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0 > > 详细内容

增强幼儿安全意识_幼儿安全教育

内容摘要: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指明了安全保护在幼儿园工作中的位置。《纲要》之所以将安全问题放在幼儿园工作的首位,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人身体是人发展之本,没有生命或生命质量差则谈不上人的发展或良好发展;二是近年来不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本文就从探求造成幼儿伤害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入手,先写幼儿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接着写幼儿园开展安全自护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再写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的内容及安排,园开展安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家园一致性及自己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增强   安全意识   提高   自我保护

 

  一、增强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安全意识是指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的认识。安全意识是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什么要加强的安全意识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幼儿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的各种机能水平较差。3—6岁儿童身心处于明显的未成熟阶段,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器官比较娇嫩,神经系统比较脆弱,运动水平比较低,动作的协调性差,所以走路摔跤、弄伤自己是时有的事,而且的大脑对身体动作的变化不能灵活作出相应的反应,比如在奔跑过程中遇到其他小朋友迎面而来却不知躲闪。

2、幼儿安全知识存在空白区,缺乏一定的防范能力。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幼儿对自己行为将会产生的后果无法预见,如有的幼儿在滑梯上推小朋友,有的小朋友不顾跷跷板那一端的小朋友,自己突然走开等等,都是不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出现什么后果的表现。

3、幼儿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他们东奔西窜,样样都想触摸、试探一下,但由于的动作不稳又缺少生活经验,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安全,什么是危险,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4、家长的过分包办,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当前的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样样都是父母包办代替,就拿吃西瓜来说,把西瓜瓤切好,瓜子全拣出来再让孩子吃;吃鱼,把鱼骨头全挑出来,再让孩子吃,的过多包办代替,使孩子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觉得任何事都是轻而易举的,这样势必让孩子对安全缺少认识。另外,孩子入园后,由于幼儿园人数较多,有可能照顾不全或工作疏忽,导致园事故时有发生。

如何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因此,对进行安全,培养的自我保护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园开展安全自护的目标和要求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这指明了安全保护在园工作中所处的地位。“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是《纲要》在健康中提出的总目标之一。幼儿生长发育迅速,但还未完善,可塑性强,但知识经验缺乏,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的保护能力是

园实施健康的根本保证。

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下面我就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提出了以下的目标。

目标与要求

小班

1、不远离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走。

2、不接触危险物品,不去危险的地方。

3、懂得玩大型器械的方法与规则,上下楼梯时不拥挤。

4、不乱吃东西,不将异物放入口、耳、鼻中。

5、身体不适时能主动告诉成人,知道打针、吃药能治病、防病。

  

中班

1、  知道自己的园、父母姓名、家中的电话号码、住址,与家人失散时懂得找民警帮助。

2、  不玩危险游戏,注意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遇到危险时知道躲避与求救。

3、  不吃不清洁的食品,知道保护自己身体器官。

4、  配合成人要求治病与防病。

 

大班

1、  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知道遇到危险时简单的自救方法。

2、  初步了解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功能,知道简单的保护方法。

3、  了解简单的防病知识,知道通过卫生运动来增强自己的体质。

三、园开展安全的内容及安排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幼儿园确定了应掌握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即包括对自然环境和主体感觉等方面变化(或异常情况)的感知与处理,也

      


包括对社会环境中不安全因素和危险处境的认识与应对。据此,提出了如下安全自护的内容:

(一)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自护

进餐: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不能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不能用牙签剔牙。

睡眠:睡前要洗脸、洗脚、漱口;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

行走:行走时手不插在衣兜里;会扶着栏杆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行走,不猛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

药物:学会辨认药物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不乱吃药;知道120是急救电话,认识防毒标志。

