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需备三要素 孩子最大财富是“学会生活”_家长学校
8月4日下午,哈工程大学启航中心一楼剧场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一千多名冰城家长在这里接受了哈尔滨新东方学校组织的一次别开生面的大型公益演讲《成就明天的骄子——如何培育优秀子女》。新东方科技集团创始人之一、著名教育家、新东方教育研究院院长王强,通过他作为9岁孩子父亲的切身经历以及多年从事工作的丰富经验,为家长们带来了融合中西方教育核心的崭新家庭教育理念。
被誉为新东方学校“三驾马车”之一的王强,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院并留校任教。1990年,王强来到美国,三年后,拿到了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学位,被视为在美留成功的典范。1996年10月,王强放弃了著名的贝尔传讯实验室的工作回国,加入北京新东方学校创业团队,开始了他教书生涯的另一段时光。王强编撰了《美语口语思维》、《王强口语》、《常用英语词汇大盘点》等多本专著,独创美语思维法,帮助英语学习者摆脱传统的英语学习困境,用的方法学到地道的英语,并最终达到交流的目的。王强被尊为“美国口语教父”和“语音的完美主义者”。
家庭教育目标需明确
4日,记者见到睿智、幽默而又平易近人的王强,从他身上感受到其独特的教育魅力。“我们中国作父母的似乎太多地把物力、精力和梦想集中在了培养孩子‘认知’的单一成长上,忽略甚至蔑视了孩子‘情感’之树成长的正当渴望,似乎‘奥数’、‘过级’、‘满分’等等就构成了孩子生活世界的全部。”
王强对美国孩子的家庭教育深为了解。他说,美国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比中国父母要清晰得多。例如,如果问美国的家长“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有99%的美国家长都会明确、具体地回答。当问及中国父母时,大概会有99%的家长会“卡壳”,他们会泛泛地说“成为栋梁之才”、“成为有用之才”。
王强认为,家长首先要为孩子未来的发展设定一个明确的终极目标。因为教育不是简单地灌输一种知识,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的加工,只是人生活中比较小的一部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还有情感世界,还有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世界,还有创造性的世界以及社会中比较复杂的环境等等,否则孩子只完成了书本上的教育,这个孩子很可能成为“废物”。
孩子最大财富是“学会生活”
王强曾经对20世纪八十年代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十名“天才少年”做了跟踪调查。结果当年被誉为“天才少年”的10名学生中,现在在中科院成为研究员的只有2人;其中有4人还没有读完大学就因为身体、心理问题而辍学;另有4人与普通大学生比起来没有本质的区别。王强发现,从这些“天才少年”的家长到孩子自己都从来没有明确一个问题,“我走进中国科技大学这样的著名高校究竟为了什么?这其中的症结就是,家长和学生忽略了教育的最终目的,他们没有真正地把知识、人生和生活联合在一起。”
而美国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却迥然不同。他们说,“我不在乎孩子是否能进哈佛,或者其他名校。我最在乎的是,我的孩子18岁离开家庭的时候,他能否作为一个正常、独立、健康的人在社会上生活,当他成年后能够健康、独立、自由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应该怎么走时,我的教育职责也就完结了。”王强认为,美国家长的教育观念回归了教育的终极目的,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健康的发展空间,而孩子在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大财富,就是学会“如何幸福地生活”。
孩子成才需备三要素
孩子能够成才,必须具备哪些素质?考上一所好大学将来就一定能成功吗?对于很多中国家长的疑问,王强认为,世界上一些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并不一定是因为出自一所好大学。例如微软之父比尔·盖茨就曾经辍学。一个人最成功之处不一定是考上一所好大学,而是他必须遇到一个可以改变他思维方式的、强有力的。“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遇到帮助改变他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人生态度的良师,或碰巧读到这样一本好书,这个作用要远远超过他走进一所著名大学。”
孩子要想成才、将来有所作为,起码应该具备三方面的素质。首先这个孩子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将来在人生选择中才不会迷失方向;同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极早地激发其创造力,有了创造力他们才会对任何东西产生兴趣,产生兴趣后他们就会自主地去学习,有学习的动力和欲望;此外,还要及早给他们灌输社会责任感,有了社会责任感他们才会有团队意识,才会有分享意识,才会走出孤僻,主动去与他人交流合作,在不断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很好地适应、调整自己的状态。做不到这些,这个人在社会上则会到处碰壁。
学习英语最终目的是交流
随着英语作为全世界通用语言被越来越多家庭认可,家长们也更加重视对少儿英语的早期开发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少儿英语教育一度陷入了误区。王强认为,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英语,就是让他们学习一种语言,让孩子死记硬背,越流畅越好,单词记得越多越好,其实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哑巴英语”的现象。而“哑巴英语”现象就意味着中国人面对老外时并不能自如、流畅、正确地表达思想。王强说:“新东方学校把英语学习(即语言学习)过程变成一个交流过程,因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交流,如果无法交流,语言掌握得再完美也是没有用的。我们贯穿实践的元素,紧紧围绕英语交流的最终目的来设计课程,这也是我们研究少儿英语的核心。”
“我们是带着比较厚重的使命来做英语教育这项事业的。”王强说,“在新东方的团队中,我们希望不仅开展英语方面的教学,还将坚持在外围向大中小学生开展励志教育、探讨人生设计的理念,以及把与家长交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人生价值塑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让孩子在英语学习之外获得一种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又让他们完成了人格再造所需要的价值的塑造过程。新东方的‘梦想之旅’公益讲座已经家喻户晓,在黑龙江,我们还将陆续邀请一些著名的专家到哈尔滨与学生和家长共同探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学习方法和技能,并将我们的公益活动开展到社区、家庭,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分享到优秀的教育资源。”
