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9 > > 详细内容

区角活动中互动环境的生成性功能_区域活动及指导

区角活动中互动环境的生成性功能

区角活动中互动环境创设不是事先确定的,而是随着主题的深入不断发展的,让“区角跟着主题走”。是师、幼、共同参与的活动。幼儿、家长、是互动环境创设的合作者,体现了师、幼、的互动和与环境间的互动。

区角活动是园教育任务的一种有效手段,要让区角活动真正的成为孩子喜爱的活动,应该充分发挥区角活动中互动环境的生成功能。依据教育过程本身的价值,而不是所希望达到的成果,重视自己发展和探索知识的过程,以及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区角活动中互动环境的创设。

1、设想的实施。

①确定方位

区角环境创设是为了给一个自由实践的学习环境,因此,区角环境创设的功能能否充分发挥,能否更好的实现幼儿和环境间的互动还取决于诸多因素。如区角环境创设的空间位置是否合适、材料的摆放位置是否合理、活动区的位置是否便于幼儿取用、是否便于用来引导学习等。

②收集与投放材料

区角活动环境创设的具体内容及目标确定后,

便要根据内容和目标收集适当的活动材料,而材料的收集也是比较关键的。材料的特性、数量的多少往往决定了可能获得什么样的经验,同时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将材料的收集工作也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和幼儿一起设计和准备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渠道想、问、看、找,并在的帮助下获得我们需要的材料。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交往能力,从中也会获取和解决问题。

2、区角活动中互动环境的生成。

区角活动中的互动环境是在主题活动的过程中,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而丰富起来的,并且不断地生成环境创设的材料和内容。

活动区域的生成

区角活动区域必须服从的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和要求出发,来生成丰富多彩的、充满童趣的活动区域。我们通过观察、调查和同伴间的相互启发来生成新的活动区域。

的观察

在开展主题活动“秋天的水果”中,奔奔的爸爸(一位有特长的)利用各种工具通过切、割、刻、拼盘等,为孩子们展示了孔雀、蛇、花等精美的水果工艺和水果拼盘造型。让幼儿大开眼界,跃跃欲试。于是,我们就开设活动区让进行亲自尝试,用为他们提供的盘子、齿刀等各种工具来进行果盘的制作,令孩子们爱不释手。

的调查与观察

在对水果认知的活动中,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幼儿对水果的颜色和外型都很感兴趣,从而生成“颜色配对”、“外型配对”的游戏。随着主题的深入了解到幼儿对水果的作用很感兴趣,如水果可以做成什么?哪些食品中会有水果的味道?水果造型的玩具会有哪些……从而生成新的活动区“水果制品展示会”,帮助进一步了解水果可以制成糖、汁、粉、药、美容保健用品以及水果味的蛋糕、面包、饼干。

同伴间的启发

大班开学初要自制小礼物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们,孩子们大都喜欢折纸,可是孩子们觉得纸折出来的小鸭、小鸟等都不漂亮,由此孩子们交流引发了为其加工、涂色的愿望,开设了活动区“我为小礼物穿衣服”。

如此不断地生成新的活动内容和环境创设的内容,使主题活动和区角活动环境创设更加丰富多彩。

②过程资料的生成

调查表是幼儿认知经验的原始记录,展现幼儿自我学习的故事,从中可以折射出幼儿在活动中的成长足迹。在主题活动“厨房用具”中,我们设置了活动前期调查表和活动中期调查表。在活动前期调查表中了解有关厨房用具的名称、形态、种类等认知经验,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不断的调整活动内容,从而生成活动中期调查表,在表中我们发现孩子新的兴趣点,如对厨房用具的制作、功能等很感兴趣,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我们又随之设计相关的活动,创设相应的环境,不断拓展他们的认知经验。

图片和照片的资料也是不断生成的。最初,在“厨房用具”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收集的多为厨房用具的图片,渐渐发现幼儿对厨房用具的布置、功用也感兴趣,于是我们组织幼儿去附近的厨房用具专柜参观,请做厨房用具生意的作介绍,前往园食堂参观,收集有关厨房用具的感性资料。在参观活动后,我们发现孩子们喜欢相互交流有关厨房用具的知识,于是我们请孩子把相关的感受

用绘画及自己口述、父母笔录的方式呈现出来。

  


3、区角互动环境创设的原则。

为了使区角环境具有价值,促进幼儿探究和发展,不仅仅是让幼儿参与或把部分环境交给幼儿所能实现的。要让区角环境与“平等对话”,成为区角环境的真正主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主题活动和区角环境相促进。

