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2 > > 详细内容

儿童自我教育—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精华_蒙氏教育

 

   【摘要】儿童自我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精华,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使儿童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认真分析思考和探索蒙台校利的儿童自我思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我教育;素质;儿童

  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1870-1952年)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毕生致力于探索幼儿教育的方法。蒙台梭利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探索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儿童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在其理论著述中,她对这一问题有着详尽的阐述,这是她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在当今全力推进素质教育,进行改革的大潮中,认真分析思考、细心体会她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视儿童自我的现实意义
儿童自我教育是指儿童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自我进行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我发展的。
  教育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学习者本身的学习和实践,即学习者的自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
  1.培养儿童自我能力是时代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突出特点是量无限扩大,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由于任何教育阶段都不可能教给学生终生所需要的知识,因此终身教育口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现代教育的重点应从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即使获得一种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自我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新技能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要培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幼儿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打好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基础的教育。从幼儿时期就着手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将会使其受用终生,将会为其继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教育的整个阶段,其中必然包括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目标是让学习者达到六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要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就必须对当今教育进行认真、全面的反思。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努力协调好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将自我能力的培养提到一定的高度,认真加以重视。
  2.培养儿童自我教育能力是创新的要求
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不注重培养创新人才,我国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能够让学习者自觉自愿地学习,主动探索的学习,即有一定的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是因为自我教育过程本身含有许多创新的因素。如自我教育过程本身具有发现的性质,学习者在自我教育过程中要对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认知方式进行改造和超越。因此,自我能力的提高与否,直接关系到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蒙台梭利的儿童自我思想
  蒙台梭利地提出了儿童自我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指出“任何教育改革都必须依据人的天性,人本身必须成为的中心。”
  1.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儿童自我的可能性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是其儿童自我思想的基础。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有吸收力的心理”,她指出,在各个物种中都存在着一种无意识的心理,它驱使主动地吸收外界的养料,以满足自己生长的需要。儿童亦不例外,受生命潜能的驱使,所有儿童夭生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心理。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并非教师教的过程,而是人的本能发展的一种自然过程,不是通过听,而是依靠儿童作用于环境获得的经验。的任务不是讲解,而是在为儿童设置的特殊的环境中预备和安排有益的文化活动主题。”“儿童所要求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儿童提供一个能够发挥大自然赋予的力量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除了有“有吸收力的心理”外,还有发展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出现时,儿童会长时间地热衷于进行某种练习,并最终能自如地对付和学习其特殊敏感性所及的事物。蒙台梭利关于儿童的独特认识—儿童有“有吸收力的心理”和儿童发展的敏感期这一思想,提出了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可行性,为其儿童自我思想奠定了心理学基础。
  2.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儿童自我的必要性
蒙台梭利认为,“的学的基本原则应该是自由的原则。—这一原则允许个性发展,允许儿童天性的自我表现。”
蒙台梭利强调,成人应为儿童提供自由活动的场所,为儿童精心创造一个特殊的世界,使儿童在这一特殊的世界中能够充分自由的活动,进行自我训练和自我发展。她认为自由活动、自我教育是形成一个人的重要条件。如果成人不重视儿童自我教育,过分强调他人,很容易导致学习者被动的学习,压抑学习者的个性,最终导致消极的学习效果。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儿童的潜在能力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自我建构、自我发展,促进儿童的自我。让儿童在与周围环境及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排除障碍,独立奋斗,显示出惊人的智慧,同时形成独立和自信的良好品质。
  3.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思想一一儿童自我的途径
  感觉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感觉训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蒙台梭利的感觉训练过程就是儿童依靠教具进行自我的过程。
蒙台梭利为儿童提供的教具主要包括四大类,有侧重培养儿童注意力、独立性、自信心、基本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日常生活练习教具,有侧重培养儿童感受性的教具,有侧重培养儿童学习兴趣,形成初步知识概念的知识性训练教具,有侧重培养儿童艺术兴趣、艺术能力的艺术类训练教具。这些教具都是根据儿童的特点制造的,作用在于激发儿童的内在需要,给予儿童独立工作和获取经验的机会。儿童可依据自己的兴趣、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教具,进行重复而专注的练习。尤为可贵的是,蒙台梭利教具有控制和矫正错误的特点,儿童能够自我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
  蒙台梭利这种通过为儿童提供精心设计的教具,通过让儿童自我摆弄操作而受到教育的方法,为我们今天开展儿童自我指出了发展途径,指明了发展方向。
  4.蒙台梭利的观—开展儿童自我应遵循的原则
蒙台梭利为了实现儿童自我教育思想,对教师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她要求必须接受专门的训练,从而掌握的教育方法和应遵循的原则。
尊重儿童的原则。蒙台梭利将教师对儿童的尊重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她要求“需要沉默的能力以取代表达的技能,她必须用观察取代灌输式教学,必须以谦恭取代那种自诩的一贯正确的骄傲感。”
  尊重不仅仅是指对儿童要和颜悦色,更是指对儿童的构想和意见的尊重,对儿童所从事活动的尊重.只有尊重儿童,承认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能力,才能够允许和支持儿童开展自我。
  热爱儿童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生命的成长必须有爱的感觉,只有热爱儿童,才能够一切从儿童出发,才能一切为了儿童,才能不将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儿童,才能热心地观察儿童的表现,耐心地等待,而不是急于干涉儿童。
  鼓励儿童的原则。蒙台梭利认为教师工作的“关键是要激发儿童的兴趣,使他的整个人格都参与活动。”要努力去振奋、活跃和鼓舞所有的儿童,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吸引他们去做各种练习,从而发展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提出的儿童自我教育思想,将儿童看作教育的主体,强调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投身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从而促进自我发展。这对改变我们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监护式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资料:
1.严吴蝉霞:《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简介》,《学前研究》1995年第4期。
2.《美国蒙台梭利学校见闻》,《》1996年第7,8期。
3.潘景峰:《主动发展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4.罗若智:《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学前研究》1995年第6期。
5.任代文译:《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
6.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