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2 > > 详细内容

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危害有哪些?_环境保护常识

    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200~300纳米(nm)的阳光紫外线辐射,因此臭氧层被破坏可使阳光中紫外辐射到地球表面的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危害。

    阳光紫外线辐射能量很高的部分称euv,在平流层以上就被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氧所吸收,从euv到波长等于290纳米之间的称为uv-c段,能被臭氧层中的臭氧分子全部吸收,波长等于290~320纳米的辐射段称为uv-b段(即b类紫外线)也有90%能被臭氧分子吸收,从而可以大大减弱到达地面的强度。如果臭氧层的臭氧含量减少,则地面受到uv-b的辐射量增大。

    uv-b类紫外线灼伤称为b类灼伤,这是紫外辐射最明显的影响之一,学名为红斑病。b类紫外线也能损耗皮肤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导致皮肤癌。b类辐射增加还可对眼睛造成损坏,导致白内障发病率增加。

    b类紫外线辐射也会抑制人类和动物的免疫力。因此b类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可以降低人类对一些疾病包括癌症、过敏症和一些传染病的抵抗力。

    b类辐射的增加,会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作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b类紫外辐射对20米深度以内的海洋生物造成危害,会使浮游生物、幼鱼、幼蟹、虾和贝类大量死亡,会造成某些生物减少或灭绝,由于海洋中的任何都是海洋食物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某些种类的减少或灭绝,会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b类辐射的增加也会损害浮游植物,由于浮游植物可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其产量减少,使得大气中存留更多的二氧化碳,使温室效应加剧。

    b类辐射还将引起用于建筑物、绘画、包装的聚合材料的老化,使其变硬变脆,缩短使用寿命等等。

    另外,臭氧层臭氧浓度降低紫外辐射增强,反而会使近地面对流层中的臭氧浓度增加,尤其是在人口和机动车量最密集的城市中心,使光烟雾污染的机率增加。

    有人甚至认为,当臭氧层中的臭氧量减少到正常量的1/5时,将是地球死亡的临界点。这一论点虽尚未经研究所证实,但至少也表明了情况的严重性和紧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