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0 > > 详细内容

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心理发育_专家观点

  心理行为发育

  婴心理行为发育随年龄增长而发育,由简单到复杂逐渐达到成熟。

  注意力发育

  出生最初3个月婴儿的注意力是无意的,满3个月以后才能较短暂地集中注意力,如注视人脸或倾听声音随着对外界环境和生活的接触增多。但1-3岁暑期仍然稳定性较差,注意力易分散要到5-6岁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但集中注意力也不过只能维持10-15分钟。

  记忆力发育

  记忆是复杂的活动,包括小儿认识妈妈和爸爸及衣服、鞋等生活用品,并能保持和回忆,这是神经心理发育过程。例如,5-6个月的婴儿虽可再认识母亲,即母亲出现在眼前时能认识,但母亲不在眼前是不会想起母亲的。一般要到1岁左右才能于母亲不在眼前时也能想起母亲,即有记忆能力。婴期的记忆具有时间短、内容少的特点,对带来的欢乐、恐惧、愤怒的事易记忆,但尚缺乏有意的记忆。

  思想活动

  思想是人脑的高级活动,常常通过语言来表达。1岁以内婴儿主要依赖接触到的人和物产生思想活动,如看到吃的东西就嚷着要吃,不会产生想吃不在眼前的食品的要求。1岁以后至2岁的小儿想象能力刚刚萌芽,3岁以后想象能力增强,但仍是短时间的零星的。4-5岁儿童仍有无意行为,但可产生有意想象和创造性想象并随着大脑发育越来越成熟,逐步形成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如在陌生的人和环境中会吵嚷着“要妈妈”和“要回家”。

  感情和情绪变化

  婴儿的情绪完全受外界生活环境的影响。新生儿尚不能顺利适应外界的环境,如饥饿、尿湿都会以啼哭表示,因此必须特别的予以保护和照料,仔细观察各种情绪变化。2个月以后在母亲的亲切怀抱中,受到母亲的温馨的爱抚,婴儿会处于十分满足和愉快的情绪中,逐渐对母亲产生依恋,6-9个月达到高峰。6个月后会认识亲人和陌生人,由于接触外界的范围扩大,1岁以后依恋母亲的情绪可逐渐淡漠。婴幼儿期情绪特点为:时间短、反应强、易变化、易冲动。随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会慢慢成熟,自控能力增强,情绪逐渐稳定,良好的家庭气氛,适宜的外界环境,可使婴幼儿维持良好情绪,亲密和谐的情感有益于婴智力心理发展和良好的品德形成。

  性格的发展

  出生时每个婴幼儿有不同的气质特点,有的反应敏捷、灵活,有的温顺易养,有的行为缓慢,有的暴躁难养。随着对环境的适应和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接触逐渐形成不一样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之为性格,性格一旦形成较为稳定,但也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改变个性,这就称为“可塑性”。婴儿期一切需求要依赖成人,慢慢建立对周围亲人,通常是照顾最多的母亲的依赖和信任感。时期活动范围加宽,能独立行动,自主感,主动性加强,但对亲人仍有依赖。4-5岁以后生活基本能自理,主动性更强,开始有目标的行为,如:会找书看、会找小朋友玩,对自己的情绪也能抑制,耐心等待母亲准备的餐具吃饭。随着体格的发育,性格逐渐形成,在家庭和学校下,社会交往增多,年轻的父母要重视通过生活、游戏、学习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使他们养成积极性和广泛的兴趣,有自制能力,有责任感和独立的优秀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