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3 > > 详细内容

打狗棍与讨饭碗_百姓故事

民间传奇


打 狗 棍 与 讨 饭 碗



●黎 耘



  桂中永安镇的首富毛老爷一排溜十二间商号、住宅,不知为什么突然起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毛老爷三代人积下的家产烧了个精光。毛老爷痛不欲生,一头撞死在大屋外的上马石前。回湘西娘家省亲的柳氏夫人得悉噩耗,悲痛欲绝。只是,看着一对两岁的孪生娇儿,又才打消了轻生的念头。毛老爷生前经商很讲信用,所进货物如布匹、药材乃至金银玉饰,不少是从外地赊销的,然后按期付帐,绝不食言。人一死,债主们便拿着赊欠条子,纷纷上门讨债。毛家已一贫如洗,如何还债?柳夫人只好将十二间商号、住宅的地皮拍卖,所得银两,勉强填平了债务窟窿。柳夫人本想领着儿子,投奔湘西娘家。谁知娘家也遭不测,一场突然的兵变,战火纷飞,娘家人死于战乱之中。接踵而来的打击,就是七尺男儿也难以承受,柳夫人哭天抢地,竟将好端端的一双眼睛哭肿了,哭瞎了!瞎了的柳夫人领着孪生儿子大福、二福,在镇西头的破土地庙里栖身,每日靠乞讨生活。就这样,大福、二福吃着百家饭,穿着百纳衣,长到了一十六岁。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福、二福倒也能干,开荒种地,砍樵渔猎,虽不像父亲当年富甲一方,吃的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但总算让瞎眼的母亲不再乞讨;兄弟俩砍来竹木,割来茅草,在山脚下盖起一间茅屋,告别了不能遮风挡雨的土地庙,让母亲过上了安稳的日子。自从知道了自家的苦难身世,兄弟俩对母亲十分孝顺,受尽十多年艰辛磨难的柳夫人,一颗苦涩的心总算冒出了甜汁。本当颐养天年的时候,老天爷偏不怜悯苦命人!柳夫人得了一场重病,瘫在床上。兄弟俩轮流守在母亲身边,嘘寒问暖,喂药喂水,倒屎倒尿,极尽孝道。柳夫人病了整整三年,才告别人世,追随夫君毛老爷去了。


柳夫人死后,大福、二福好不悲伤。往日,干活归来,瞎眼的老娘早已备好了热饭热汤,喂罢了猪鸡鹅鸭——柳夫人虽盲,对茅屋里、小院中的一切了如指掌,摸摸索索地料理好一应家务。而今,兄弟俩踏进家门,火灭灶冷,猪鸡鹅鸭饿的闹翻了天。于是,更是思念娘的千般好处来。每天夜里,兄弟俩都梦见母亲,慈母为自己含辛茹苦的情景历历在目,二人禁不住相拥而泣。大福诅咒苍天:“天下恶人尚多,为何不尽收其命,却将我母亲夺去!苍天瞎眼,苍天无眼!”二福哭诉:“老天爷呀,倘若能以命换命,愿将我打入地狱,放我母亲生还!”兄弟俩面对苍天嘶喊:“还我母亲!还我母亲!……”哭声哀怨,喊声悲切,令人心酸动容。


一天黄昏,兄弟俩狩猎归来,倏见门前躺着一位衣衫褴褛、面如死灰的乞妇。她一手握着三尺打狗棒,一手捏着缺了口的讨饭碗,大约是又病又饿,昏死过去了。兄弟俩赶忙将她抬进家里,又是掐人中,又是灌凉茶,好不容易才将她的三魂七魄从冥冥之中唤了回来。乞妇睁开双目,叫了一声:“儿啊,你在哪里?”这声音是那样的亲切、熟悉,兄弟俩定睛一看:奇了!乞妇的相貌跟母亲长的简直一模一样,亦如母亲重生一般!兄弟俩好不惊讶:这老妈妈到底是人是鬼?


