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9 > > 详细内容

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究_户外及体育活动专题

引导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究

 

皮亚杰的有关认知发展理论也指出:“幼儿必须通过自身活动去发现、认识客观世界,不断构建、完善自己的认知模式”。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常常用他们原有的多种经验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如结合元宵节,为在游戏活动中提供了面粉、水、肉、等,让孩子自己来和面做圆子。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而是让自己找同伴商量、讨论、交流自己已有的经验,再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有的孩子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个面粉这么硬?”引导他主动去咨询其他的小朋友,让同伴帮助他。另一个孩子告诉他:“再搓一搓就不硬了吧!”那孩子说:“我们已经搓得手酸了。”一个孩子:“看面粉,太多啦!”另一个孩子:“多加一点水。”面对同伴各种各样的猜测和建议,他们最后决定多加点水,试试看。加水后,他们搓呀搓,过了一会儿面团果然变软啦!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和同伴不断地感知“水和面粉”的关系,从而解决了问题。就这样,孩子们在和同伴们的相互交流中,将自己原有的经验和同伴们的经验综合起来。他们在自己的大胆尝试探究中,解决了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感受了合作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客观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如:色、香、味、软硬、光滑、粗糙、大小、冷热、形状、声音等。在幼儿观察时,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器官去感知事物各方面的特征,让幼儿多看、多想、多听、多讲、多摸一摸、多嗅一嗅,以加深幼儿对事物的印象。如在游戏“清凉水吧”时,幼儿常常手、口、脑并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倒一倒,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了解了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可以流动的液体等特征。通过调动的多种感官参与游戏活动,不仅让

幼儿玩得积极、愉快,还提高了各种感官的敏捷性。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多给幼儿看、听、摸、嗅的机会,支持幼儿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双手等各种感官充分感受、体验、探究。在与游戏材料积极相互作用中,用多种形式进行探索,使幼儿的游戏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如幼儿在游戏“清凉爽口店”中,我们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冲饮品,幼儿通过看看发现每种饮品的颜色各不相同,如高乐高是咖啡色的,阿华田也是咖啡色,粗看是看不出的,要仔细闻闻味道才能分出来,而果珍是橙色的,也有的果珍是奶黄色的,再冲冲饮料从中感受它们的溶解速度的快慢、喝喝它们,初步感知、比较各种饮料味道的不同。就这样尝试用各种感官,积极主动地与材料互动,综合多重感观体验各种饮料的不同。

又如结合主题活动《夏天好热啊》的子活动“找凉快”中,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许多夏季消暑的水果,我们把这些水果放在娃娃家的桌子上,让幼儿相互介绍、交流,引导幼儿通过看、摸、闻、尝不同水果的形、色、香、味,并让幼儿把水果切开,研究各种水果的不同内部构造,他们还交换品尝各种水果,进一步感知比较各种水果的味道。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多种感官进行多重感知,使得他们对各种水果的认识更全面更具体。在水果品尝后,孩子们还在品尝各种水果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现品尝后的感觉;他们通过脸部表情记录自己品尝后的感受,表现对各种味道的感知,让同伴猜一猜,自己吃了什么味道的食物。在探索的过程中,大胆地表现自己的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着探索的乐趣。

他们正是在游戏过程中,积极地运用自己的各种感官,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考能力,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