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_高一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会求函数的定义域.
(1)了解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的映射.能理解函数是由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构成的整体.
(2)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点.
(3)能正确使用“区间”及相关符号,能正确求解各类函数的定义域.
2.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使在符号表示,运算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1)对函数记号 有正确的理解,准确把握其含义,了解
(
为常数)与
的区别与联系;
(2)在求函数定义域中注意运算的合理性与简洁性.
3.通过函数定义由变量观点向映射观点的过渡,是能从发展的角度看待的学习.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在映射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概念.,主要包括对函数的定义,表示法,三要素的作用的理解与认识.教学难点是函数的定义和函数符号的认识与使用.
①由于在初中已学习了函数的变量观点下的定义,并具体研究了几类最简单的函数,对函数并不陌生,所以在高中重新定义函数时,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它的优越性,它从根本上揭示了函数的本质,由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构成的整体,让能主动将函数与函数解析式区分开来.对这一点的认识对于后面函数的性质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
②在本节中首次引入了抽象的函数符号 ,往往只接受具体的函数解析式,而不能接受
,所以应让从符号的含义认识开始,在符号中,
在法则
下对应
,不是
与
的乘积,符号本身就是三要素的体现.由于
所代表的对应法则不一定能用解析式表示,故函数表示的方法除了解析法以外,还有列表法和图象法.此外
本身还指明了谁是谁的函数,有利于我们分清函数解析式中的常量与变量.如
,它应表示以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而如果写成
,则我们就不能准确了解谁是变量,谁是常量,当
为变量时,它就不代表二次函数.
2.教法建议
(1)高中对函数内容的学习是初中函数内容的深化和延伸.深化首先体现在函数的定义更具一般性.故教学中可以让举出自己熟悉的函数例子,并用变量观点加以解释,教师再给出如: 是不是函数的问题,用变量定义解释显得很勉强,而如果从集合与映射的观点来解释就十分自然,所以有重新认识函数的必要.
(2)对函数是三要素构成的整体的认识,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符号 的了解与使用来强化,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来配合.在这类题目中,可以进一步体现出三要素整体的作用.
(3)关于对分段函数的认识,首先它的出现是一种需要,可以给出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对自变量不同取值,用不同的解析式表示同一个函数关系,所以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其次还可以举一些的例子如 这样的函数,若利用绝对值的定义它就可以写成
,这就是一个分段函数,从这个题中也可以看出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
教学设计方案
2.2 函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三要素.
2.通过对函数抽象符号的认识与使用,使在符号表示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
3.通过函数定义由变量观点向映射观点得过渡,使能从发展与联系的角度看待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在映射的基础上理解函数的概念;
难点是对函数抽象符号的认识与使用.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方法:自学研究与启发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引入
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是函数的概念.函数并不象前面学习的集合,映射一样我们一无所知,而是比较熟悉,所以我先找同学说说对函数的认识,如函数是什么?学过什么函数?
(要求尽量用自己的话描述初中函数的定义,并试举出各类学过的函数例子)
举出如 等,待学生说完定义后教师打出投影片,给出定义之后教师也举一个例子,问.
提问1. 是函数吗?
(由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有的认为它不是函数,理由是没有两个变量,也有的认为是函数,理由是可以可做 .)
教师由此指出我们争论的焦点,其实就是函数定义的不完善的地方,这也正是我们今天研究函数定义的必要性,新的定义将在与原定义不相违背的基础上从更高的观点,将它完善与深化.
二、新课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50 页,从这开始阅读有关的内容,再回答我的问题.(约2-3分钟或开始提问)
提问2.新的函数的定义是什么?能否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一下.
的回答往往是把书上的定义念一遍,教师可以板书的形式写出定义,但还要引导形式发现定义的本质.
(板书)2.2函数
一、函数的概念
1.定义:如果a,b都是非空的数集,那么a到b的映射 就叫做a到b的函数,记作
.其中原象集合a称为定义域,象集c
称为值域.
