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8 > > 详细内容

一盘可乐鸡翅引起的反思_父母心事

    今天中午,我们全家人(孩子的大姑、二姑、老姑三家人)都聚到我家吃团圆饭,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桌丰盛的饭菜呈现在大家面前:有梅菜扣肉、四川腊肉、肉肠、可乐鸡翅、热炒、凉拌菜……总之桌子都摆不下了。
    两个孩子跑过来,看到可乐鸡翅后,那样子就像恶狼看到了小兔,垂涎三尺。不待大人摆好碗筷,就开始先下手为强了:每人拿着一个鸡翅大吃起来,更有甚者当我把小碗刚放到桌上,他们竟你一个,我一个地把鸡翅给分成了两份,最后多出一个,两个人竟打起了嘴架,甚至要大打出手!多亏大人给拉开了。
    我心里很生气,生气自己的儿子,平时都知道把好吃的夹给奶奶、妈妈,可今天怎么当着这一大家子人,这样让我没面子,这孩子怎么了?当这一大家子人,批评他,他还无动于衷,不以为然。生我自己的气,这一大家子,都是我老公最亲的人,如果我当众发脾气,别人会认为我“醉翁之意不在酒”,那就会闹得大家都不高兴,只好忍气吞声,咳,谁让我爱面子呢!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中国传统美德吧!
    这件事,在场的孩子的长辈都看在眼里,可他们也在碍于面子,不好说什么,这我很清楚,我想他们对孩子的这一做法也会感到生气和无奈,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女,不好多说呀!
    这两个孩子,一个10岁,一个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在我们小的时候,已经为家里干活了,虽然很苦,但如果有一块糖,也要拿回家先让父母,当得到父母的同意后,才开心地把他吃掉。可是现在的一幕,让我想了很多,这一代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他们怎么会这样!窥一斑而见全豹,虽说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这一代在共同的环境下长大,毕竟有着很多的共性,这太令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担心了。
    这种“被爱”而心中“无爱”的表现说明了什么呢?我想我们都意识到了:那就是他们太缺少感恩!关爱他人的心!
    不要认为我这是在耸人听闻,杞人忧天。他们很快就会长大,就像我们很快就进入中年,步入老年一样。俗话说,七岁看小,八岁看老。可现在的孩子让我们想到了什么?这是我想到了我们老后将失去更多想要的关爱和精神寄托,想到的是孩子们也像我们一样的忙碌,却不像我们有着一份宽容和孝敬的心,让我想到了将来的我们可能会住进有人伺候的养老院,想到了孩子们会有意无意的忽视我们的存在,不顾忌我们的感受,也许会认为我们是他们的累赘……
    我们作为家长的就希望孩子们多吃,身体强壮,只要孩子们想要得我们都尽全力的满足他们,有的甚至明知是一些无理要求,也拗不过孩子们的再三的“磨”“泡”。 就像今天的可乐鸡翅,明知这两个孩子做的不对,却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我们都没能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而只是无奈的看真他们在表演“吃戏”。只有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在全家人吃饭时,问了孩子们一个不痛不痒的问题:“斯琪,(小姑家的孩子),将来爸爸、妈妈老了,你能做可乐鸡翅给他们吃吗?”孩子毫不迟疑地说:“给!”。这个“给”字中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我抱怀疑的态度,但毕竟比说“不”或毫无表示要强一些。
    作为父母的我们,和爷爷奶奶们,想想自己的过去,反思自己的爱的行为,用智慧的妙招,让我们的孩子在“被爱”中学会“爱他人”。一个家庭,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而父母对孩子实施什么样的教育,不只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凝聚力的大小。可能我扯得太远了,但我真的希望我们的家长能在这爱心,关爱、奉献等美德的教育中给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觉得这比什么都重要,身教胜于言教嘛!我们的家长真的该想到:想有怎样的孩子,就看我们现在有怎样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