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得区角环境创设不断地变化从而丰富起来。在活动中不断引发幼儿的问题和兴趣,了解的需求,并随之创设相应的区角活动环境。我们在“秋天的水果”主题活动的参观、美工、操作活动时,布置了活动区:录象欣赏、果叶配对、猜猜看、泥工水果等。在认识西瓜和品尝西瓜后,制作了西瓜船,从而布置了“水果船”的活动区,使

通过美工、操作、绘画、欣赏等一系列活动参与到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中,充分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并形成相应的成果和展示。同时,区角活动环境创设又服务于课程,为实现主题活动的目标而服务。幼儿在材料收集、剪、贴、拼、画等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发展感官、训练技能,使得到更好的发展。

②材料的投放

便于选择和利用。

要使区角材料充分发挥的探索、想象和创造,就要使孩子能够自由的选择、方便的利用。孩子们充分得到自主、自由选材与材料相互作用,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在布置区角墙饰时要考虑幼儿的身高,尽量放低一些,在幼儿的视线范围内,在幼儿双手能够得着的地方,便于操作、欣赏和交谈。设计相对固定的位置和空间,便于

幼儿开展游戏时能充分自由的摆放和收拾材料。材料的摆放要归类,让看得见、取得着。

支持与区角环境互动

要积极启发和引导幼儿探索区角环境中的内容、操作材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求知习惯,避免无意识的摆弄材料。可以通过提问引起幼儿关注从而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是不是所有的水果都是甜的?”“水果的叶子都一样吗?”……也可以在区角活动中以参与者的身份引导幼儿创新。如参观水果超市时问:“你们这儿有水果蛋糕卖吗?”于是大家共同收集材料制作水果蛋糕。“还有什么也能制作水果船,我们来试试,好吗?”这样,一步步引导动手、动脑、主动探索。

二、发挥区角活动中互动环境的生成功能。

1、个别指导、支持扶持。

教师对幼儿活动区的指导,重点应放在对幼儿学习活动的指导上。这里的学习活动指以活动区为依托的幼儿自由游戏活动。教师是幼儿在幼儿园游戏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幼儿在幼儿园的游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直接的或间接的、适当的或不适当的干预。所以,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区的游戏,是利用游戏“再造”出来的游戏,带有“性”“目标性”,尽管是长程的、方向的、隐蔽的。

的指导,基本任务是为幼儿创设适合他们年龄特点与学习需要的,由不同内容的活动区构成的游戏活动环境(包括游戏活动所需要的心理环境等)。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自由选择活动区,自主

解决与环境相互作用或活动的方式方法(包括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等)。在幼儿园游戏活动过程中,尽量不直接或少直接干预,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包括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通,产生互动作用的方式方法),以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发展状态,对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以及表现,作出适宜的、及时的反应,提供适时的、适当的隐性指导与帮助,并对活动区活动进行调整、补充、修正,支持和扩展幼儿的学习活动,使在活动区的游戏中探索与认识周围世界,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调节与表现自己的情绪。这是以个别指导为基础,以支持和扶助为特征的。

2、尊重儿童、评价。

由于对活动区活动理解和定位的不同,产生了评价上的差异。而今天我们对它的研究,更有效的反映了过程性模式,更多关注了个体的活动。因此,活动区的评价可通过个体的过程评价与集体的交流评价为主要方式。评价要了解是否有

活动的需要,身心发展是否有新的可能性,是否创造了最近发展区。

如个别的过程评价,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需要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你这么能干,下次肯定还能做出更好的,不一样的作品,我们等着你的新作品”等等,使其永远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好的。能力弱的,评价是为了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你今天真能干,把这个问题都解决了,真棒!”“今天你的想法真不错,小朋友肯定会向你学习的。”

而集体评价,除了让幼儿展现各自的作品与个性外,更多的则是引起幼儿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内容可以是幼儿的作品、热点、认识的障碍、难点、解决的办法等等),开放性地展开一些讨论,激发继续在活动中探索的欲望,自然生成出他们自己的活动内容、方式方法。

通过在区角活动中生成自己的游戏或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更活了,兴致盎然,回味无穷,产生的效益常常是我们不能预想的。然而,的自然生成一旦为所发现,有的放矢的投放区角

活动中,很容易转化为教师预设的活动;而预设的活动,也常常发现被孩子们生成出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方法,产生出效益来。

因此,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孩子是活的,让我们的活动区也活起来,让孩子们在区角活动的环境中通过多种互动活动,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区角活动成为幼儿自己的活动。使集体的、小组的、个别的活动互相配合,才能使每个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与进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今年4月获区协会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