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9 > > 详细内容

运用多种电教媒体优化幼儿园教学_幼儿计算机教育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现代技术的应用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各种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为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更好地促进了其理解记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一、变灌输为探索,形成合作探究的师幼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解为主,把所学知识点的传递给幼儿,新《纲要》新理念确定了以为主体的现代原则。在

探索中亲手所做、耳闻目睹,在自己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等各种能力不断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而电教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更使枯燥抽象的活动变得具体生动,从而使的探索也变得更为生动积极。

例如在大班学习1——1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时,我制作了一套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电脑——《欢乐宫》,变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为幼儿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为幼儿创设了最佳的学习情境。幼儿两个一对在电脑前直接操作、讨论,由于多媒体形色声俱全,有动态的过程,画面的切换灵活方便,可反复或跳跃出现,加上其交互性,做对了会有“对了,你真棒”的夸奖,错了有“请再试一试,你能行!”的鼓励,幼儿可与之交流,如入其境,这些都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探索尝试的积极性,而只需巡视观察的表现和反应,及时指导,师幼合作探究。

因此电教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了幼儿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究建构知识的主体地位的转变,也实现了从知识的灌输者到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转变。

二、变呆板为活泼,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有些活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象活动,谈话活动,根据本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在设计活动时我进行预设,认真思考哪些活动环节较难吸引幼儿长时间的注意力,然后精心设计情景穿插其中,不断给幼儿以外部刺激,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这些小环节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然而由于巧妙地借助了各种电教媒体,使之成为持续保持学习兴趣的“玄关”。

如小班活动《各种各样的声音》中,我录取了小猫小狗等动物的叫声,各种车辆的鸣叫声,同伴的说话、哭笑声等,在活动中播放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对尝试发出各种声音的实验乐此不疲,各自拿着提供的多种物品不停敲敲打打时,我设置了“现场录音”这一小环节,幼儿都想在录音机前录下自己的小动物叫声,于是它牢牢抓住了的注意力,使得我收放自如地控制了教学秩序,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又如中班谈话活动《爸爸妈妈的工作》。谈话活动是语言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它的形式比较枯燥,因此要驾驭好整个谈话活动,既要立足本班幼儿的语言素质和课前知识准备,更要娴熟的教学技巧。虽然“爸爸妈妈”是熟悉的,然而对“他们的工作”却并不熟悉。因此,在教学中我简单利用动画片中“大头儿子”的形象,定格

在电视屏幕上,在引进新的谈话经验时,让“大头儿子”示范讲述(放录音),然后以大头儿子“请你来介绍吧”这句话,引发幼儿的介绍,然后其中穿插“我和大头儿子合个影”,用实物投影仪把介绍完的幼儿投影到电视机里,都想上电视,因此争先恐后上来介绍,从而自始至终保持了谈话的兴趣。

在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的时候,巧妙借助电教媒体,如放几声小鸟的叫声让幼儿猜猜谁来看我们学本领,在画画、做手工时放一段优美的创设温馨的气氛,用实物投影仪给“拍照、上电视”等,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变上课为游戏,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能自由选择,表达情感,体验快乐,在游戏中的学习最为积极主动,也利于身心的发展。而电教媒体教学在“游戏化的生活,游戏化的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例如早期阅读游戏《五官歌》教学时,要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考虑到汉字符号性强,认读时幼儿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利用多媒体来吸引,制作了一套《五官歌》的动画,把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为一个“带幼儿到动画城看动画片”的游戏过程。听着“开汽车”的,一起开着汽车来到了“动画城”看动画片。动画片开始了,在一张可爱的娃娃脸上,伴随着“小小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在哪里、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的一问一答的童稚歌声,五官依次跳出眨呀眨的,而相应的汉字也跳出眨呀眨的,,幼儿看得高兴地拍起手来,幼儿跟着电脑“娃娃”认读汉字时,汉字依次放大出现。小兔眨呀眨的眼睛,一张一合的嘴巴,以及声音清脆的领读,“对了对了”的欢快评价,都让幼儿兴奋至极,以至活动结束后,很多都嚷着“还想

看动画片”,沉浸在游戏的欢快中。在玩字宝宝的游戏中认识了汉字,体验到识字的快乐,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还有象诗歌欣赏活动《捉迷藏》,整个教学过程也是我利用动画带领幼儿玩捉迷藏的一个游戏过程,在游戏中帮助理解诗歌的寓意,欣赏诗歌语言的艺术美,借助多媒体手段,在游戏中完成了教学。

四、变抽象为直观,更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积累。

课堂中电教媒体的介入,还能使抽象繁杂的内容化为具体的形象,所学知识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幼儿面前,有利于的观察、理解、记忆。

例如:大班活动《动物怎样过冬》。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是要向幼儿介绍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扩展幼儿的知识;帮助幼儿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激发他们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为了最好的实现教学目标,除了在活动开始,我让观看《动物过冬》的vcd碟片,了解各种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外,我还把不同方式过冬的动物进行分类,制用了几张幻灯片。

幻灯片一:冬眠过冬的动物(标记为睡觉的眼睛):蛇、乌龟、青蛙、刺猬、皮虫、狗熊、(图画表示)。

幻灯片二:厚毛过冬的动物:兔子、松鼠、鸡、鸭、鹅羊等家禽家畜。

幻灯片三:贮食过冬的动物:蚂蚁。

幻灯片四:迁徙过冬的动物:大雁和燕子等侯鸟。

由于幻灯片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了分类,罗列,较好地帮助对过冬动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与概括,有利于他们探索动物与季节之间的关系。

有些诗歌散文,如《梳子》《我是三军总司令》《月亮》等,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但内容抽象较难理解。我根据作品的内容,或制作电脑,或就用文字旁的小图片,把抽象的意蕴,如“风梳着树的头发”“小鸟做了我的飞机”等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借助电脑、电视机、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让依靠听觉欣赏作品的同时,视觉也得到形象的启示,相互配合,促进理解,诱发

进入意境,领会作品的内涵。

又如在每次活动的小组操作中,我都借助实物投影仪讲评幼儿的作业,既具体直观——一目了然,又激发兴趣——幼儿都想让自己的作业纸上电视,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和理解,也更利于新知识的记忆和积累。

五、变单一为开放,扩大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

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使教学手段更为便捷、生动,,也增大了教学容量。活动前上网搜索所需资料,进行超链接,或把各个窗口最小化,到活动所需时直接点击,屏幕便即刻显现链接到的资料;或把搜索到的资料做成使用,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有利于开阔视野,获取更多、更新、更广的知识点。

如主题活动《家乡——无锡》就是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进行教学的。讲到无锡的象征,太湖、锡山、惠山全貌即刻显现;讲到无锡的发展,可以看到蠡湖新城、太湖大道;讲到无锡的特产,酱排骨、水蜜桃、惠山泥人、太湖三白,更可以让幼儿见其形,闻其香,看得眼花缭乱;……活动结束,意犹未尽,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印象深刻,教学效果特别好。

新《纲要》指出:“园的活动,是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地引导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过程。”而各种

电教媒体在教育中的运用,无疑在贯彻《纲要》精神,引导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