大福问:“老妈妈,你从哪里来?”乞妇说:“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我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一路讨饭,一路寻找儿子。”二福问:“老妈妈,你儿子在什么方?”乞妇说:“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我两个儿子很孝顺很孝顺的。”看来,乞妇失忆了。二福心想:莫不是老天爷念我兄弟思母心切,还我们一个母亲?他与大福商量,何不将老妈妈收留,认作母亲?见了她,亦如见了生母一般。大福也觉得老妈妈可怜,思忖:留下她,也可以帮忙看家守屋,添一份人气,重温些许母爱啊!


兄弟俩不约而同地双膝跪下,对着乞妇,异口同声喊道:“娘啊!……” 乞妇闻得叫娘声,七分病情竟好了五分,流着喜泪,脆生生地应了声:“呃!——”把一对孪生兄弟拥入怀中。


自此,兄弟俩把乞妇待若生母,早请安,晚探视,嘘寒问暖,极尽孝心。老妈妈一扫往日的肮脏模样,菜色的脸上慢慢红润起来。兄弟俩田里耕作,河中捕鱼,山上打猎;老妈妈白天一日三餐、缝补浆洗、饲猪喂鸡,将一任家务料理得井井有条,晚上捻麻纺纱织布,补贴家用。茅屋寒舍,又充满了昔日的温馨与欢乐。


一晃,八年过去了。兄弟俩相继结婚生子,老妈妈已是满头霜雪,满脸皱纹,苍老迟钝了。大福经不住老婆煽起的枕头风,闹着要分家了。本来,“树大分桠,儿大分家”,也是常理。不过,大福心里拨着小九九。你道为何?原来,有一次大福在南山锄地,挖出了两个大金元宝,悄悄交给老婆藏了。金钱这东西,也能让亲兄弟生份起来。有了钱的大福,领着老婆孩子,搬进新家,让老妈妈跟着二福住在原来的旧茅房里。老太婆如今能吃不能做,一旦病在床上,还得没日没夜地侍候她,这累赘让二福担着吧!二福实心眼,没想的那么多,还像从前一样善待老人。老妈妈含饴弄孙,倒也有一番天伦之乐。


毕竟年岁不饶人,一日,老妈妈偶感风寒,衍成重症,卧床不起。大福领着媳妇、儿子来病榻前探视了一下,说些廉价的宽心话,伺候老人的事全交给了二福夫妇。老人折腾了九九八十一天,把二福夫妇俩折腾得瘦了一大圈。临死之前,她让二福将大福叫来,对兄弟俩说:“儿啊,娘就要去了。这些年多亏你兄弟二人收留照料,让我有了安身的日子。娘是讨饭的叫花子,穷命一条,没什么东西送给你们,唯有这讨饭碗和打狗棍留给你俩做个纪念吧!”说着,拿出伴在身边打狗用的竹棍和缺了口的粗陶碗,将碗递给二福,将棍递给大福。


二福接过碗,交给媳妇,说:“好生用绸布包了,放在箱里珍藏。见物如见人,就像娘常伴着我们一样。”大福本不想接那打狗棍,嫌它晦气,却又怕拂了老人的面子,只得拿过来交给媳妇。大福媳妇撇撇嘴,将打狗棍扔到屋角去,拉起儿子,扭着水蛇腰走了,边走边咕哝:“哼,想让我们这辈子跟你一样去讨饭?呸!”


当天夜里,老人过世了。二福一家人在灵前哭声哀哀,大福一家子却装模作样地挤出了几滴眼泪。埋葬了老人,二福在墓前守了三七二十一天,此后,每日里都让儿子给老人的灵位上香,常对儿子说:“孩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可是奶奶把你带大的啊!”大福呢,揣着金元宝,领着老婆和儿子,下广东做药材生意去了。


话说有一日,二福的儿子要做蝈蝈笼,找出了一根竹棍——那是奶奶当年乞讨时用的打狗棍。他用刀将竹棍破开,顿时满眼生辉,竹节里掉下金钗、玉簪、项链、戒指,还有珍珠、宝石……!他连忙叫来父亲、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