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7 > > 详细内容

怎样面对教师的牢骚话_学校管理


    现象:
    到中小学校调研,笔者常常听到一些教师针对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所作所为的牢骚话。笔者发现,有些牢骚话传到校长耳朵里后,不同的校长有着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种校长心胸狭隘,一听教师的牢骚话就火冒三丈,认定教师“是在跟自己过不去”、“故意找茬”。于是在教职工会上大批特批,极力显示校长的权威。会下,想方设法为难这些教师,特别是在提拔、考核、评优等方面设置障碍。另一种校长是心平气和地面对教师的牢骚话,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牢骚话中不断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并且在反思中加以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水平和管理水平,从而使校长本身的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建议:
    其实,教师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在工作之余发发牢骚,寻求一下心理平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发牢骚是一种宣泄内心不满情绪的方式,有利于身心健康。对此,作为校长应该给予理解,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能小题大做。在笔者看来,校长不妨这样对待教师的满腹牢骚——
    首先,让教师发牢骚,天塌不下来。校长不能因为教师采取背后发牢骚的表达方式就否认牢骚中的合理成分,而是要学会尊重教师发牢骚的权利,并在认真倾听中与教师进行沟通,以达到相互理解和谅解,进而使教师不再背后发牢骚,心里有不平直接向校长诉说。
    其次,减少教师产生牢骚的土壤。学校要为教师的教学、班级管理等创造良好的校园工作环境,让教师在学校能够感受到被尊重。校长要允许教师表达与校长不同的意见和见解,鼓励教师把与校长、同事之间产生的矛盾和不理解摆到桌面进行交谈,以减少或避免教师背后发牢骚的现象。
    最后,寻求解决的合理途径。当校长发现教师有不满情绪或出现背后发牢骚的现象后,要寻找最佳机会,为教师设置宣泄不满和发牢骚的渠道,不仅仅为达到教师心理上的暂时平衡,更是为养成教师正确发泄不满和摆脱牢骚的习惯。比如,可以通过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谈心活动,让教师倾诉烦恼;还可以通过举办座谈会的形式,就学校里发生的问题让教师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拉近校长与教师的距离,构建最后和谐的“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