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导读及例题分析3_政治文集
四、产业和劳动者
(一)三大产业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导读】本考点是历年的必考考点。命题角度主要是从如何解决我国农业中的问题考查。复习时大家主要掌握:①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②掌握我国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之路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党和国家的农业政策和大力发展农业技术。
【举例】(今年高考全国卷Ⅰ38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
材料二 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1)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2)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我国政府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3)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唯物主义的道理。
【答案】(1)稳定粮食需求。措施包括:杜绝粮食浪费;限制工业用粮;减少或禁止粮食出口;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等。从长远看,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粮食生产。措施包括: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坚持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机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耕地面积等。
(2)为了促进粮食生产,我国政府在制度、政策和投入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充分发挥了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起到了引导、保障、推动作用。举例(所举例子中须有诸如政府加大农业投入,免除农业税,提高种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补贴等内容之一方可得分)。
(3)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导读】本考点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不是很高。大家复习的重点是要识记工业的地位,特别是理解我国工业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导读】本考点是高考出题的重点之一。试题以选择题型为主,侧重于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考查。复习时主要掌握我国第三产业的现状;深刻理解发展第三产业的作用以及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意义。
【试题举例】
今年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经济持续发展,产业比重有所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长了0.4个百分点。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 )
a.农业经济效益下降
b.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c.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是重中之重
d.服务业已取得主导地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即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故b符合题意;a观点错误,农业的效益与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没有直接关系;c与题目无关;d观点错误,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工业。
【试题举例】
天津滨海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壮大电子通讯、石油开采、汽车制造、现代冶金等支柱产业,精心培育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引航的产业群,全力抓好金融、物流、中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提升了整体经济质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依据材料,说明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形成怎样的产业格局及其意义。
【答案】①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②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促进了经济增长、效益提高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导读】本考点以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为主,考查题型主观题、选择题均有出现。从过去看,以保障劳动者的权利为考查重点,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重视劳动者权利的同时要求劳动者履行法定的义务,如提高职业技能、遵守职业道德等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试题举例】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可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分析说明材料蕴含的主要经济常识。
【答案】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②政府应当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规范摊点设置,调节经济活动。③上海市政府出台《导则》,设置和规范摊点,发挥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优势,既有利于实现自谋职业者的就业权利,又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2.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导读】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本考点的考查一般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结合在一起进行。本考点大家要掌握: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国家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的举措和政策;个人如何在就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3.劳动合同制度
【导读】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近年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这一考点大家要有足够的重视。复习时主要理解劳动合同制的意义。
4.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导读】劳动合同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本考点大家主要是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我国社会保障的原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等。
【试题举例】
生病、车祸、失业等不可预测事件往往会使一个家庭的经济生活陷入困境。下列选项中能够帮助家庭抵御上述风险的是( )
①健全的金融体系 ②有序的企业竞争环境 ③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④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保障制度和商业保险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材料中所述风险一类是突发意外事故,要通过商业保险来解决,故应选①;一类是生活中遇到的生病、失业等风险,应该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故应选③;②④不是解决上述风险的办法。
【试题举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为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和政府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在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采取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的办法,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力求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用经济常识分析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它可以减轻农民看病负担,提高农民福利;可以改善部分农民因病致贫的状况,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保障农村劳动力的身体健康,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引导农民树立互助共济和风险共担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