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万红小学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质量汇总表_数学
张家港市万红小学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汇总表
数学教研组 填表时间:2003年1月13日
一、考核项目:
这次期末考核共分为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期末单项测试,另一部分是各个年级的笔试。
二、考核内容及成绩
(一)单项测试情况如下: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测试的是口算。
题目共50题,时间5分钟。
一(1) | 一(2) | 二(1) | 二(2) | 三(1) | 三(2) | |
优秀率 | 91.42% | 88.9% | 60% | 93.97% | ||
及格率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四年级测试的是估算。
题目共50题,时间是10分钟。四(1)班及格率是93%,优秀率是47%。四(2)班及格率是96%,优秀率是60%。
五、六年级则是操作考核。
五年级测试的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如何进行转化推导。
考核方式:
1、 由任选其中一项进行考核;
2、 采取一一面试的方法进行;
3、 由当场进行评定等第。
考核结果:五(1)班优秀率是:82% 及格率是:100%
五(2)班优秀率是:85% 及格率是:100%
六年级测试的是有关圆那部分的知识,给学生一些条件,要求他们画圆,并求出圆的周长和面积。这份试卷共有四道题,最后一题是加星题,让学生利用圆规画出各种形状的图形来。
考核结果:六(2)班优秀率:81.9%及格率:100%
六(1)班优秀率:65% 及格率:100%
(二)笔试情况如下:
1、成绩统计:
班级 | 在籍人数 | 考试人数 | 优秀 | 良好 | 及格 | 尚需努力 | 最低分 | 优秀率 | 及格率 | 尚需努力学生名单、成绩及补考成绩 |
一(1) | 35 | 35 | 19 | 15 | 1 | 72 | 54% | 100% | ||
一(2) | 36 | 36 | 31 | 5 | 85 | 87% | 100% | |||
二(1) | 31 | 31 | 13 | 18 | 77 | 41.9% | 100% | |||
二(2) | 24 | 24 | 14 | 10 | 81 | 58.3% | 100% | |||
三(2) | 32 | 32 | 19 | 11 | 1 | 1 | 22 | 59.375% | 96.875% | 邵静 |
三(1) | 40 | 40 | 23 | 9 | 6 | 2 | 20 | 57.5% | 95% | 胡杰、丁晓瑜 |
四(1) | 30 | 30 | 21 | 7 | 2 | 67 | 70% | 100% | ||
四(2) | 28 | 28 | 11 | 16 | 1 | 44 | 39.2% | 96% | 周保民 | |
五(1) | 22 | 22 | 13 | 6 | 3 | 62 | 60% | 100% | ||
五(2) | 21 | 21 | 13 | 5 | 2 | 66 | 65% | 100% | ||
六(1) | 21 | 21 | 9 | 7 | 4 | 1 | 46 | 43% | 95% | 赵柯 |
六(2) | 22 | 21 | 9 | 4 | 7 | 1 | 52 | 42.9% | 95.2% | 钱心怡 52 |
2、试卷分析:
(1)出卷情况:
这次期考试,一年级由教研室统一下发试卷、二年级试卷由谢美馨命题;三年级试卷由项娟命题;四年级由唐绚红老师命题、五年级、六年级分别由宋教导、连丽丹老师命题,最后都由顾校长审核。
总的来说,这些出卷老师都比较认真地了教材,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试卷难易恰当,题量适中。多数年级的试卷上除了必答题还有加星题,给部分学生一显身手的机会,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但这次试卷的命题,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一些地方出现打印错误。
(2)学生考试成绩:
统计的试卷及格率来看,一年级、二年级、五年级、四(1)班做到了及格率100%。全校还有5个班级还没有消灭不及格。这些同学分别是三(2)班的邵静、三(1)班的胡杰、丁晓瑜、四(2)班的周保明、六(1)班的赵柯、六(2)班的钱心怡。
从统计的优秀率来看,一(2)班、四(1)班、五(1)五(2)班优秀率较高。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两个班级的优秀率相差不多。但一年级、四年级虽然是一个老师教的,但优秀率相差却快要一半。
(3)主要错例:
一年级:
学生第1个方框填了5,第二个方框填了10。他们认为5+5=10,10+10=20;
b、统计:在□里用不同颜色的点表示苹果、梨、香蕉,先数一数,再填一填。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学统计时,没有学过用点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方法,所以在做题时出现乱点乱涂的现象。
c、数图形:1、从右往左数,第( )个是球。有一些学生填4。
2、一共有( )个图形。
主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从右往左数”的含义,结果把方向给搞反了,还有部分学生没有仔细去数,因此填错。
二年级:
a、填空:1、现在练习的一张数学试卷长大约是( )。
不少学生填3厘米、4厘米等比较离谱的答案。
b、应用题:肯德鸡里的薯条每袋是8元,小红现在有24元,小芳现在有32元,小红可以买几包薯条?小芳可以买几包薯条?
