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及教学建议_化学文集
一、今年分析
1、内容比例统计表:
课标
主题
探究
身边的化学
物 质
物质构成的
奥 秘
物质的化学
变 化
化学与社会
发 展
内容
分布
10、20、21
8、13、16、17、18、20、22
11、15Ⅰ、15Ⅱ、16、22
12、14、 15Ⅱ、 16、19、22
9、15Ⅰ、15Ⅱ、16
分值
合计
12分
16分
5分
12分
5分
百分比
24%
32%
10%
24%
10%
考试说明
要 求
22%
32%
12%
24%
10%
2、题型比例统计表
题型
选择题
填空及
简答题
实验及
探究题
计算与
分析题
题数
7道
5道
2道
1道
分值
14分
19分
12分
5分
百分比
28%
38%
24%
10%
试题的量化特征基本符合《考试说明》中的量化标准,难度比例(较易:易:难:较难)也基本控制在《考试说明》要求的3:3:3 :1的比例范围内。
3、具体试题的特点分析
(1)紧密结合的生活实际、社会现实和科技发展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例1] 第8题
[例2] 第9题
[例3] 第10题
[例4] 第11题
[例5] 第15题Ⅰ题
[例6] 第15题Ⅱ题
[例7] 第16题
[例8] 第12题
[例9] 第14题
[例10] 第17题
[例11] 第22题
[例12] 第19题
[例13] 第18题
[例14] 第20题
[例15] 第21题
(5)渗透方式与学法的试题
[例16] 第13题
二、今年中考化学命题趋势
(一)新课程对中考命题的要求
1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考查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水平,以及化学核心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强调能力立意,注重考查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在实际情境中提取、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从化学视角认识科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和环境方面的相关问题的能力。
3 .体现学科特点,加强对以实验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注重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围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反思与交流等环节对探究的要素进行考查。
4. 增加试题的开放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 .强化教育价值,试题素材的选择要反映当代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体现化学的使用价值,体现科学精神和人精神的融合。
(二)今年的中考命题的原则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稳”字主要体现在:
①命题的指导思想、原则、范围不变
②考查的知识内容稳定。
③化学用语重点考查的稳定。
④试题的题型、题量稳定。
⑤试卷的结构和形式的稳定。
“变”字主要体现:
命题人的理念在不断更新变化。
载体、情境素材选取的变化。
题目的灵活性不断增大。
能力考查的力度不断增大。
“新”字主要体现:
题目的情境素材新。
试题的设计思路新。
要求试题完全新编。
力争平稳中有起伏,继承中有创新。
(三)今年的命题特点
1、整合三维目标,全面考查基础
今年的命题将仍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和科学素养立意,对《课标》中五个主题的内容进行全面的考查。并将三维目标中认知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有机整合在真正的问题中。
2、贴近学生生活,强化实际应用
将会继续从生活中寻找“题眼”, 关注学生经验,聚焦社会热点,充分体现化学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从多个视角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身边处处有化学。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和关心社会的情感与价值观。
例:“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返航,标志着我国已跨入航天领域国际先进行列。“神州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 ,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 nife2o4属于混合物
b. nife2o4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4
c. nife2o4在co2转化为o2的过程中作消毒剂
d. nife2o4 在co2转化为o2的过程中作催化剂
3、突出学科特点,注重科学探究
继续加大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加大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力度。
4、渗透教育功能,体现开放创新
创新的开放性试题,可以增加试卷的陌生度,使学生站在同一的起跑线上,有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反映。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练习效应,避免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
请先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常食醋中约含3%~5%的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在温度高于16.6℃时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醋酸具有酸的性质。
材料二:钙是人体中的一种常见元素,人们每日必须摄入一定量的钙。动物骨头中含有磷酸钙,但磷酸钙难溶于水,却能跟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盐。
⑴在10℃时,醋酸的状态是 。
⑵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容器来盛放食醋? ,原因是 。
⑶人们在熬骨头汤时,常常会加入少量食醋,这样做的理由是
5、融合科学人文,体现学科渗透
根据我省的具体情况,试卷中主要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科间综合的试题要有,但占的比例很小。
今年继续设置一个平行题共学生选做。
6、重视学习过程,体现能力立意
注重学习过程,寻求学习规律,让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捕获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这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5.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现有以下几种物质:小苏打、铁、葡萄糖、铜、甲烷、氯化钠。请根据所学知识,依据物质所具有的某种性质, 将你自拟的分类标准以及符合该标准的物质填写在表格中(至少写出三种)。
分类标准
符合该标准的物质
示例:金属单质
铜、铁
三、对的启示和建议
(一)进一步领会《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的精髓,并用于指导教学实施
可以将六个方面的课程理念归纳成简要的36个字。
“增强兴趣、自信——面向全体学生——起点低 、目标实 ——探究之中发展 ——渗透德育、人文——科学评价导向。”
用一定的时间牢记这简要文字,更重要的是,经常地自问自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例如:在备“水”这一课时要反思:
教学中有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如何激发的?
在教学中有没有兼顾多生和一般学生,做到“平等”?怎样兼顾的?
教学中有没有联系“社会、生活”?如何联系的?
教学中有没有体现“重在过程,培养能力”?如何体现的?
教学中有没有机会渗透“德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如何渗透的?
教学评价中有没有体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元化评价?如何体现的?
(二)狠抓教学方法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学方式关键在于教学落实
新课程提倡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新的学习方式转变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我们每个在教学实践中付诸行动,落实在课堂上,这样才能有效地实施。
要转变教学方式,首先要弄清学习方式的5个基本特征:
⑴主动性
主动性是新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构成鲜明的对比,两种方式在学生的具体学习生活中分别表现为“我要学”与“要我学”。
⑵独立性
独立性是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它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中的依赖性相比,则具体表现为“我能学”。
⑶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其学习方式本质都有独特的个性差异,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⑷体验性
只有让学生亲临其境去体验,学习才能进入生命领域;只有有了体验,知识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也可以扩展到感情、身心和人格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还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⑸问题性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一个学生若能不断地提出问题,说明该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富于想象,善于质疑、勇于求异,使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在明了问题的基础上产生新问题,在问题中求知,在问题中发展。
明确立了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外,作为教师我们还要明确自身的角色。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地位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一定要充分利用科学探究的素材,教会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科学探究
⑵精选探究内容,逐步加大探究的力度
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2:操作、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呈现方式
(三)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解释与评价的能力
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注重“观察与思考
相结合 ”
实验: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操作的思考(人教版)
在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用记号将氧气瓶的容积划分为5等份
空集气瓶中装的是什么?
2.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插入集气瓶中
瓶内出现什么现象?
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什么物质?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3.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怎么解释?
(四)强化基础,落点后移,将化学知识的学习置于鲜活的社会生活中
(五)关注情感态度,形成价值观念
(六)重视审题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