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赏读 清泉与大海_校园文学
雨果
清泉自高岩上流下来
涓涓流向大海,
那倾帆覆舟的大海却对她说:
“你,哭啼者,你来干什么?
该知道,我是风暴和恐怖,
澎湃扩展一直到天边;
我又何所需求于你呢?
你微弱得可怜,我浩瀚。”
对苦海深渊,清泉回答:
“你是大海,我愿无声给你
带来一点你所没有的:
几口可以解渴的净水。”
赏析
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的小说家和诗人,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着有诗集《颂诗集》、《东方集》、《秋叶集》、《惩罚集》、《静观集》等。
《清泉与大海》是一首寓言诗。
大海虽然壮阔浩瀚,即也有所缺,比如海水就不能饮用;清泉虽然细小纤柔,却也有所长,比如它是纯净甘甜的。可惜大海被自己的拥有甚多迷住了眼睛,一副自负傲慢的劲头。
大作家雨果借助这么一个寓言,在提醒类似大海的人,当然也在警诫自己。
泊船瓜洲①
王安石
京口②瓜洲一水间,
钟山③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①瓜洲:在今江苏省长江北岸。
②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在长江南岸,与瓜洲隔江相望。
③钟山:即南京市紫金山,是王安石在江宁(南京市)的住处,在长江南岸。
京口和瓜洲只隔着一条江水,从瓜洲到钟山也只隔着几座青山。和暖的春风吹来,江南岸又变得一片碧绿;可是天上的一轮明月呀,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再返回家乡呢?
赏析
诗的第一句,写诗人从京口渡江到达瓜洲。“一水间”形容船行很快。第二句,写诗人以眷恋的心情回首眺望钟山家乡。第三句,诗人把目光转向了那展现一片春绿的辽阔的江南原野。诗人笔下这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色,也是他奉召回京再行变法的心情的写照:既有可以施展抱负的愉快兴奋,又有由于想到朝廷内部斗争尖锐而对家张留恋不舍的浩荡情思。最后一句借初升的明月,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思。诗中的景物,诗人的内心图景,都融在一片朦胧的月色之中了。刚刚登程赴任就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叹,这里面透露出的对前途渺茫的忧虑和对离家远行的怅惘该是多么深重。
这首诗历来最被人称颂的是“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其中“绿”字的使用,是修辞炼字有名的例字。据古书上说,王安石在草稿上改了十几次,曾先后用过“到”、“过”、“入”、“满”等字,最后才选定了“绿”字。这个“绿”字用得确实好,不仅包含了其他词的内容,而且有那些词所没有的鲜明色彩和鲜明形象。
(王剑)
摘自《小阅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