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幼儿入学前准备的研究和思考_幼儿园入园适应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进入幼儿园,幼儿园是他们离开家庭走向集体的第一步,也是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幼儿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可入园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就像是一场战争。孩子“冲锋陷阵”,父母则暗自担心——孩子是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不会喜欢他?孩子与其他小朋友能不能相处?会不会被欺负……而孩子所接触的人、事、物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难免会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况,有的哭闹不止、情绪不安、孤独、不爱说话,有的甚至拒绝进食。这时和如何才能帮助幼儿顺利地迈出这人生的第一步,为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呢?
一、 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孩子一出生,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倾注了全身心的爱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幼儿已和家人建立了亲情对家人形成了依恋,乍被送到园,心里产后了不安全感,这时孩子的第一位――父母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是至关重要的:
(一)、帮助做好各项准备,增强一些社会经验
1、思想准备
a、要带孩子熟悉环境,减少焦虑
幼儿入园前,应经常带幼儿到将要入读的幼儿园参观,观察幼儿园小朋友一日活动,并及时鼓动、激发幼儿,如:“哥哥姐姐在幼儿园读书真有趣,宝宝以后也来幼儿园读书好吗?” 暗示孩子“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以后要做幼儿园的好宝宝”等,。这样孩子正式入园时,就会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切不可吓唬孩子,有的父母在送孩子入园前,经常会在孩子耳边吹这样的风或无意中这样说:“看你不听话,把你送到幼儿园去,园里有老师,让狠狠地制一制你、管一管你,不来接你。”孩子还没来得及接触
幼儿园,就被吓倒了,心里产生了一个念头:“幼儿园里有,太可怕了,我不能去幼儿园,否则就见不到爸爸妈妈了”显然,这样的言语会对孩子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在孩子的意识中会认为园就是惩罚自己的地方,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在入园前就产生抵触情绪,只会加深孩子的恐惧感。
b 、重视入园前的家访
很多幼儿园在孩子入园前都会安排老师上门家访,这是父母、孩子与老师沟通的好机会。父母一定要安排出时间,并且一定要让孩子在家,让孩子尽早地认识老师。幼儿园要求家访的老师要了解比如孩子睡眠时间的长短、睡觉时有没有特别喜欢抱的东西、是否仍在使用尿布、奶粉等,此时父母尽管畅所欲言,让多了解的生活习惯。
2、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
有的孩子一开始入园是因为充满好奇心,并没有强烈的依恋家人,可是过一段时间后反而闹得更凶。这里我不得不讲到以前我带托班的一个案例。开学一周后我发现航航不会独立进餐,喂进去的饭菜他会全呕吐出来,他不会咀嚼,小便不会请帮忙,一天两三条裤子不够他换,一开始我总是自责自己工作没有尽心,后来和家长沟通后才了解到航航的父母是双职工,航航一出生便由退休的爷爷奶奶专职照顾,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融化,可畏是无微不至。到了幼儿园,失去了爷爷奶奶的帮助,满怀新鲜入园的航航产生了失败感,生活上的这些困难严重的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所以,从小家长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教会孩子生活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如吃饭、穿衣、洗手、自己大小便等等,这些简简单单的事情有助于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更能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要避免事事包办代替、处处代劳,不要让孩子过分的依赖父母,一旦进入园或托儿所孩子不能适应集体生活。
另外,在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方面也应孩子做好准备,让孩子学会有困难求助于旁人,愿意和、小朋友交往。这样孩子会用一颗积极开朗的心态面对陌生的坏境。
(二)、按时接送,对要的信任感
a、要学会“狠心”
有些父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恋恋不舍,留下来陪孩子吃吃早饭,说说话,不仅自已的孩子不能摆脱对亲人的依恋,还会让情绪波动不大的触景生情,又不好意思下逐客令。又有的躲在墙角、门后、窗外看,这样孩子的哭闹时间会延长、次数会增多。曾经有一名入托的孩子叫晓易,从未上过园,入园两周后情绪仍然很不稳定。一天午餐后,暂时忘记痛苦的晓易突然冲到窗户口大喊大叫:“妈妈、妈妈。。。。。。”小手不顾一切的敲打着玻璃窗简直是撕心裂肺,我立马上前抱住晓易,晓易干脆对我拳达脚踢了,我当时傻了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大问好:这是怎么了。突然我发现有一人影一闪而过,我顿时明白了:那是晓易妈妈。好不容易稍微平静点的情绪又引起一阵狂澜,让孩子再一次尝到了分离的痛苦。而那天整整一下午晓易变得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这样的举动非但帮不了孩子,还直接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所以,要信任你们的才能够帮助你的孩子。
b、要早接
刚入园的幼儿特别希望父母早点来接,体验与父母团聚的欣慰,否则,孩子会产生孤独、失落、甚至有被人遗忘的感觉,使孩子更怕上幼儿园。所以刚开始的一个月里父母可以适当的提早老接孩子,减少痛苦的体验,缩短分离的痛苦。
c、要有“恒心”
孩子入园这一场仗仗打得漂不漂亮,关键看是否有恒心,能够坚持,无论天冷天热、刮风下雨还是家里有客人都要送孩子入园,天冷天热不去、一哭一闹不去、家里有客人也不去,这样的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孩子就会知道只要哭闹就可以不去上园了。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孩子任性、娇气、自由散漫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及工作。
二、 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一)、用心接待幼儿,消除的畏惧感
对于入托幼儿来说最难渡过的是早晨入园着一难关,教师要仔细琢磨,找到切实的办法。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刚刚带托班的时候一下子没办法进入角色,经常被弄的措手不及,觉得和孩子们之间总有距离。后来,我翻阅了书籍,看到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安全需要是列在第二位的幼儿对因为陌生而产生不安全感,于是我转变角色,把自己由老师变成孩子的“妈妈”,经常摸摸孩子的头,用脸贴贴孩子的脸、亲亲孩子,时时对孩子说些悄悄话,比如:“很喜欢你。”就这样,我用平等的身份和温馨的口气对待幼儿,渐渐的,我和幼儿之间建立了亲情,也对我消除了戒心,渐渐的依恋上了我。
(二)、合理的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避免让感到寂寞
1、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新生刚入园,情绪不稳定,有的会逃跑,只要把园的大门一关,让他们哭上两个星期,
幼儿自然而然就会习惯了,那么教师在这里充当什么角色,是“狱卒”吗?倘若把门一关,更加剧了幼儿的恐惧,那样做只会适得其反。我们要转变观念,设法安排每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活动的趣味性,分散幼儿想家的念头,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使在活动中能暂时获得愉快的情绪,减轻“分离焦虑”的痛苦。
2、行简单的常规训练
从开学第一天起,就应该对幼儿进行简单的常规训练,如果每天无所事事会让幼儿觉得很无聊,也回因此厌烦上幼儿园,首先交情绪稳定一点的幼儿说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如:“老师早上好”、“再见”等。活动、吃饭要到指定的位置,,并知道一些简单的信号,比如老师敲小铃铛、弹钢琴该作什么了,男孩子、女孩子解小便要去不同的地方,饭前便后要洗手,洗完手要关上水龙头,没有在的带领下不能随便去别的地方等等。这些初步的常规训练能暂时减少的焦虑情绪,更重要的为以后正常的教学作好铺垫。
新生入园工作既细致又繁琐,还需要我们园和家庭搭建好沟通的桥梁,找到一条捷径,让没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