防触电:不接触电插头、插座等,不在靠近电源的地方玩耍;知道高压电的标志,并远离它们。

开、关门:不在门边玩;不把手放在门缝、抽屉里;知道“安全门”的作用。

(二)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

防火、防烫伤: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火柴、打火机和蜡烛;知道衣服着火时迅速浇水并快速脱衣服;烫伤后迅速用凉水冲或浸泡患处;知道119火警电话,认识防火的标志。

防雷电:知道打雷下雨时,不能在大树及高大的建筑物下避雨;不在雷雨天看电视。

防洪水:了解自救知识。抓住能浮起来的物品,或上树或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防地震:了解地震发生时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自救训练。

防拐骗: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

防异物吸入:不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钮扣、黄豆等放入口、鼻、耳中;不将气球的碎片放入口中倒吸气。(附基本活动安排表)

 

 

班级

内            

;   容

上    学   期

下   学   期

 

 

 

 

小班

①安安全全滑滑梯

②上下楼梯

③南南的脚受伤了

④小兔乖乖

⑤不玩剪刀

⑥宝宝知道

⑦开门、关门

⑧红绿灯

⑨迷路的小鸭子

①    过马路

②    小猫吃鱼

③    离群的小鸡

④    打针、吃药我不怕

⑤    我会坐自行车

⑥    小鸡中毒了

⑦    创口贴娃娃

⑧    帮娃娃搬家

⑨    不在河边玩

 

 

 

中班

①    我会说

②    他为什么肚子疼

③    手指划破了

        


④    翘鼻子鲁鲁

⑤    鼻子出血怎么办

⑥    预防接种

⑦    天冷了怎么办

⑧    走失后

⑨    受伤的皮皮

①    我知道

②    阳台上的安全

③    不跟陌生人走

④    圆圆回来了

⑤    逛动物园

⑥    小心烫伤

⑦    爸爸妈妈不在家

⑧    不玩尖利和东西

⑨    迷路的小花鸭

 

 

 

大班

①    认识安全标志

②    设计安全标志

③    乘汽车

④    危险的河

⑤    公园里发生的事

⑥    胃的话

⑦    宝贝迷路了

⑧    小孩不玩火

⑨    谢谢消防叔叔

①    保护我们的大脑

②    人体的支架——骨胳

③    他为什么骨折

④    感冒了

⑤    独自在家的时候

⑥    危险的工地

⑦    安全用电

⑧    细菌和我们的生活

⑨    雷响时我不出去

四、园开展安全的途径与方法

(一)帮助树立安全意识

树立安全意识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前提。在一次活动中,我在弹琴,孩子们高兴地围在我周围唱歌。这时,谁也没留意,阳阳的手放在琴键上,不知谁撞了一下琴,琴盖一下子落了下来,幸亏我及时接住了琴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件事对我的震动很大,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是多么的重要。我马上利用这个生动的事例对进行了随机,引导幼儿讨论如果琴盖落下来阳阳的手会怎样,怎样做才会使自己更安全,不被伤害。幼儿的好奇心强,尤其喜欢玩小剪刀、小榔头等操作工具,但是由于他们的安全意识差,往往会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为了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我们就应该利用实物进行演示讲解,让他们了解各种工具的性能、作用及正确的使用方法,让幼儿明确哪些东西不能拿着追逐、嬉笑,从视觉上直观地强化的安全意识。

(二)在一日活动中增强的安全意识

1、在集体教学中增强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护能力

为了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我们园课题组还设计了两个单元十二个主题的活动

>

        


,列表如下:

 

 

 

 

 

第一单元

(生活环境中的自护)

1、

开门、关门要小心

 

 

 

 

 

第二单元

(意外中的自护)

1

雷雨天怎么办

2、

吃饭、喝水先试试

2

烫伤、烧伤怎么办

3

不玩尖利的东西

3

着火了怎么办

4

独自在家的时候

4

发洪水时怎么办

5

吃饭时不嬉笑打闹

5

发生地震的时候

6

安安全全过马路

6

药物不能乱吃

 

