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时文 生活的给予_校园文学
牧铃
一位老给我讲述了一对孪生兄弟的故事。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两个小家伙又是“换班”又是装“真假美猴王”,开尽了玩笑,让哭笑不得。说实话,那会儿我只觉得有趣,甚至还产生那么一点恶作剧的想法──假如我是其中之一,也会那么干的,要不,岂不白当男孩子了?(何况他们并没干过坏事!)
于是想对他们进行追踪观察。可惜,不久他们就给分到两个学校了(据说是因为父母和老师的坚持)。
后来,我也碰上了这么一对。我倒真希望他们跟我来点真假美猴王什么的,遗憾的是,这两位压根儿没“利用”过孪生子的条件,他们就那么很一般地在我的教室里坐到初中毕业──尽管他们的外貌和性格都如两滴水般相似。
还有一对孪生姐妹,迫于贫困,她们曾作出一个轮流上学的,不过没有实行就取消了:好心人为她们支付了学费,使她们能够顺顺畅畅地完成各自的学业。那个未曾实行的计划,还是在她们写给我的信中透露的。
她们的计划是那么大胆,那么富于挑战和冒险精神,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在小说里将它付诸实践。但我仍然没有动笔。我想象不出,假如她们拒绝别人的援助,按自己的计划去做,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
真正激起我写这篇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两个并非兄弟的男孩身上。他们一点儿也不相像,他们也没有打算瞒过老师,那的乡村中学的老师居然默认了他们顶着一个名额轮番上学的做法……
当然,更令我感动的是他们不以为苦的乐观精神。他们说两人轮番做工挣钱,轮到上学的那一位便绞尽脑汁来节省开支──泡一泡方便面分作三餐“享用”(那就是他一日三餐佐饭的菜肴了),甚至干脆冲一小包盐未做“菜汤”了事(简直叫人难以置信)。但从他们脸上看不到丁点儿自卑或是烦恼,对他们来说,能够得到学校的特殊照顾,让他们得以半工半读维持下去,已经很满足了。他们学校特别认真。课余时间,他们其中的一个跟别的男孩一样在球场上欢蹦乱跳;另一个呢,不用说,正挥汗如雨地奋战在田间,在工地。
身处如此艰难的逆境,仍能保持那样的自信和乐观向上的心态,确实难得。对这样的孩子,我怎能不喜欢,怎能不钦佩!
我拿起了笔……
(摘自《儿童文学》今年第11期)
阅读启示
这篇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是写实的。只是作者让他们“出演”了那对顽皮的双生娃儿,又让他们“实施”了两位孪生姐妹精心作出的计划,这么写更符合他们的性格,而且也更有趣些。
摘自《小学生阅读世界》
- ← 树叶_校园文学
- → 温暖我一生的冰灯_校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