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0 > > 详细内容

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性的实验报告_幼儿园教育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们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在论述教育的四大支柱时,认为‘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是今后的重大问题之一。”①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形势迫切。通过实验研究及各项数据表明,在科技活动中培养的合作性明显有较于在其他活动中的培养。

关键词:合作性、兴趣、引导激励、礼貌用语、合作技能。

一、         问题的提出:

合作性是指个体社会交往中与他人分担共享的心理倾向。协调活动能力及集体主义和利他性的价值倾向②。

今天的是明天的主人,他们将是二十一世纪的栋梁。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人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③而合作性是社会交往中的必备技巧,更是现代社会中人才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也指出:“不会合作的人不是现代人,合作比竞争更重要。”④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又为独生子女家庭,由于社会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多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较差,这就要求我们者应重视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逐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养成关心他人,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亲社会行为,增强的社会适应性,让他们逐步掌握与人协商合作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成为被社会接纳和欢迎的高素质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怎样才能使幼儿的合作性逐渐养成与提高呢?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通过科技活动提高的合作性的方法,进行了实验。

 

二、         实验目的:

1、  培养对科技活动的兴趣,使乐意参加。

2、  通过有意识的引导,使逐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自觉主动的与同伴合作试验、游戏等活动。

3、  在合作过程中学会一些合作技能和礼貌用语。

三、         实验对象与方法:

(一)  实验对象:以本单位两个平行大班各30名为实验对象,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定大一班为实验班,大二班为对照班。

(二)  实验时间:今年9月15日至今年12月15日,为期三个月。

(三)  实验方法:科技活动中的制作、实验 、游戏等形式,用引导激励的方法培养与提高的合作性及和同伴一起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大一班、大二班各抽出30名幼儿采用个别谈话、情景观察等测查方法,对进行评价,获得初步数据。

2、  为期三个月的科技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实验。

3、  实验后,对以上进行复查,获得对比数据。

五、         实验过程:

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培养幼儿对科技活动的兴趣,使乐意参加此项活动。

兴趣是一个人探求知识的前提,幼儿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热爱知识,进而才产生出追求和探索更多新知识的愿望⑤。因此,培养幼儿对科技活动的兴趣是开展活动的首要前提,而培养兴趣的关键在于:第一,选材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身边的现象作为学习内容,在平常中见神奇,使幼儿易感兴趣易于接受。第二,注意教具与形式要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幼儿。如:“我的放大镜”活动,我不仅让幼儿反复拿放大镜玩、看东西,发现它的特点,而且还准备了纸杯、水、塑料膜等材料,鼓励他们动脑筋自己制作放大镜。活动的过程中始终兴趣勃勃地在寻觅、探索。

对这项活动产生了兴趣,那么即使活动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也会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提问,使活动继续下去。因此这一阶段是准备阶段,这是为以后开展活动奠定基础的阶段。

第二阶段:设计情节,用引导激励的方法,使初步尝试合作。

此阶段有意设计一些情节,在

幼儿遇到困难时,再用引导激励的方法鼓励请同伴一起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并体验和同伴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心情。

如在做“石膏小玩具”时 ,有意在平面模具中加入几个立体的模具,孩子们高兴地选好了模具,开始制作时,有的幼儿就发现“我这个大点儿的模具(立体的),我做不好!”这时我就用引导激励的方法鼓励大胆的找同伴帮忙,二人互相合作很快就做好了石膏玩具,他们感到非常高兴,课后我让他们把活动时发生的的事情讲给其他小朋友听,一起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第三阶段:能够主动与同伴合作,学习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和一些合作技能。

在大力提倡素质的今天,重能力大于重知识,重接受大于重灌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已成为现代教学观念中的重点。所以在通过以上月的一些活动后,幼儿自己就会发现如果有些事一人完成不了时,请同伴合作,不但能加快速度,而且完成后大家都非常高兴。所以以后再遇到困难时幼儿就会主动找同伴合作。这个过程的重点并不是幼儿解决了这个问题,而是幼儿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这一阶段我还有目的地让学会使用一些在合作时需要使用的礼貌用语和一些合作技能,如“谢谢,请帮我……好吗?”等和两人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商量着合作实验。

六、         测查分析:

测查内容有六项,分好(经常)、中(有时)、差(很少)三档,两个平行班各30名测查,测查情况见表1、2

 

表1

编号

测查内容

班级

实验前

实验后

很少

有时

经常

很少

有时

   


经常

1

平时遇到困难请同伴帮忙

实验班

10

12

8

0

5

25

对照班

12

11

7

9

6

15

2

平时遇到困难请帮忙

实验班

8

12

10

1

2

27

对照班

8

8

14

2

10

18

3

主动帮忙遇到困难请同伴

实验班

18

7

5

3

8

19

对照班

>

23

5

2

9

12

9

4

教学活动时遇到困难请同伴帮忙

实验班

8

16

6

0

3

27

对照班

14

10

6

7

7

16

5

教学活动时遇到困难请帮忙

实验班

10

7

13

2

4

24

对照班

6

8

16

4

6

20

6

区域活动和同伴共享材料不争抢

实验班

19

     


9

2

4

8

18

对照班

20

8

2

8

12

10

 

表2

时间

班级

有合作性%

较有合作性%

缺少合作性%

实验之前

实验班

24.5

35

40.5

对照班

26.1

27.8

46.1

实验之后

实验班

77.8

16.7

5.5

对照班

48.9

29.4

21.7

从表1可看出,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试成绩在各项目差异的分配上是不均等的。从表2可看出,三个月的实验后,实验班的各项目有明显的提高,实验班具有合作意识的幼儿比实验前增长了53。3%;没有合作意识的比原来减少了35%。对照班各项目也有提高但不明显。尤其是实验班的同伴间的合作,在三个月科技实验后,提高了六十多个百分点。七、         讨论与启示

通过实验我们认为:

(1)  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性效果是非常有效和明显的。利用幼儿对幼儿活动本身的浓厚兴趣,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引导其他同伴合作渡过难关,幼儿就能体验到合作成功后的乐趣,进而更加愿意与他人合作。在不断的合作过程中,逐渐学会使用一些恰当的礼貌用语和合作技能。

(2)  在科技活动中相互合作的行为,可以发展到生活中和区域活动中,使他们合作性得到不断提高。

(3)  科技活动不但提高了的合作性和社会适应性,还初步掌握了一些与人协调合作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幼儿合作意识有积极的一面,我们要利用一切积极的因素,培养幼儿正确的合作意识,避免幼儿形成依赖性行为,使沿着正确、健康的道路发展,做个合格的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公民!

参考资料:

1、  王柳芳.谈谈合作性的培养[m].广东:新世纪出版社,1999.11

2、  鲁忠义.新概念下的园[m].河北:方园电子音像出版社,2002.05

3、  王敬东,宋文仁等.孩子的268人错与对[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06

引注:

①、

③、④引用于〈〈孩子的268人错与对〉〉王敬东主编.

②、⑤引用〈〈素质〉〉唐朝转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