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每个考题都要复习到点子上_中考语文
今年更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分析元月调考及考试说明的样题,今年中考语文试题分为三大块:积累与运用、阅读和。
从总体上看,家长可能要将教材九年级上下册的“词语积累”、28首诗文、9篇古文(包括其中的注释和理解)给孩子报报听写,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主要是抓住上课,落实课本,注重积累,勤于思考,强化训练。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共有六小题,从全卷来看,也应是考生最容易得分的部分。
第一小题是抄写
所选的句子大多耳熟能详,都是名句,且所写的字也很简单,所以这3分在整个试卷中最容易得。
考生应多留意一些形音义相近的字词和一些习惯用语,平时应以课本为基础,逐课落实词语积累和课下注释,反复练习易错的词语,并养成端正书写的习惯。
第二小题是默写古诗文句子
共4分。对学生的考查呈梯度上升,不仅要求能背诵古诗文,还要理解其含义。
凡要求背诵的篇目,考生都要能背会默,特别是对于名句名言,更是要进行重点记忆,遇到有点拗口或书写有点难度的,就进行强化训练。
第三小题是仿写
还包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间接考查学生文学知识的积淀。上课时一定要留心讲解的名著。
第四小题,按要求修改文字
通常有四种方法,增(成分残缺)、删(重复)、调(语序不当,不照应)、改(用词不当,搭配不当)
第五小题,对课文内容进行考查
去年中考这题叫课内考查。今年有了很大变化,内容更丰富,杜绝了考前投机取巧的行为。
建议考生养成广泛阅读经典名著的习惯,努力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教材中的经典名篇时不可浮光掠影,而应当将教材这个例子用足用好。课外阅读与积累过程中应当思考,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第六小题,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考查题。
将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只要平时认真参加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考时就能游刃有余。不必死记硬背某一次参加活动的答案,而应利用参加实践的积累答题。
第二部分:阅读
第一篇是文言比较阅读
一篇课内文言,一篇课外文言。力图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建议考生:
1.注重积累,规律,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是自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前提条件。认真学好课文,发现并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非常重要,不可脱离文章孤立地记忆文言知识,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2.注重知识的迁移,要善于运用联想思维,将对课内文章知识、内容和形式的理解,迁移到对课外文段的理解上,做到举一反三,通过“学会”课内这一篇,而“会学”课外的。
3.注意联系,求同比异。阅读两篇文言文材料,一定要将两篇文章联系起来思维和分析,善于发现课内语段的启发和暗示作用,探究两篇文章间的内在联系。阅读同一作者的文章,要整合两篇文章的内容,整体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不同作者的文章,要仔细分析,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第二篇是综合阅读。
由话题相同的三段文字组成。在同一话题或相互有关联的前提下,选取一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角度,或是互为补充的材料,考查学生捕捉、筛选、整合,发现内在联系的能力。考生要做到:
1.重视略读、浏览,养成静心读材料的习惯。
2.培养联系,着重培养自己利用所提供的资料解读文本的能力,学会由课内带动课外、课外辅助课内的阅读方法。
3.加强课外阅读,注意体现课内外阅读的联系,用课外阅读来拓宽课堂学习的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体验。
4.展开合作学习,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实现有效、高效的学习。
第三篇是课外现代文阅读。
注意考查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得到的能力,因此在材料选择上以文质兼美的课外阅读材料为主,通过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来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训练时应注意:
1.培养文本意识,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本主旨。
2.培养整体意识,浏览文章时,要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框架思路、情感变化、表达主旨等。考虑答案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
3.培养联系意识。读文章时,要时常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体验,但联想的内容要合情合理,符合文章主旨。
4.培养表达能力。在明确题干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各个方面,避免语言不明或要点不准,要善于从材料、描述和现象中抽取本质内容。
第三部分是作文
今年中考作文50分,占总分的42%。无论是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写作技巧都是一样的,要了解写作到底要考查学生的哪些状况,所以要仔细分析《考试说明》。
考场上,如何写出一篇优秀作文
阳光喔作文主讲 刘彬彬
满分作文的特点
什么样的作文为优秀文章?从内容看:文章要切合题意,主旨突出,感情真挚,说理透彻;这部分占30分。从表达方式看,要文脉通畅,语言有文采,有文体特点,书写规范正确;这部分占20分。
通过研究分析各省市满分作文,我们发现,无论在哪个考区,满分作文都有以下相同特点:立意深刻,形式新颖,语言生动形象,词句优美。记叙文大都在文章中有细致的描述,能够表露出作者的真实感情,以情动人。议则立意高远,思路清晰,材料丰富,论证充分。
作文最忌套话、空话,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考试作文还忌太另类,剑走偏锋,这样的文章适合在网络上发表,但考试别轻易尝试。
如何完成一篇优秀中考作文
快
快才能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审题快且准。
拿到试卷,应尽快浏览试题,特别是作文要求,应该更认真地阅读,读懂题目要求,弄清出题者的意图,避免跑题。如果有时间,就开始初步构思。这一步尤其重要。
中考语文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提前构思可以为考生赢得最宝贵的考试时间。人的意识分为显意识与潜意识,考生完成基础知识和阅读题目时,其潜意识会发挥作用,可以进行作文的选材或构思。到写作时,因为有了
前面的构思,动起笔来速度就快了。
构思快。
审题结束后应迅速进行文章的构思:准备以哪种方式来行文,文章运用什么样的体裁,应该迅速拿定主意,考场上没有充裕的时间供你细想。
选材快。
材料是作者用以表达写作意图的元素,一般最保险的办法是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材料。对于不熟悉的素材,不要在中考这样的重要考试中轻易尝试,否则适得其反。
动笔快。
构思完成了,材料选定了,应尽快动笔,不要犹豫不决。有时思维一经启动,笔端的文字就会源源不断涌现出来,写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构思或修改。如果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而导致文章没有完成,那会得不偿失。
快并不表示轻率和盲动。所有的快,都应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对作文题目的准确理解,所以,需强调审题要既快又准,要不后面做的都是无用功。
新
这个新专指作文的形式和内容。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很能够打动读者,即评卷的老师。
题目新
题好文一半,一个新颖的题目,会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作文题目是评卷老师见到文章的第一印象,与众不同的话,他可能会被吸引,进而饶有兴趣地阅读下面的内容。按照常规来说,评卷者是没有足够时间把每篇文章都仔仔细细看清楚的,能够赢得评卷人把作文多看两眼,就有了得到一个理想分数的机会。
比如同样是写老师要求非常严格,同学们都很烦他,但最后大家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获得了成功,我们理解并感激老师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用的题目是《我们的王老师》,另一个题目是《严格的王老师》,还有一个题目是《“可恶”的王老师》。三个题目一比较,《“可恶”的王老师》巧妙运用了正话反说,一下就能吊起读者的胃口。
开头新
与题目一样,新颖的开头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常用的方法有开门见山、悬念式开头等。形式、体裁新
文章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除常见的写实记叙文外,还有童话、寓言、散文、小说、剧本、日记体、谈话纪录、试验报告、药品说明书、法院判决书等新颖的体裁。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写最保险的写实类记叙文,表达出真情实感就行。文字功底好的学生可尝试散文、小说、剧本等形式。如果平时曾练习过,且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还可以用镜头切换式、小标题式、日记体、实验报告体等更新颖的表达方式,更能让人耳目一新。
文章结尾的处理:或铿锵有力,让读者为之一震,击节叫好;或读完后掩卷沉思,耐人寻味;或留下悬念,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像空间。忌太突然、不和谐,应与整篇文章衔接起来,不要有突兀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