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 —— 初中数学第三册教案_八年级数学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 高寺中学 罗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第2张) 1.体会解不等式的步骤,体会比较、转化的作用。 2.理解、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用数轴表示解集,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体会将文字语言转化成语言,学会用 语言表示实际的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复习和对不等式性质的利用,导入 对解不等式的讨论。 3.体会通过综合利用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解不等式的 方法。 4.将文字表达转化为语言,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5.练习巩固,将本节和上节内容联系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第3张) 1.在教学过程中,体会中的比较和转化思想。 2.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更好的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 的解法,树立辩证统一思想。 3.通过学生的讨论,进一步体会集体的作用,培养其集体合作 的精神。 4.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不等式解集的奇异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阶梯步骤,并能准确求出解集。 3.能将文字叙述转化为语言,从而完成对应用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突破: 教材中没有给出解法的一般步骤,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让经 历将所给的不等式转化为简单不等式的过程,并通过的讨论交流使 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巩固过程。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与上节课联系 起来,重视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从而指导体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解决问题。在研究中,鼓励用多种方法求解,从而锻炼他们活跃的 思维。 四、教 具: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导 入 新 课 1. 给出方程:(x+4)/3=(3x-1)/2,抽演算。(注意步骤) 2.回忆不等式的性质,并说出解不等式的关键在哪里。 3. 让学生举一些不等式的例子。在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后,据情况点评。 4. 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解简单不等式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1.练习,并说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认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等式的性质,说出解不等式的关键在于将不等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出示第2页) 3.举出不等式的例子,从中找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例子,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4.明确本课目标,进入对新课的学习。 1. 复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 2.让回顾性质,以加强对性质的理解、掌握。 3.运用类比思维 4.自然过度,出示第3、4张 (二)、新授: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探 究 一 元 一 次 不 等 式 的 解 法 1、 观察课本第61页例3 ,教师说明:解不等式就是利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的过程。提醒注意步骤。 2. 分析学生的解答,提醒在解不等式中常见的错误:不等式两边同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3. 激励完成对(2) 解答,并找上讲台演示。 4.强调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的关键(出示第8页) 5.出示练习(出示第9页) 6.鼓励讨论课本第61页的例4 。提示:首先将简单的文字表达转化成语言。(出示第10页) 7.指导归纳步骤。 8.补充适当的练习,以巩固所学。(出示第12页) 1. 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仔细观察,理解用不等式的性质(3)解不等式的原理,并掌握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的方法。 2.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同时完成练习。(出示第6页) 3.完成例3(2):2(5x+3)≤x-3(1-2x)的解答。教师提示,组内讨论后,检查自己的解答过程,弥补不足,进一步体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4.理解、体会在数轴上表示解集的方法和关键。 5.组内讨论完成。 6.认真完成对例题的解答,在教师的提示下找到不等量关系,列出不等式:(x+4)/3-(3x-1)/2>1,并求解。. 7.组内讨论并归纳后,看教师所出示的。(出示第11页) 8.认真完成练习。 1.电脑逐步演示,让从演示过程中理解不等式的解法。(出示第5张) 2.巩固对一般解法的理解、掌握。 3.通过类比归纳,提高的自学能力。(出示第7页)以订正解答。 4.让明白不等式的解集是一个范围,而方程的解是一个值。 5.培养的扩展能力。 6.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理解。 7.通过动手、动脑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8.巩固所学。 (三)、小结与巩固: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小 结 与 巩 固 1.引导对本课知识进行归纳。 2.完成后(出示第13、14页)。 3.练习与巩固。 1.组内讨论小结,组长帮助组员对知识巩固、提升。 2.加强理解。 3.完成练习:书63页第4题,第5(2、4)题。 1.培养、归纳的能力。 2.点拨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巩固本课所学。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
高寺中学 罗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第2张)
1.体会解不等式的步骤,体会比较、转化的作用。
2.理解、巩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用数轴表示解集,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体会将文字语言转化成语言,学会用
语言表示实际的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复习和对不等式性质的利用,导入
对解不等式的讨论。
3.体会通过综合利用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解不等式的
方法。
4.将文字表达转化为语言,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5.练习巩固,将本节和上节内容联系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第3张)
1.在教学过程中,体会中的比较和转化思想。
2.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从而更好的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
的解法,树立辩证统一思想。
3.通过学生的讨论,进一步体会集体的作用,培养其集体合作
的精神。
4.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不等式解集的奇异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阶梯步骤,并能准确求出解集。
3.能将文字叙述转化为语言,从而完成对应用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突破:
教材中没有给出解法的一般步骤,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让经
历将所给的不等式转化为简单不等式的过程,并通过的讨论交流使
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巩固过程。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与上节课联系
起来,重视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从而指导体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解决问题。在研究中,鼓励用多种方法求解,从而锻炼他们活跃的
思维。
四、教 具: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
教学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 计 意 图 |
导 入 新 课 | 1. 给出方程:(x+4)/3=(3x-1)/2,抽演算。(注意步骤) 2.回忆不等式的性质,并说出解不等式的关键在哪里。 3. 让学生举一些不等式的例子。在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后,据情况点评。 4. 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解简单不等式的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 1.练习,并说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认真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等式的性质,说出解不等式的关键在于将不等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出示第2页) 3.举出不等式的例子,从中找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例子,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4.明确本课目标,进入对新课的学习。 | 1. 复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 2.让回顾性质,以加强对性质的理解、掌握。 3.运用类比思维 4.自然过度,出示第3、4张 |
(二)、新授:
教学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 计 意 图 | |
探 究 一 元 一 次 不 等 式 的 解 法 | 1、 观察课本第61页例3 ,教师说明:解不等式就是利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的过程。提醒注意步骤。 2. 分析学生的解答,提醒在解不等式中常见的错误:不等式两边同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3. 激励完成对(2) 解答,并找上讲台演示。 4.强调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的关键(出示第8页) 5.出示练习(出示第9页) 6.鼓励讨论课本第61页的例4 。提示:首先将简单的文字表达转化成语言。(出示第10页) 7.指导归纳步骤。 8.补充适当的练习,以巩固所学。(出示第12页) | 1. 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仔细观察,理解用不等式的性质(3)解不等式的原理,并掌握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的方法。 2.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同时完成练习。(出示第6页) 3.完成例3(2):2(5x+3)≤x-3(1-2x)的解答。教师提示,组内讨论后,检查自己的解答过程,弥补不足,进一步体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4.理解、体会在数轴上表示解集的方法和关键。 5.组内讨论完成。 6.认真完成对例题的解答,在教师的提示下找到不等量关系,列出不等式:(x+4)/3-(3x-1)/2>1,并求解。. 7.组内讨论并归纳后,看教师所出示的。(出示第11页) 8.认真完成练习。 | 1.电脑逐步演示,让从演示过程中理解不等式的解法。(出示第5张) 2.巩固对一般解法的理解、掌握。 3.通过类比归纳,提高的自学能力。(出示第7页)以订正解答。 4.让明白不等式的解集是一个范围,而方程的解是一个值。 5.培养的扩展能力。 6.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理解。 7.通过动手、动脑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 8.巩固所学。 | |
(三)、小结与巩固:
教学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设 计 意 图 |
小 结 与 巩 固 | 1.引导对本课知识进行归纳。 2.完成后(出示第13、14页)。 3.练习与巩固。 | 1.组内讨论小结,组长帮助组员对知识巩固、提升。 2.加强理解。 3.完成练习:书63页第4题,第5(2、4)题。 | 1.培养、归纳的能力。 2.点拨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巩固本课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