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学年第二学期教研计划_幼儿园教研计划总结
2004学年第二学期教研
一 指导思想
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探索新理念下教研活动的模式,切实解决贯彻《园指导纲要》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促进专业化成长。
二 情况分析
走出具有本园特色的教研之路,但教学水平没有真正得到提高,组织管理及方法上的运用要更新,加强教研活动的效果质量。
三 教研目标
作为教研组长,我认为除了提高素养、业务能力外,还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对组内的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善于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位成为教研组的主人。因此,本学期一方面是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解决妨碍教学质量提高的倾向性问题。另一方面是通过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全面发展。
四 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
队伍建设
1.深入实际,多种形式开展调研工作,制定整改、培养措施;
2.从反思入手,进行参与式、研讨式的培训和考核,提高自我成长的能力;
3.培养优秀教师,开展研究专题研讨活动,积极为镇、区级搭建发展的平台;
4.做好展示活动的观摩研讨活动;
5.做好纲要研究及考核工作;
6.规划幼教教学三年规划。
教研工作 &nbs
p; 1.制定严密的制度 学期初我们在教研活动制度基础上。民主讨论制定资料积累制度、组长检查制度。每学期人人有一份专题研究,一份专题研究,一份优秀,公开一次专题研究的教育活动,主讲一次教研评析活动,制作五套具有趣味性、适切性、可操作性、层次性的渗透专题研究内容的操作材料,听园内教师十个教育活动和写五篇有质量的专题随笔,通过这些细化和量化后的制度的建立,增强可操作性。同时也提高组织与实施能力、评析能力、专题研究能力、研讨能力及撰写能力。还要注重新的观念的吸取及确立。在当今幼教界大谈重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同时,我将这一认识迁移到我们的教研活动中,在每次教研活动前就象一样认真设计活动过程与活动内容,预设些在活动中可能会生成的一些问题把要学习的理论自己先熟读“吃透”,把要讨论的问题自己先思考,并认真查阅各类相关资料。在每次教研活动结束时就预先介绍下次教研
活动的内容、主讲人,布置相关的任务,使每位教师心中有数,充分做好下次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同时把检查组员教研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教研活动后的实践反思也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操作。活动前,我首先检查中心发言人的准备情况并加以指导,了解每个教师对即将进行的教研活动的理解、把握与疑惑。每次教研活动后通过听课来检查教研活动研究内容的渗透情况。为了肯定教师的工作实绩,调动组员的积极性,我们在期未运用考核制度通过教师自评、互评、组长对组员的考评等考核形式考评教师,并公开组长对组员的考评名次,使考评具有真实性、公正性,增加考评透明度。由而提高的研究能力及实践中应用的能力。在检查制度中,除了组长对组员每月一次的检查及听课评析活动之外。当然,在执行制度中组长和组员、组员和组员之间应该互相督促、互相帮助的,使制度更加严密完善。 2.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nbs
p; 我园大部分是年轻教师,理论和业务水平普遍底,根据每个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我们教研活动家采取丰实的形式,使每位教师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了不同的程度的提高。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研讨活动。 通过 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帮助形成与正确教育观念相吻合的教育行为策略,为更好的带领托班教育活动提供基础与保障。例如,在学习《纲要》的过程中,我们在平时自己熟读精神的同时,在教研活动中结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活动,如“如何正确评价幼儿”、 “当踩死一条蚕宝宝时你该怎么办?”、“如何协调、学校、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等问题,在讨论中教师自持自己的观点各抒已见,争论不休,通过《纲要》的学习,教师知道如何运用纲要精神去处理问题了。在争辨中,大家对《纲要》精神更理解了,们端正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和观。又如学习“预设与生成关系”时,我们先组织教师学习有关预设