主要原因是少数学生不理解题意。有的算:24+32=56(包),有的算24-8、24÷8等。
三年级:
a、填空:1、一个数的5倍是1760,这个数是
2、一块正方形玻璃,周长是36厘米,边长是
3、汽车每小时行50( )
主要原因:对于“一个数的几倍是几,求这个数”学生常常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相混淆起来,有不少同学把这道题做成了1750×5=8800
第2题有的同学算出周长后,忘记写单位名称。
第3题: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并不是很熟悉,而且学生对于1千米、1米到底有多长,头脑中比较模糊。
第4题,这道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一些学生不会解答。
b、判断题:1、□÷9=32……〇 ,填在〇 里的数最大是9。 ( )
主要原因: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但当换一种方法来考他们时,他们却反应不过来了。
c、文字题:800减去400的差乘以2,积是多少?有的学生列综合算式:800-400×2,这些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只是少了小括号,计算结果是正确的。但也有一部分是没有读懂题意,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四年级:
a、填空:1、把两个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主要原因:有的学生没有正确理解题意,他们以为是一个正方形,求周长与面积。还有的同学做错是因为概念不清,错误认为两个正方形拼在一起后,周长只要用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乘以2。
b、文字题:一个数比746少137,这个数是多少?(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答)
学生错误做为:
Χ-746=137
Χ=746+137
Χ=883
主要原因:很多的同学,对于这类“比多比少”的应用题,分不清谁多谁少。因此有时就用小数减大数等于相差数。
c、应用题:
1、学校舞蹈房长12米,宽85分米,舞蹈房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每平方米地毯需72元,共需多少元?
2、王凯沿80米的直线走了四次,第一次125步,第二次124步,第三次125 步,第四次126步,照这样的步子,他家到少年宫走了400步,他家离少年宫大约多远?
3、 某小学的长方形操场长65米,宽35米,围操场跑3圈要跑多少米?
主要原因:第1题做错的原因有3种情况。一是学生没有看清长与宽的单位不同,直接解答。二是有的学生单位间的化聚不对。还有的一种情况是学生看见问面积多少平方米,他只想到用长的米数乘以宽的米数,却不会把85分米聚成米,没有学过。
第2题做错的原因主要是这部分内容时教的不扎实,复习时也没有复习到,很多的学生已经遗忘。
第3题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概念掌握不好。求周长误认为是求面积。
五年级:
a、填空:(1)0.25+( )=0.25×( )=0.25÷( )=1
(2)2.6×0.19=( )×19=26×( )=( )
主要原因:第1题没有考虑到前面所有的算式结果应该等于1,只一昧做到算式结果相等而
已。
第2题对积的变化引起因数变化的规律掌握不牢固。
b、判断题:4.2÷2.5+4.2÷7.5的简便计算过程是4.2÷2.5+4.2÷7.5
=4.2÷(2.5+7.5)
=4.2÷10
=0.42----------( )
主要原因是学生跟乘法分配律混淆一谈了。
c、选择题:(1)近似值为8.43的最大三位数是( )1、8.429 2、8.434 3、8.435 4、8.439
正确答案是选2,可学生误选为1或4。可能是因为学生觉得末尾是9就最大。
(2)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当三角形的高是6米时,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
主要错误原因:学生的逆向思维较差,没有正确的分析方法。
六年级:
a、填空:3、把下列各数从大到小排列:
0.91 9/10 91.1% 10/11
7、3:( )=1/3=( ):12=9/( )
错误的很大原因是学生并没真正掌握其方法,有的学生甚至没有理解,特别是第7题。
b、判断题:(2)甲比乙多1/4米,就是乙比甲少1/4米。
(3)大于4/9而小于7/9的分数中有两个。
第(2)题是一道很具迷惑性的题目,许多学生由于没真正搞懂那句话的意思不知道单位“1/4”与“1/4米是不同的。第(3)题主要考了学生分数方面的知识,考察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许多学生都误以为只有两个分数:5/9和6/9。
c、应用题:(2)铺一条路,第一周铺了它的30%,第二周铺了270米,这时正好铺完了一半,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5)某工厂接到320羽绒服的加工任务,甲车间独做要10天完成,乙车间独做要8天完成,如何安排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算出所需时间?
原因分析:第(2)题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计算。做错主要是因为题目中出现了“一半”,一些学生不善于画线段图来帮助思考。
第(3)题实际上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只不过问题的形式改变了而已,原来是直接说“两队合作”,现在换了一种说法问“如何安排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算出所需时间?”
有的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这与我们平时让学生做的题目比较死有很大的关系。
(4)改进措施:
1、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
这次考试中共出现了6个不及格。除了三年级3个学生比较特殊外,还有3个新增加的学生。看来这补差工作,我们是一刻都不能放松。否则会不断有危险分子出现。对这些学生,我们真的爱时刻关注好。可以在班中成立互帮互助小组。因为如果班中的差生比较多,靠老师一个人补差是不行的,因此可采用“一帮一,一对红”的方法,从而使得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2、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
(1)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坚持5分钟口算,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首先再强调验算的必要性,再次教给验算的方法,督促学生进行验算。防止学生的验算写在哪里是装样子的。
(3)五、六年级计算题虽然引进了计算器,但依然出现了错误。主要是最基本的运算顺序也弄错,还有简便运算掌握不牢固,今后要加强运算顺序的教学;
(4)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做题的习惯。
3、 提高上课的效率,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学习新课程理念,钻研新教材,认真、上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如果上课的效率不高,从而导致有些重要的知识学生没有掌握,或者是一知半解,那么我们的学生是经不起考的。题目只要稍微有点变化,他们就不知如何处理。
4、 注重方法的指导。
加强复习统计方面的知识,加强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计数、数出图形的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