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9 > > 详细内容

浅谈影视文化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综合性作用_幼儿教育随笔

影视文化教育是一门以人文教育为主的综合活动课程,集思想教育、情感教育、语言训练、艺术教育于一体,是孩子极易接受的一种活动形式。影视动画片又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一种艺术欣赏形式,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动画片对幼儿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年龄阶段为4--6岁,此时他们维持注意的时间较短,一般在20到30分钟以内。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从卫生习惯、行为规范、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考虑,选择了几十部国内外优秀影视动画短片和孩子一起欣赏,讨论认知。由于这些动画片比较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大多是他们生活的反映,能够引起强烈的共鸣,达到陶冶情操,提高他们思维水平、审美能力的目的。
  观看影视动画的过程,就是一种很好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影视动画中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爱憎分明的动画形象,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教育形象,适当加以引导,对进行教育,效果比的简单说教要成功的多。如:动画片《好猫咪咪》,讲述的是一只懒猫因为不学本领,结果逮不住老鼠,反而背老鼠戏弄一番,最后努力学本领,终于捉住老鼠的故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勤劳、勇敢,努力学习才会获得成功。
  观看影视动画的过程,也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每一部动画作品中的形象都有其动人的地方,幼儿在观看的同时,可以充分地去喜欢某个角色,生活中去模仿喜爱的角色;而动画作品中也有可恨的动画形象,幼儿会去厌恶、憎恨它们,从而对进行了情感。孩子的情感非常直接,毫不掩饰,《淘气的金丝猴》会让他们笑的前仰后合,《雪孩子》则会让他们感动的流泪。课堂上我们让孩子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中的形象,几乎每个幼儿都能说出几个,一些幼儿还会说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这种喜爱与憎恨的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影视可以使幼儿获得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每一部影片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看完后都会在老师的引导下复述故事情节,有的还会滔滔不绝地讲给别人听,孩子附属动画片的过程,也是重新组织语言的过程,经过孩子的组织加工,孩子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思维的概括水平明显提高。适时的问题引导、提问,更能促进

的语言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高。
  观看影片的过程,同时也是指导幼儿欣赏优美的过程,从而提高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欣赏能力。很多动画片的主题,旋律优美,脍炙人口,有的还是主题歌首先引起孩子兴趣的,再加上动画片中如临其境的音响效果,更能激发孩子学唱与欣赏的兴趣,我们在进行影视文化的同时,让幼儿根据动画学唱主题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曾做过一个实验,一首新歌,一个班是自己教唱的, 需要3---4遍孩子才能唱会多半;而在另一个班学唱同一首歌,但是让幼儿在动画中学唱的,2遍以后,再让幼儿跟着动画片唱,多数孩子已经全部会唱了,而且唱的兴趣也特别高。所以通过观看影片欣赏优美的,陶冶了情操,更提高了的素养。
  影视文化的过程,更是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的过程。栩栩如生的动画形象,绚丽多彩的画面,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我国好多动画片的美工制作相当精美,更有很多是国画动画片,像《淘气的金丝猴》、《小蝌蚪找妈妈》、《鹿铃》等都是在世界电影史上享有盛誉的中国动画片,这些作品都是大师的杰作,可以利用这些作品对幼儿进行美工方面的欣赏与指导,同时提高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认同。在影视文化教学中,我尝试着让幼儿欣赏、学画动画形象、动画场景,非常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一点没错,这样的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的画多姿多彩,更展现了孩子丰富的想象世界。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优秀动画片由于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思维习惯和生活经验,孩子对影视动画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动画片中,特别是我国传统动画片中所提倡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等则会潜移默化的对幼儿产生极大的影响作用。要抓住这一点,适时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欣赏讨论辩论中强化幼儿的认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使影视的综合性功能在园得以更好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