每个主题活动的开展都要设计好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当然也为幼儿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通过情境表演来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如在主题活动“不玩尖利的东西”,我设计了“手指划破了”这一活动,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手受伤了该怎么办?然后让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活动后经测试90%的基本达到

目标。又如,在大班活动——认识安全标志中,通过让幼儿认识、设计安全标志,让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活动设计如下:

认识安全标志(大班)

活动目标

1、导认识几种常见的与安全有关的标记,知道他们的含义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让进一步增强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3、引导能凭自己的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与园内活动相匹配的安全标志。

活动准备

1、

在前一段时间,对周围生活的安全标记已有所观察,并将自己看到的标记记录下来。

2、师生共同收集安全标记牌。

    3、操作材料“认识安全标记”(一)、(二)、(三)。

活动过程

1、认识几种常见的安全标记,知道它们的含义与作用。

   (1)互相观看各自带来的标记,自由交谈:你是在哪儿看见这个标记的?它告诉我们要注意什么?

   (2)请介绍操作材料中自己所认识的标记。

   分别了示操作材料上的标记并提问:

①  你是在哪儿看见这种标记的?

②  为什么在这些地方有这样的标记的?

③  如果没有这些标记会发生什么事?

        


  (3)看录像,提问:

      电视里也有一些标记,和你们看到的一样吗?

   2、设计与园内活动有关的标记。

  (1)启发、引导哥哥、姐姐为弟弟、妹妹们设计与园活动有关的安全标记。如上、下楼梯不推人,滑滑梯时要扶稳,班上电源插头不能碰等。

(2)设计并作画,巡回指导。

(3)选择适当的位置粘贴。

 活动延伸

1、在日常活动中,提醒注意安全。

2、在游戏场地自行设计安全标记。

通过这些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意外伤害与不幸的发生,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的安全意识,为安全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通过的个体行为指导,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护能力

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常会有一些不安全因素的出现,教师就应抓住这些不安全因素,对幼儿进行择机而教、随机而教。如一名幼儿把硬币放在嘴里,教师发现后就应组织全班幼儿讨论:“硬币放在嘴里吃对不对?为什么?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危害?”再如,有的小朋友们在上下楼梯时喜欢跳上跳下,这时应告诉他,在楼梯上跳上跳下不仅影响其他人行走,还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如脚扭伤、头摔破等。针对诸如此类正在发生的不安全事情,对进行,通过讨论,分析,加深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及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不安全因素的判断和预见能力。

3、组织相关活动,利用游戏进行模拟练习

    游戏是最喜欢的

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安全。如让孩子懂得交通规则,学会安全过马路,就通过游戏“红绿灯”让幼儿扮演车辆,行人等来练习。再如,让懂得“上下车不拥挤,不把头、手伸出窗外,不在车内乱跑,”等乘车常识,就利用表演游戏《乘公共汽车》,这样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在游戏中得到了发展。

4、通过事情后果法,引起心灵的震撼,懂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发生在幼儿生活中的事故往往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教育事例,如一个小朋友在活动室里跑得很快,结果摔了一跤,额头刚好磕在桌角上,缝了三针。这样的事例,让受伤的现身说法,把伤势展示在大家面前,让大家听听受伤的痛苦经历,从事情的后果中得到,懂得安全的重要,从而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提供安全防范的基本技能

  孩子自我保护技能的缺乏也是造成伤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但并不一定能有能力处理一些带有危险的事情,需要教给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

1、通过示范讲解教他们如何去做。孩子年龄小,光凭一张嘴说教还不够,有时得示范、演示、甚至手把手地教。如在饮水机取水喝时,为了避免烫手,教先取一些凉开水,再取烫开水,并逐个地练习一遍。再如关门(玩具柜门、杯子架门、教室门等)时,要看看有没有别人的手扶在门框上,看到别人要关门得赶紧把手挪开,避免手受伤。