被誉为新东方学校“三驾马车”之一的王强,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院并留校任教。1990年,王强来到美国,三年后,拿到了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学位,被视为在美留成功的典范。1996年10月,王强放弃了著名的贝尔传讯实验室的工作回国,加入北京新东方学校创业团队,开始了他教书生涯的另一段时光。王强编撰了《美语口语思维》、《王强口语》、《常用英语词汇大盘点》等多本专著,独创美语思维法,帮助英语学习者摆脱传统的英语学习困境,用的方法学到地道的英语,并最终达到交流的目的。王强被尊为“美国口语教父”和“语音的完美主义者”。
家庭教育目标需明确
4日,记者见到睿智、幽默而又平易近人的王强,从他身上感受到其独特的教育魅力。“我们中国作父母的似乎太多地把物力、精力和梦想集中在了培养孩子‘认知’的单一成长上,忽略甚至蔑视了孩子‘情感’之树成长的正当渴望,似乎‘奥数’、‘过级’、‘满分’等等就构成了孩子生活世界的全部。”
王强对美国孩子的家庭教育深为了解。他说,美国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比中国父母要清晰得多。例如,如果问美国的家长“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有99%的美国家长都会明确、具体地回答。当问及中国父母时,大概会有99%的家长会“卡壳”,他们会泛泛地说“成为栋梁之才”、“成为有用之才”。
王强认为,家长首先要为孩子未来的发展设定一个明确的终极目标。因为教育不是简单地灌输一种知识,知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的加工,只是人生活中比较小的一部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还有情感世界,还有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世界,还有创造性的世界以及社会中比较复杂的环境等等,否则孩子只完成了书本上的教育,这个孩子很可能成为“废物”。
孩子最大财富是“学会生活”
王强曾经对20世纪八十年代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十名“天才少年”做了跟踪调查。结果当年被誉为“天才少年”的10名学生中,现在在中科院成为研究员的只有2人;其中有4人还没有读完大学就因为身体、心理问题而辍学;另有4人与普通大学生比起来没有本质的区别。王强发现,从这些“天才少年”的家长到孩子自己都从来没有明确一个问题,“我走进中国科技大学这样的著名高校究竟为了什么?这其中的症结就是,家长和学生忽略了教育的最终目的,他们没有真正地把知识、人生和生活联合在一起。”
而美国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却迥然不同。他们说,“我不在乎孩子是否能进哈佛,或者其他名校。我最在乎的是,我的孩子18岁离开家庭的时候,他能否作为一个正常、独立、健康的人在社会上生活,当他成年后能够健康、独立、自由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应该怎么走时,我的教育职责也就完结了。”王强认为,美国家长的教育观念回归了教育的终极目的,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健康的发展空间,而孩子在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大财富,就是学会“如何幸福地生活”。
孩子成才需备三要素
孩子能够成才,必须具备哪些素质?考上一所好大学将来就一定能成功吗?对于很多中国家长的疑问,王强认为,世界上一些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并不一定是因为出自一所好大学。例如微软之父比尔·盖茨就曾经辍学。一个人最成功之处不一定是考上一所好大学,而是他必须遇到一个可以改变他思维方式的、强有力的。“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遇到帮助改变他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人生态度的良师,或碰巧读到这样一本好书,这个作用要远远超过他走进一所著名大学。”
孩子要想成才、将来有所作为,起码应该具备三方面的素质。首先这个孩子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将来在人生选择中才不会迷失方向;同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极早地激发其创造力,有了创造力他们才会对任何东西产生兴趣,产生兴趣后他们就会自主地去学习,有学习的动力和欲望;此外,还要及早给他们灌输社会责任感,有了社会责任感他们才会有团队意识,才会有分享意识,才会走出孤僻,主动去与他人交流合作,在不断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很好地适应、调整自己的状态。做不到这些,这个人在社会上则会到处碰壁。
学习英语最终目的是交流
随着英语作为全世界通用语言被越来越多家庭认可,家长们也更加重视对少儿英语的早期开发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少儿英语教育一度陷入了误区。王强认为,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英语,就是让他们学习一种语言,让孩子死记硬背,越流畅越好,单词记得越多越好,其实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哑巴英语”的现象。而“哑巴英语”现象就意味着中国人面对老外时并不能自如、流畅、正确地表达思想。王强说:“新东方学校把英语学习(即语言学习)过程变成一个交流过程,因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交流,如果无法交流,语言掌握得再完美也是没有用的。我们贯穿实践的元素,紧紧围绕英语交流的最终目的来设计课程,这也是我们研究少儿英语的核心。”
“我们是带着比较厚重的使命来做英语教育这项事业的。”王强说,“在新东方的团队中,我们希望不仅开展英语方面的教学,还将坚持在外围向大中小学生开展励志教育、探讨人生设计的理念,以及把与家长交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人生价值塑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让孩子在英语学习之外获得一种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又让他们完成了人格再造所需要的价值的塑造过程。新东方的‘梦想之旅’公益讲座已经家喻户晓,在黑龙江,我们还将陆续邀请一些著名的专家到哈尔滨与学生和家长共同探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学习方法和技能,并将我们的公益活动开展到社区、家庭,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分享到优秀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