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_户外及体育活动专题
我授权使用我的稿件并拥有电子版权,如需转载必须经过作者本人或者3edu网网同意
让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见,幼儿的健康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更是幼儿的幸福之源。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意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 《纲要》再三强调要让幼儿主动活动,而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才能促进动作技能的发展,形成健康心理。所以,在健康中,我在重视和满足幼儿需要的同时,鼓励和指导自理、自立地进行尝试,充分体验自我促进、主动发展的快乐。
组织运动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如何培养对运动的兴趣,使他们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
体验运动乐趣?如何尊重个体差异,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进行锻炼,在促进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同时,让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进而在快乐中更健康地成长呢?在实践中,我有了更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多样化的形式相结合,让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
《纲要》指出:“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为此,我们将“以集体活动为主”的传统的体育活动方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采取了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如分散活动,分散集中相结合,以及家园互动等,让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主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与环境中的人或物互动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发展基本动作技能,同时形成对人、对事、对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例如在《玩瓶子》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瓶子,以及辅助用的小棒、绳子等,让幼儿自由选择后分散玩,观察幼儿的玩法,在分散活动中幼儿非常的有创意,想出了许多的玩瓶子的方法,有的用头顶瓶子,有的放在地上跳,有的边跑边踢,有的夹住瓶子双脚……当幼儿尽情的玩耍后,我们让玩得有特点的幼儿来介绍玩法,组织集体幼儿进行练习,或将好的方法告诉幼儿,引导他们自己进行练习。随后,启发幼儿思考利用辅助物玩,或改变人数进行小组活动。这样分散集中交替进行,不仅能调控幼儿的运动量,还能体现在前,
教师在后,以幼儿主动活动为主的原则,让幼儿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运动是没有止尽的,我让孩子们把游戏带回家,和家人一起玩一玩,并记录下更多的玩法。来自于幼儿的东西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所以在组织活动时,不要让孩子在预设的活动中随着转,而应立足于与材料本身,大胆地放手,做活动中的协助者,者。
二、材料满足不同的需求,让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
体育活动是幼儿最为喜欢的运动,但各个幼儿都有不同的兴趣点,所以,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我们投放了各种各样的运动器材,如:小篮球,珠光球,粘靶球,绳子,沙袋等,在运动区域架起“果子架”,放上投篮筐等。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满足不同的需要”,并不是指一味地增添运动材料,或一次性地提供多种材料,而是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运动器材要定期轮换,既同一种器材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要稍作搁浅再使用,这样可以减少幼儿对器材的乏味,始终保持新鲜感。第二,器材的选择要源于幼儿本身的兴趣,也就是说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点,从出发来选材。例如,在折纸活动《飞机》后,孩子们对投掷活动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提供各种材料制的飞机,火箭,让孩子们在飞飞机活动中体验快乐,同时,
制作材料的不同,还能引起幼儿对不同结果的探索,做到多种知识有机渗透。再如,现在的孩子,家里的运动器材要比幼儿园的新颖,可以让孩子自带一些热门的运动器具,与同伴交流分享。第三,鼓励幼儿对器材的创新玩法。对于幼儿来说,没有哪一种器材的功能是一成不变的,哑铃是用来举重,训练手臂力量的,但孩子们还用来滚,用来做滑轮站在上面练平衡。作为我们应该鼓励这种创新,并为幼儿的活动做好安全的防护。第四,为幼儿提供不同质地同一器材,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如第二点中不同材料的飞机,再如不同的球,在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珠光球,粘靶球,足球,皮球,自制彩球。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选择二人一起玩粘靶球;男孩子对足球比较感兴趣就可以选择足球;不太会拍皮球的幼儿就可以选择珠光球,因为珠光球的弹跳性好一些;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运动器具,这样运动的积极性就高了。
三、游戏情境中主动探索,让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
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情节有趣,形式活泼多样,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易于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参与的兴趣和愿望。所以,在组织幼儿运动时,我们常通过各种游戏形式,或富于它情节,或营造竞争氛围,使运动器具和材料 “活”起来,使孩子们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例如在玩滑滑梯,毛毛虫,平衡木时,我让幼儿学做环保小卫士,让把滑滑梯当作小山坡,把毛毛虫当作小山洞,再把平衡木当作独木桥,让
幼儿翻过小山坡,爬过小山洞,走过独木桥栽种一棵小树苗幼儿一下子非常感兴趣,非常的投入。又如在玩夹包跳时,我们采用了一个小兔采蘑菇的游戏,让幼儿模仿小兔,一边念念儿歌,一边练习夹物并脚跳,幼儿完全的投入其中,积极性很高。再如,“投篮”,“运西瓜”,“月亮和地球”,“赶小猪”等游戏运用的就是一个简单的篮球。有趣的游戏情景,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化被动为主动,充分体验了玩的乐趣。
四、促进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让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
《纲要》认为“环境是重要的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在运动中,我们较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和心理环境的营造。如:利用园内大树的间距,架起一个果架,错落有致地悬挂着高低不同的各色“果子”,让幼儿进行摸高跳的。不同的高度可以满足不同的幼儿,同时也让幼儿尝试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又如:开辟围墙的一方建造攀岩墙,让孩子们玩勇敢者的游戏。除了这些人为制造的运动器材外,环境中还隐藏着许多的资源,当孩子们融入环境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场面:草坪中迂回的小道上孩子们来回地走着,马路砖上他们使劲地在跳格子,花坛边他们或上上下下地在从高处往下跳,或张开双臂在走平衡……。那些在成人眼中的危险举动,他们却时常偷偷地复演,他们用动作、身体探索着环境,感受着运动,这时的孩子是快乐的。在实践中,我们很尊重孩子的探索,鼓励他们与自然环境充分互动,危险无处不在,关键是要认识它、预防它,降低它,而不应该一味地躲避它。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的走,跑,跳,攀,爬,钻等基本动作得到了发展,运动能力增强了,同时动作更协调,更灵敏,更准确,更有力。环境的丰富、的支持给的运动带来了无穷的魅力。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那么我想说:只有让幼儿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形成活泼、向上的性格,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促进各领域的学习,才能提高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