2、教给孩子一些求救的方法

孩子毕竟是孩子,通过可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但他们的能力是初生的,有限的,有些事情靠他们自己是无法解决的。因此,要教会他们自己无法解决的事要向大人求救。自己的家庭住址,自己父母的工作单位和电话号码一定要记住。另外也要让记住火警、急救等重要电话号码,独自在家时,陌生人来敲门,不能乱开,如果他硬功夫要闯进来,就得打电话给爸爸妈妈或朝着窗户大声喊叫,求别人要帮助。

另外也可教孩子一些伤后的处理方法。

(四)加强的身体锻炼

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反应敏捷、动作迅速的孩子往往能迅速脱险,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强,这也是影响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注重对进行安全是不够的,作为,应该从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角度去重视幼儿的体育锻炼。我经常组织幼儿跑步、拍球、跳高、跳远,并设计了一些需要开动脑筋的游戏和练习躲闪能力的游戏。在户外活动中,让幼儿充分活动,不刻意去限制他们,因为增强体质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园要消除不安全隐患

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很多是由于幼儿年龄小,但也有的是由于幼儿园制度不严,管理不善、幼儿园的设施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幼儿园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所以要让幼儿平平安安地度过幼儿园的每一天,我们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幼儿园应该严格执行有关卫生保健制度,切实地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具体地说,幼儿园应该建立  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和幼儿健康卡或档案,并对幼儿身体发展状况定期进行分析、评价。要将幼儿的身体特征记录归档,及时向反映幼儿的异常变化。园应建立卫生消毒、病儿隔离制度,认真做好

免疫和疾病预防工作。

幼儿园应实行房屋、设备、消防、交通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实行食品、药物管理制度和幼儿接送制度。防止发生失火、触电、摔伤、烫伤、走失、溺水、中毒、吞食异物或将异物放入眼、鼻、耳、口内等各种意外事故。应加强对工作台人员和的安全。园应重视晨间检查工作。晨检对于发现问题、排除不安全隐患有着积极意义。

2、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

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严禁在园内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严禁使用有毒、有害材料制作教具、玩具。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有可能发生危险时,幼儿园举办单位或个人应当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防止事故发生。幼儿园应配备适合幼儿的桌椅、玩具架、卫生用具等。幼儿园的电源开关或者插座应该装在离地面较高处,使幼儿不易碰到。房门最好向外开,关门装置不易使用弹簧。窗户的高度应符合要求。栏杆的设置、楼梯的台阶高、幼儿活动场秘的布置、幼儿活动器械的配备等都要符合有关规定,确保安全。幼儿园的厨房应该卫生整洁,尽可能设备完善,生、熟食必须分开。对        


幼儿园的建筑、设备、设施、器材、用品等要定期检查、维修。

另外 幼儿园的工作人员都应确立高度的责任感。幼儿园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应该时时、事事以幼儿为中心,本着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为宗旨,实行保育和相结合的原则。

五、家园一致性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不仅要在园不折不扣地实施,同时也需要在家中配合完成,以增强效果。因为,相当一部分“自我保护”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中,不便进行指导。因此,可通过召开家长会,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介绍给家长,并向详细介绍培养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同时,向家长发放“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定期举行家长讲座,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在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的基础上,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知识。在家中有许多的危险物品象炉子,热水瓶等,不能因为危险就设置各种禁区,应注意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如使用家中常用器具的能力,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配合,对实施安全自护的家园同步,是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

六、体会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措施,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谈一些体会:

1、对孩子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要时刻加强防患意识,凡在园时时处处都有人想着、看着孩子

2、在关注孩子、保护孩子的同时,也应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3、培养、训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养成吃饭前、喝水前、吹一吹的习惯,从冰箱中拿出的东西闻一闻的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误食东西;走路跑步靠右边行;吃饭时不讲话等等良好习惯,这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能使躲避伤害,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4、加强孩子的体能训练,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5、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这样孩子健康成长的愿望就不会落空,生存的目标才会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