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语言研究的若干思考_社会学论文
提 要:本文第一部分讨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许多使用民族标准语或外地方言的单位语言岛、城市语言岛等特异的语言现象,第二部分讨论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央计划经济背景、单位现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大规模有工业移民等社会因素对出现城市语言岛的影响,第三部分讨论中国城市语言岛研究的一些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城市语言岛;工业区语言;经济;单位现象;二元经济结构;工业移民
reflections on the study of china’s urban languages
jinyi yang
abstract: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some unique linguistic phenomena are presented of many national-standard-language-speaking or ecdemic-dialect-speaking organization language islands or urban language islands 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central planned economy, the organization phenomenon, the dual economy,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large scale of planned industrial migrants in the course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n the emergence of the urban language islands are discussed as well. in the third part of this essay some methodologies and principles for the study of china’s urban language island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urban language island; industrial park language; planned economy; organization language; dual economic system; industrial migrant; organization language island
一
1.中国二十世纪下半叶发生的工业化浪潮,是中国几千年上从未有过的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城市社会转变。中国的社会面貌、生活面貌和语言状态(普通话和方言的分布与使用情况),都因此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①,今年,中国城镇人口已达4.8064亿,已经占总人口的37.66%(1949年为0.576亿,占总人口的10.6%)。中国城市学专家和人口学专家普遍认为,今后二十年将是中国城市化加速阶段,2020年中国城市人口将达到8.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60%左右②。在这一社会巨变中,中国城市出现了哪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中国城市的语言发展有哪些特殊的规律?怎样分析和把握以及预测中国城市语言的发展与变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2.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在语言方面最令人惊异的,就是在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初始阶段,中国新兴工业区和新兴城区出现了大量与当地方言迥然相异的语言岛:许多工业区、城市区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的第二代人选择民族标准语——普通话作为自己的主要交际语言,一部分工业区的企业单位的第二代人则选择外地方言或者混合语作为自己的交际语言,与当地居民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社会(参见笔者1997a,1997b,2002b)。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在中国语言史上,都是空前所未有的。而且,更加令人奇怪的是,许多相邻的单位,仅仅是一墙之隔,第二代人却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选择,产生两个完全不同的语言社会。在中国1949年以后建设的遍布全国的工业区和城市区中,以单位为主体,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语言选择,其复杂性和丰富性,真正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3.揆诸,在1949年以前中国工业化萌芽阶段的一些工业区中,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标准语语言岛和外地方言岛。一般来说,他们的第二代人的语言都是被当地方言所同化。在对沈阳、大连、天津、青岛、上海、武汉、重庆等老工业区、城市区的调查中,我们都发现了它们与中国1949年以后建设的新兴工业区、城市区的这种迥然相异的语言状态。两种鲜明的对比,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4.进一步扩展我们的视野,我们发现,在欧美国家工业化初始阶段,也好象没有在工业区出现这样的标准语语言岛。我们没有找到任何类似的发现或者报道,在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的检索、了解和询问中,各个方面的对此都是否定的。我们的印象是,西方国家社会各个阶层的语音标准化,一般是在工业化后期,在经济水平、生活水平、水平极大提高后才逐步实现的。在工人居住区,语音标准化是落在社会多数阶层后面的。像中国这样,在工业化初期,就在许许多多的工人居住区突然“啪”地一下平地“蹦”出来这样多的标准语语言岛,是语言史上的一个非常怪异的窒蟆U庵忠焯的语言现象,正是社会语言学所应该高度重视的研究对象。它们为什么出现?它们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把握和评判它们?这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世纪性难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