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1 > > 详细内容

今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导读及例题分析1_政治文集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商品
    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导读】本考点最近几年没有出题,复习时只要有所了解即可。
    2.商品的基本属性
    【导读】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复习的重点放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上。复习时要结合企业良好信誉形象、以产品质量开拓市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等知识,比如结合我国个别企业出口到欧美等国家的儿童玩具存在质量隐患,从而引发“中国制造”危机,给我们国家的声誉及相关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来认识重视产品质量的意义。
    3.商品的价值量
    【导读】商品的价值量是历年考试的重点,主要从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角度命题。所以今年备考仍然要加强对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训练。
    【举例】
    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解题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是技巧型,即题目中提问的是5件a商品和白银的比例关系,生产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虽然发生变化,但是生产白银和5件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却没有变,故选c;第二种思路是知识型,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后,1克黄金=4克白银,5件a商品=4克黄金,故5件a商品=16克白银。
    (二)货币
    1.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导读】本考点历年试题没有直接考查,能够识记即可。
    2.货币的职能
    【导读】本考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货币的基本职能上,考查方式往往与对其他知识的考查相结合。今年高考复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货币职能的灵活运用。
    【试题举例】
    二战期间,国际红十字会向纳粹集中营里的战俘提供一些食品、衣服、香烟等物品。战俘之间进行物品交换或用劳务换取物品的行为经常发生,交换中,香烟逐渐成为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物品,例如,1件衬衣值80支香烟,为他人洗1件衣服可换取2支香烟……
    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简要回答:
    在这个故事中,香烟充当了什么角色?执行了哪些功能?
    【答案】香烟在交换中充当了货币的角色。执行了交换媒介和计价单位的功能。
    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导读】本考点近年没有在高考中直接体现,只需识记即可。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导读】本考点主要掌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原因、表现、危害、抑制措施。今年以来,房价、食品价格上涨明显,通货膨胀压力巨大,是全社会关注点之一。本考点考查主要是选择题,所以复习时要侧重识记、理解。
    【试题举例】
    防止经济生活出现过高通货膨胀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发生通货膨胀时通常会出现(  )
    a.商品普遍滞销 b.正常的生产流通秩序被扰乱
    b.居民纷纷抢购消费品 d.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的表现。通货膨胀最突出的表现是物价的上涨。物价上涨造成生产成本提高和人们对消费品的抢购,所以b、c、d都是正确选项。a是通货紧缩时的表现,不选。
    (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导读】本考点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掌握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等价交换原则的表现、意义。
    【试题举例】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史记·货殖列传》)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  )
    a.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b.机制作用的结果
    b.劳动决定价值的体现 d.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本题题意为价格在供求的影响下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所以选a;计划机制下,价格是统一且稳定的,b不能选;c与本题无关;d观点是错误的,供求只是影响价格,而不会影响价值。
    2.价值规律的作用
    【导读】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说就是主要由价值规律调节的经济,所以价值规律的作用是历年考查的重点。结合今年国家调整石油、天然气、自来水、煤等资源的价格;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等实际看,价值规律的作用仍然是重要的出题点。
    【试题举例】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现象也越来越多。企业间的兼并和企业破产(  )
    ①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②是股份制改造的最佳途径 ③是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 ④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企业的兼并与破产为背景,考查对价值规律作用的正确理解和运用。①④分别用价值规律作用的知识说明了企业兼并的必然性和必要性。②对企业兼并与破产的认识是错误的,③市场失灵是指价值规律不能调节,而企业的兼并与破产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导读】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理解我国所有经济、政治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所在。本考点复习的重点在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必须深刻理解。
    2.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导读】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试题考查形式主客观试题均有出现。结合当前倡导建设和谐、公平社会的理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平等市场地位问题会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
    【试题举例】(今年高考全国卷Ⅱ27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15万人,到今年6月底,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5 309万人。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在于(  )
    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它适应了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
    ③它可以吸纳大量人口就业 ④它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经济成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完善了所有制结构,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迅速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该题要扣住题目是问个体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应从地位、决定因素考虑,而不是含义特点或意义,因此要选择原因①②,排除含义特点③④。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导读】结合我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考查的重点,形式以选择题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各个生产要素在商品、劳务的生产和流通中的投入比例及贡献大小来分配国民收入。)这一考点一般和效率优先、兼顾平等的原则结合起来考查。
    【试题举例】
    某“80后”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1万元。此作家的稿酬属于(  )
    a.按劳分配所得的收入 b.个体劳动经营所得的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 d.知识创新的奖励收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正确认识。“稿酬”是转让版权所得,应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故选c;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故a不能选;个体劳动所得收入的特点是个体投资个体经营后的收入,“稿酬”不符合这一特点,b不能选;发表小说不属于知识创新的范畴,d不能选。
    4.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导读】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包括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方面。本考点是历年高考出题的重点,试题形式主观题和客观题均有体现。复习重点应该侧重于对四个特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即结合实际如市场经济活动中正当或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对市场经济的特征进行判断和分析。
    【试题举例】
    《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
    注:《物权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结合材料,运用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知识,说明《物权法》的实施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意义。
    【答案】①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等一般特征。②《物权法》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市场主体的平等性;有利于维护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有利于协调和处理市场竞争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2.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导读】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是高考最重要的考点之一,复习时既要识记,更要理解和灵活运用。复习本考点要掌握:①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如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自发性(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讲职业道德等);盲目性(导致重复建设);滞后性(事后调节)。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优化经济结构,保持国家收支平衡。③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道德手段。④要正确理解市场资源配置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
    【试题举例】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越来越多地运用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调节经济运行。经济杠杆能够起到调节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  )
    a.是以政府强制为后盾的
    b.直接关系着市场主体的利益
    c.能够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
    d.能够熨平经济发展中的波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正确理解。经济手段起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对经济利益的调节。a观点错误;b符合题意;c、d都是对经济手段作用的理解,而不是对起作用根本原因的理解。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导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的基本特征是我国市场经济与其他国家市场经济的区别所在。大家复习时重点抓住第二个特征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的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