问题3:映射与函数有何关系?(函数一定是映射吗?映射一定是函数吗?)
引导发现,函数是特殊的映射,特殊在集合a,b必是非空的数集.
2.本质: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映射.(板书)
然后让试回答刚才关于 是不是函数的问题,要求从映射的角度解释.
此时可以清楚的看到 满足映射观点下的函数定义,故是一个函数,这样解释就很自然.
教师继续把问题引向深入,提出在映射的观点下如何解释 是个函数?
从映射角度看可以是 其中定义域是
,值域是
.
从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映射观点下的函数定义更具一般性,更能揭示函数的本质.这也是我们后面要对函数进行理论研究的一种需要.所以我们着重从映射角度再来认识函数.
3.函数的三要素及其作用(板书)
函数是映射,自然是由三件事构成的一个整体,分别称为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当我们认识一个函数时,应从这三方面去了解认识它.
例1 以下关系式表示函数吗?为什么?
(1) ; (2)
.
解:(1)由 有意义得
,解得
.由于定义域是空集,故它不能表示函数.
(2) 由 有意义得
,解得
.定义域为
,值域为
.
由以上两题可以看出三要素的作用
(1)判断一个函数关系是否存在.(板书)
例2 下列各函数中,哪一个函数与 是同一个函数.
(1) ; (2)
(3)
; (4)
.
解:先认清 ,它是
(定义域)到
(值域)的映射,其中
.
再看(1)定义域为 且
,是不同的; (2)定义域为
,是不同的;
(4)
,法则是不同的;
而(3)定义域是 ,值域是
,法则是乘2减1,与
完全相同.
求解后要求明确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应看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完全一致,这时三要素的又一作用.
(2)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板书)
下面我们研究一下如何表示函数,以前我们学习时虽然会表示函数,但没有相系统研究函数的表示法,其实表示法有很多,不过首先应从函数记号 说起.
4.对函数符号 的理解(板书)
首先让知道 与
的含义是一样的,它们都表示
是
的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
是函数值,连接的纽带是法则
,所以这个符号本身也说明函数是三要素构成的整体.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例3 已知函数 试求
(板书)
分析:首先让认清 的含义,要求能从变量观点和映射观点解释,再进行计算.
含义1:当自变量 取3时,对应的函数值即
;
含义2:定义域中原象3的象 ,根据求象的方法知
.而
应表示原象
的象,即
.
计算之后,要求了解 与
的区别,
是常量,而
是变量,
只是
中一个特殊值.
最后指出在刚才的题目中 是用一个具体的解析式表示的,而以后研究的函数
不一定能用一个解析式表示,此时我们需要用其他的方法表示,具体的方法下节课再进一步研究.
三、小结
1. 函数的定义
2. 对函数三要素的认识
3. 对函数符号的认识
四、作业:略
五、板书设计
2.2函数 例1. 例3. 一. 函数的概念 1. 定义 2. 本质 例2. 小结: 3. 函数三要素的认识及作用 4. 对函数符号的理解 |
探究活动
函数在及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们身边就存在着很多与函数有关的问题如在我们身边就有不少分段函数的实例,下面就是一个生活中的分段函数.
夏天,大家都喜欢吃西瓜,而西瓜的价格往往与西瓜的重量相关.某人到一个水果店去买西瓜,价格表上写的是:6斤以下,每斤0.4元.6斤以上9斤以下,每斤0.5元,9斤以上,每斤0.6元.此人挑了一个西瓜,称重后店主说5元1角,1角就不要了,给5元吧,可这位聪明的顾客马上说,你不仅没少要,反而多收了我钱,当顾客讲出理由,店主只好承认了错误,照实收了钱.
同学们,你知道顾客是怎样店主坑人了呢?其实这样的问题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只要你注意观察,积累,并学以至用,就能成为一个聪明人,因为可以使人聪明起来.
答案:
若西瓜重9斤以下则最多应付4.5元,若西瓜重9斤以上,则最少也要5.4元,不可能出现5.1元这样的价钱,所以店主坑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