

1
 6
 
2
 7
 
3
 8
 
4
 9
 
5
 10
 
自然环境中隐含着较多的数学内容与数学价值,1——10数量感知对于本班孩子来说已经较为简单,但最终为了运用于生活。于是我们开展了数量调查活动,把幼儿园外环境作为孩子们教室放归自然,寻找园里哪些东西是1并记录,孩子们三人一组,互相合作寻找记录。戚思贝说:“我发现我们有一个操场,我把它记录在1里!”赵聚流说:“我们有一幢小朋友学本领的楼!我画在1里!”“真棒!有一幢教学楼!”我表扬着,王洪盛紧接着说:“这幢房子有三层楼,我把它画在3里!”孩子们商量着、讨论着、记录着,发现了许多与数量相对应的物体!

事件二:学习单数和双数

8
 9
 
      7
 
5
 6
 
      4
 
2
 3
 
      1
 
单数和双数在以前活动中我们一般以找朋友

的形式进行,有好朋友的是双数,没有好朋友的是单数,有时也以念的形式巩固“1、3、5、7、9”单数,“2、4、6、8、10”双数,孩子们总是有口无心枯燥的进行。本次活动进行时改了以往形式 ,         简单理解单双数的基础上,请孩子们玩“跳房子”游戏,自由跳→      10        单数由单脚跳双数由双脚跳, 重复进行跳房子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互相监督,积极性非常高,玩得不亦乐乎。

一次几个孩子还叽叽喳喳的讨论起身上器官的单双数。有的说“我有两只眼睛是双数!”“我有一张嘴巴是单数。” 在他们自发讨论引领下展开的寻找身上单数和双数,寻找记录情绪高涨,讨论激烈。董沈烨说:“我有两扇屁股,是双数!”并把它记录下来,二二马上接上:“不对不对,屁股只有一个,怎么会是双数呢?应该是单数!”董沈烨把记录纸给二二看了一下,   “你瞧,不是有2瓣吗?不是双数啊!”孩子们涌上来咯咯咯大笑起来,说:“对,是双数!”王浩男说:“我有一个肚脐眼是单数!”吕恒烨说:“我有10个手指头是双数!”``````在欢声笑语的讨论中不仅得到了快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和蔼融洽的商讨与监督,在快乐的寻找中进一步理解了单双数意义。

 

 

事件三:在游戏中进行加减法

“耶!打倒了3个!”在一阵欢呼声中小朋友又安静的低下头记录着什么?原来他们根据保龄球倒的个数在进行减法运算。这两天孩子们进行加减法运算的兴趣又高了!又是的打保龄球,又是打靶,还玩扑克牌凑数,踢沙包等等,孩子们又是玩又主动参加计算活动,提高了计算能力!

 

分析与反思:

在2周“快乐数学”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活动与生活与环境的联系性运用性,感受到抽象的数字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有趣的真正意义。孩子们在此中也真正快乐的学到了数学内含、理解了数学意义、运用了方法,也让我深深体会到陈鹤琴先生指出的“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指导思想。具体感触如下:

感触①:在游戏活动中体现在“做中学”

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在我园一个充满大自然情趣、田园风格的户外环境中蕴藏着许多有关数、量、形、空间等多种教材。陈鹤琴先生认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陈老不仅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而且阐明了不能与环境分离的道理。而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重演着人类数学发展的,数学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其他事物的认识为基础。因此,儿童应该更多的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在游戏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感受。如在感知数量时,将园这个大环境作为孩子们的教室。3人一组放归大自然,让他们在寻找、记录的过程中感知数量,理解数与生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同时又大大培养了孩子们仔细观察、比较的能力!又如孩子们在跳房子的游戏过程中通过自身游戏与同伴监督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感受了单数与双数。将枯燥的计算练习题,通过打保龄球、打靶、翻扑克牌凑数等等游戏的形式将孩子们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将学习中心由变为

,将学习方法由“固定”变为灵活,将学习状态由单调枯燥而变为活跃自由。

感触②:以探索操作实践为主,体现“做中教”

陈老先生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做了就是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就认识事物的性质。”“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是靠做出来的。”这就充分阐述了“做”在学习中的作用。而数学活动扎根于儿童的生活经验,在亲自实践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使数学实践活动成为认识发生与发展的基础。如在数量调查过程中,通过调查园有关数量的事物,调查家里有关数量的事物,在寻找身上事物哪些是单双数等探索活动中,不仅让孩子们感知数与量之间的联系与密切关系,感受单双数,而且真正理解了数的真正含义!

感触③:对过程的评价中体现“做中求进步”

评价活动是幼儿在做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探索学习的结果与升华,是概念形成的关键。对活动的评价,通过巡视幼儿“做”的过程,发现幼儿的操作水平与思维过程,引导发现自己与同伴的操作结果,展开讨论、分析、归纳、形成概念,在数量调查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同伴讨论、分析、评价感知事物量的多少及与数的对应比较,在记录人体身上单双数身体部位时,通过同伴间师幼间的个别与集体的分析评价进一步感知单数与双数的生活意义与运用。

 

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价值取向是使儿童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活动经验、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新《纲要》中数学教育的新目标和教育价值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的重要和有趣”,以陈鹤琴老先生“活”中“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方法为基点,结合陈老提出的儿童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和喜欢受称赞心理特点,通过“做”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使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的理解数学、运用数学、热爱数学,感受到数学并不遥远,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