与幼儿生成间的理论知识,帮助教师界定预设与生成,接着展示一系列情境让讨论哪些是幼儿生成的内容,然后过渡到播放平时带教活动易出现的矛盾作为情境展开讨论尝试找寻解决矛盾的策略,最后每人撰写与之相关的随笔并进行随笔评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完成理论的学习活动。 听评活动。 在最初的学科组听课评析活动中,我们主要在二个小时的教研活动中完成观摩、分析与落实的过程,即观摩一次数学活动,分析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落实专题研究,并根据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比如某位的专题研究是“中班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开学一个月后就在组内展示了一节《复习10以内的数》的活动,我们根据其活动目标及设计思路,结合专题研究对她的活动进行评析,既达到了听评活动的目的,也检查了其
计划的达成度,同时也为她下一阶段的研究指明了方向,这是以课题研究、集体观摩为形式的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下学期又将多媒体技术也运用到了我们的听评活动中。为了提高教师教研活动的质量与效率,我们将利用看录像的形式进行研讨活动,大家在教研活动中可以边观摩边研讨,还可对于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录像的重复放映来研讨达成认识。例如在展示的教研活动中,大家通过观看几个不同的情境录像来讨论不同解决矛盾的策略所取得的不同效果,通过录像观摩,帮助疏理提炼了与正确教育观念相符合的教育行为,形成了与正确观念相匹配了行动策略。当然,我们在实践中也要考虑到的实际能力与个别差异。 3.专题研究,提高教研质量 我们将教研和科研相结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作为我们教研组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我们根据我园的园本课题确立了自己的课题内容〈社会性、早期阅读、美工的培养〉,在实施过程中,我园的课题研究带动教研组的研究,教研组的研究不断完善促动我园的课题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青年的自培工作。我们教研组渗透园务,根据“成熟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了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将青年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三个时期: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针对新,我们通过藏书,读一本幼教理论专著,撰写一篇专题文章,公开一个教学
活动,评析一个教学活动等来满足新教师的适应需要。对于二年以上教龄的教师,我们通过有针对性的带教,初步使她们在教学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满足她们的发展需要。针对骨干教师,我们鼓励帮助她们先走一步,先研一步,写一步,进一步,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通过跨园带教,引导骨干教师向学者型和研究型发展,以满足她们的成熟需要。 随着资料积累的日趋重要,我们认识到各项资料的积累足以使我们看到自己曾走过的路,因此,在教研组建设中我们也十分重视各类资料的积累工作,首先要做好每一次教研活动的记录工作,详实地记录下整个教研活动中争辨、研讨的过程,同时我们在课题研究中认真做好课题研讨记录,测试情况分析表,数活动中个别幼儿跟踪记录,在教研组常规工作中做好平行班活动记录,自培青年工作记录等多项工作,使我园的资料整理水平提高。 在教研组课题研究的辐射下,我们带动园各教研组各类学科的教研工作,并将社会性、早期阅读、美工课题研究辐射到了、体育、、区域活动等领域中,形成了“教研科研相结
合,亦教亦研亦提高”的教研氛围。 了解每位教师的不同潜力,诱发积极性,在现有水平上我们将继续攀登,不断提高!
六 行事历
2月份 找准切入点,制定队伍建设的整改措施
修改、完善我园队伍培养方案
制定出幼教教学管理三年规划
各年级组制定
:社会性活动方案;继续探索的新方法、新途径;早期阅读的培养重点内容及具体措施
各确定专题研究
开展“对0—3岁儿童早教工作”
3、4、5月份 纲要学习
制作专题研究内容的操作材料
开展专题研究的教学活动
观摩教学活动
评析专题研究课题
的预设与的生成关系
专题随笔、教养笔记的撰写及交流活动
开展全镇性观摩研讨活动
工作小结及检查工作,进行对及活动组织的考核
深入课题研究,召开《纲要》经验交流及新设想
6月份 开展“对0—3岁儿童早教工作”评价活动
编辑“优秀案例、”集,建立教研资料库
其末考评及教科研成果评比
年级组、全园工作
大井园
杨 燕 萍
今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