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3 > > 详细内容

教师指导早期阅读的4种方法_学前教育

    方法一:示范性的阅读行为
    一、时间&对象
    针对全体儿童,次数越多越好。
    二、依据
    儿童通过聆听和观察成人的阅读来学习阅读技能。有感情的朗读是阐释和启蒙阅读行为的一种方法。朗读展示了什么作品可读及如何读。对阅读的喜爱向儿童说明了阅读的目的何在,以及阅读可带来的乐趣。并能说服儿童:阅读是有价值的。
    三、步骤
    1.向儿童谈一谈他们自己的阅读状况
    2.直率地融洽地询问儿童的阅读情况
    3.与儿童共同讨论作品
    4.仔细聆听和回应儿童的观点
    5.充分地、融洽地参与到班级式、区角式或个人式的阅读活动中
    6.有意识的提供给儿童更多接触作品的机会方法二 :使用大图书进行分享阅读
    一、时间&对象
    针对全班或分组活动,1次/天。这种方法适用于从园阶段开始的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
    二、依据
    在小组阅读或全班阅读中使用大图书,可使所有的孩子在听到教师大声朗读的同时,看到教师所读的文字,朗读图书时所用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以及叙事文体和非叙事文体中的书面语的惯常使用方法,并领会阅读经验对图书不同部分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且可对图书内容及其说明进行提问或讨论。并在活动的最后,邀请儿童共同阅读,让儿童与同伴互相学习。
    虽然儿童只认识图书当中少量的单词,但是通过教师大声地朗读,儿童能够获得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感知经验,从而获得一个连贯的、稳固的、无威胁的阅读开始。大声朗读能使儿童对图书产生熟悉感,从而发展儿童阅读的自信。而二次阅读则巩固了儿童的自信,使儿童能够独自或与同伴去读一本书。在二次阅读的过程当中,最初孩子是凭借对图书内容的记忆和插图来讲述的图书的内容,随后逐步发展,他们就能够结合脑中日益增多视觉词汇知识来讲述了。
    尽管大图书和专门的阅读分享环节可被用来教授图书内容和阅读技巧,但感受图书阅读本身带来的快乐是比学习阅读方法更为重要的。尤其是在故事阅读教学中,故事本身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故而我们不能因为讲授式的教学而减少对故事情节的介绍。分享性的阅读可以增加儿童在理解阅读内容后的快乐和满足感。在阅读分享过程中,教师的阅读行为对儿童起示范作用。一般来说,阅读者在读一篇完整的文章或一个连续的片段时是不应该被打断的,但有时会用不合适宜的问题或评论打断了这种阅读行为。gregory(1995)表示,在阅读过程中不合适宜的中断会对没经验的阅读者带来困扰。他们会弄不清文章的主旨及到底进行到了哪里。所以,类似于对书是以何种方式写的,它的语言、结构和组织、检测词和印刷的老套等的讨论,都应该放在图书阅读的之后或之前进行。
    三、步骤
    1.介绍图书,讨论书的封面和标题,并请儿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推测
    2.朗读故事
    3.再次朗读故事,并邀请儿童加入,共同朗读
    4.要使图书成为后续活动的起点。而后续活动是能够更深入地扩展图书的内容方法三:指导性的读书小组
    一、时间&对象
    每天1~2组,初读或熟练的阅读者
    二、依据
    对读书小组进行指导能够促发教师与小组中的儿童共同讨论和反思个人的阅读方法。指导能帮助儿童领会并逐步运用阅读策略。同时,儿童与同伴一起大声地朗读和思考,分享知识和学习策略,能帮助儿童积累阅读经验和掌握语调,学会支持和聆听同伴的观点,和表述自我观点。
    三、如何做
    对儿童进行分组时,应尽量做到人数越少越好,以4—6个为宜。且同组儿童大致居于同一个发展水平。如果小组人数过多或发展水平各异则会使教师感到厌烦和没有耐心。最合适的小组阅读内容大多是一些短小的故事或与儿童能力相匹配的小剧本。也可以在时间充裕的前提下,让儿童读一些知识性的文章,并对文章的布局结构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提问每一个儿童:文章中的关键线索是什么;可通过参与小组活动来介绍阅读方法;做到有感情的朗读,鼓励儿童互相帮助,而此时正是小组中的榜样。以下是实施步骤:
    1.对书进行简要介绍
    2.讨论封面和书名,并依此对书的内容进行猜测
    3.针对初学儿童,领读,让儿童跟读
    4.针对稍熟练的儿童,和儿童轮流大声朗读,一次一页
    5.针对熟练儿童,可让儿童在读下一篇之前先默读本篇
    6.对故事进行讨论、评价,并与其它故事比较
    7.点出重点词和字母
    8.运用后续的活动来扩展故事并将之与其它书联系起来
    方法四:故事时间的使用
    一、时间&对象
    1~4次/天,适用于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以全班或小组形式进行。
    二、依据
    在阅读过程中,会诱发各种各样的学习行为。这些学习行为能增进儿童对图书的兴趣和读书的主动性。教师也将他们对图书的热情真正地、不断地传递儿童。教师可对图书的选择提出建议,介绍作者和儿童未看过的书。教师也可以通过示范来说明如何使用阅读策略。从而使儿童更早地学习和领会作品的重要概念,如指向性、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及转换。需向儿童讲解:文章的语调和所表达的感情,新的词汇及其语义,相对复杂的语言形式。并通过在故事时间结尾的讨论来提升儿童对作品的认识。
    三、如何做
    虽然传统故事时间通常安排在一日活动或每个环节的之后,但我们也可将故事时间放在其他时段。如将一个故事的介绍放在某环节之前,儿童则可通过后面的相关活动来扩展故事理解。我们也可以在某天的下午选择一个故事通篇读完,而在第二天一早对故事展开讨论,并将之作为以故事为基础的后续活动的起点。应选择一定范围的图书供儿童一周的阅读,且选择的故事在内容、体裁、长度上应各不相同,并都能吸引儿童。
    讲故事对儿童来说是一门真正的艺术。它不仅依赖于使用声音,包括:清晰、发音、音准、多样化、语调、节奏和停顿的使用,还需要全面使用面部表情和手势。最大技巧地表述故事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双语儿童极具价值。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 选择图书
    1) 自己喜欢
    2) 适合儿童听
    3) 故事情节熟悉
    4) 讲述时能用上声音效果、重读和反复
    5) 可使用木偶或故事道具配合讲述
    2. 阅读前
    1) 让儿童看看书的封面、书名和作者
    2) 问问儿童对内容和角色有哪些猜想
    3) 将这个故事与儿童先前看到的其他图书联系起来
    4) 向儿童解释一些文中他们可能不懂的词
    5) 让儿童集中精神,准备开始阅读
    3. 阅读过程中
    1) 不要担心儿童欣赏故事的差异
    2) 给儿童一些时间去听取或接受他人对故事的理解
    3) 鼓励儿童观察插图
    4) 不急于结束故事,停顿和安静对创造戏剧效果是很有效的
    5) 通过鼓励儿童协助使用道具和音效来提高故事的吸引力
    6) 如果你打算介绍其它相关知识,那么要先对前面的内容
    7) 欣赏自己,那么儿童也会学着自我肯定
    4. 阅读过后
    1) 带领儿童再看一遍插图
    2) 让儿童表达观点和感受
    3) 口头复述或创编故事
    4) 将这本书放在教室中的明显位置,便于儿童日后在空余时间能够拿来读
    5) 也可把书放在专门的故事磁带播放区
    6) 让一些儿童制作这个故事的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