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2 > > 详细内容

2例儿童孤独症统合训练效果_感觉统合

 

      作者:陈焕新(主治医师)广州医学院儿童心理素质训练基地业务督导、高级培训导师、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康复医学儿童康复训练高级培训导师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大部分是因为带养方法不当:抱得少、接触少、爬得少、摇转少。也有的是因为孕育生产过程异常所致。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也遇到有下列病史的孩子,也会后遗有感统失调的表现。如:脑损伤、脑瘫、脑膜炎、脑炎、脑积水、脑萎缩、脑裂沟增宽、癫痫、弓形体感染、智力低下等。上述情况我们基本上都纳入特训范围。通过感统训练,发现有不少的孩子都有提高的空间,有所好转。对于目前还没有好办法医治的儿童孤独症。我们在的强烈要求和期盼中,限制性地先后接受了78位孤独症倾向或孤独症的孩童进行训练取得了一定限度的、意外的、也是令人满意的效果。印证了美国曾有文献这样报道:孤独症的治疗首选方法是感觉统合训练。现选择两例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1.1   方法  
采用量表评定的方法:1)儿童孤独症克氏行为量表(clancy behavio scale)。2)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的"心理卫生评定晴表手册"。3)病例来源:广州医学院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心的受训者。
1.2 资料
1.2.1   患者1,男,4岁。训练时间:今年5月11日~今年4月14日,共训练80次。1)训练前:语言表达能力差,听而不见,不能与人目光对视,害怕陌生和黑暗环境,睡眠质量差,有爱哭、挑食、磨牙、尿床、粘妈妈现象,性格偏执、不合群。协调不良,训练时对走平衡木表现出十分抗拒,注意力涣散,不会辨颜色。思维固定,不能适应大部分小朋友的习惯,有小暴力倾向,情绪产不稳定。2)训练方法:针对患儿语言表达能力差,听而不应的特点,利用场地的滑梯、爬板、阳光隧道等游戏来引起他的兴趣,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做渗透语言训练。如:滑梯时学飞机的声音。爬板时学汽车的声音。训练至第五次时说话多了。经过四期的训练之后,自主语言增多了,语句长了,能表达简单的要求,能把懂的儿歌大部分唱出来,不能与人目光对视现象有明显示改善。开始接受训练时拒走平衡木,我们首先扶着他走,使他充满安全感,同时鼓励他树立自信,经过第二期训练,对平衡木已不再抗拒。安排他与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过程中教他与其他小朋友们建立起平等、和睦的友谊关系,当情绪不稳定时,利用其他小朋友对他进行友好的开导,让他尽快能平静下来。经过三期训练,对的接受较快,能接受新事物,模仿能力强,记忆力有提高,能与人目光对视。模仿能力增强,在园画的画比别人有创意,想象力也较丰富,观察力也很细致。重复别人的话、思维固定、接受日常习惯的改变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小朋友沟通、交往有改进。4)测查及评定:见表1。

表1  患者1测查及评定结果



                   训练前                 训练后

 比内测查           不成功                  77
 孤独症量表         15                      9
 感觉统合评定
 前庭功能           21                      43
 触觉防御           24                      45
 本体感觉           31                      39
  评定             中度失调                轻度失调
1.2.2   患者2,7岁。训练时间:今年5月17日~今年1月12日,共80次。1)训练前:语言表达不当,自言自语。难与人沟通,不合群、手脚协调差,不敢上楼梯,要扶住一步一步缓慢才敢上。不安多动,上课时左顾右盼,喜招惹人,衣服常穿反。害怕陌生和黑暗环境,脾气暴躁,顽固,偏执,不合群,易激动,无故大笑,情绪不稳定,兴奋时会打自己的头或别人问她时就会总是吐口水等现象,难与人沟通、交往,目光不能与人对视。对男性有拒绝情绪,思维固定,机械记忆,不会砌积木、抗拒走平衡木。不会拉拉链、扣钮。语言理解能力差,语言表达不连贯,挑食。2)训练方法:针对该生智商低于正常、训练时动作比较僵硬,语言理解能力差、语言表达不连贯,不会拍球、推球,双手抬起困难等。但对各训练项目表现喜欢,当兴奋时会自打头部的特点。因此,在每一次的训练时利用她的兴趣特点,首先让她单手拍球,然后左右手交换拍球,推球也一样,训练至11次时,拍球推球动作有进步。训练时,让她接触更多的项目,比如玩积木、在波波池教她辨颜色和数数,第二期就能自己数数。圆筒由不晕转到微晕。同时在训练中让男老师多她接触,第三期训练后,自打头部、吐口水、无故大笑的现象都没有了。协调功能提高,能左右手拍球,推球动作也规范,玩积木时会辨颜色、形状、数数计数有进步。肯动脑筋,学会拉拉链、扣钮。可以自己说一些词组,布置的作业也可以完成,对事物和事情反应快了,学习能力提高明显,成绩达标,单元测验合格。挑食、暴躁现象有减轻,接收效果良好。4)测查及评定:见表2,表3。
表2   患者2测查结果

               
训练前              训练后

  比内测查       53                  62
  瑞文参数      <5%                10%~25%
  孤独症量表     18                  11


2 体会
2.1   患儿主要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特别是自言自语,重复别人的话为突出通过训练是可达到显著的效果。
22 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的比较,量表之得分训练前后的比较有明显提高。推理有力,逻辑思维也有实践证明感觉统合训练的可取
                           表3 患者2感觉综合评定结果



                训练前                 训练后

         ----------------------   --------------------       
            原始分    标准分      原始分       标准分



前庭功能      29      <10          49           33
触觉功能      50      <10          76           31
本体感觉      23      <10          34           21
学习能力      9       <10          22           30
评定         重度失调                  中度失调

2.3 除了合理的课程设计,训导的认真负责外,孩子的训练态度及家长的配合也是关键。如每星期能坚持来训练,家长与孩子能规则的不间断地坚持精神保证了效果,与训练基地、学校、孩子的沟通比较主动,取得了各方面的良好配合。
    感觉统合训练是对儿童存在外界信息的输入及处理不良问题进行矫正。证明在具体进行矫治训练时,要考虑到患儿能力及行为方面的特点,对患儿的感觉的输入和整合失调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改善脑功能、促进患儿整体神经系统成熟的目的。因此,儿童统合训练在矫治儿童孤独症方面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