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调动组织人事财政因素加强环保 六市区因断面水质超标被财政
本报讯 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领导干部落实环保责任制情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其政绩、提拔任用和奖励的重要内容。
这是河南省郑州市市委、市政府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积极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就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做出的决定中提出的。
郑州市确定的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中明确,到今年,郑州市区、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和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建设和保护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本建成“生态郑州”框架体系。
为此,郑州市要求建立环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建立定期研究环境保护工作制度,各级党政“一把手”每年要进行不少于两次的环境保护专题调研工作,要不定期地对重点工作进行督察指导。要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工作事项的督察范围。
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要重视培养和选拔环保系统的优秀干部,配好环保干部领导班子,尤其是要选好配强“一把手”。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要选拔重用;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各县(市)、区要结合机构改革解决好环保机构、编制、经费问题。
逐步建立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重大决策部门联合会审、重大决策咨询、重大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市环保部门要研究摸索并逐步建立对县(市)区、乡镇、办事处以及企业评先“一票否决”办法。对因工作失职或渎职,造成污染反弹严重、区域环境恶化或重大污染事故的,纪检监察及有关部门要从严追究其党政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基础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将环境基础建设项目纳入财政年度重点预算,保证环境建设资金需求。拓宽环保资金渠道,积极争取国债资金以及引导外资和社会资金,投向危险废弃物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集中供热、供气等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
确保环境保护事业的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把环境保护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增加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
为严格出境水质责任目标的考核,近日郑州市财政局下达了今年上半年河流断面水质超标财政扣款的通知,对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中牟县、中原区、高新区扣款,金额共计6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