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03学年度_计划总结
2002——2003学年度
第二学期教学工作 2003.1
一、指导思想
以江泽民“五·三一”讲话以及十六大报告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十五”的第二年,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树立“大教育观”,以“高质量教好每个,高水平创办一流实小”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确立一个信念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的终身发展。
三、明确两个目标
高质量教好每个(育人目标);
高水平建设现代一流实小(办学目标)。
四、着重强调几个意识
教学的责任意识
质量的一流意识
教研的合作意识
工作的全局意识
五、提高我校教学质量的策略:
1、积极开展教育实验与研究,将推进基础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向教研要质量。
2、 抓教学常规,积极进行教学工作评价与考核工作,向教学管理要效益、要质量。
六、几项重点工作
(一) 抓课堂教学研究与调控,向研究要质量。
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加强教学改革研究,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继续抓紧低、中、高年级的“三段一体”调控,力求做到各段目标明确,过程监控,评估。
1、继续深化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继续深入地学习《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各学科新的课程目标,使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真正加以贯彻落实。
2、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点拨等多种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在课后进行研究的良性学习循环。
3、重视年级和校级研究课,在不断地研究中,改进教学。研究课鼓励各学科、各年级组教师互相观摩。
4、各教研组要推出代表本教研组最高水平的校级研究课,校级研究课前教研组组长向大家汇报相关内容:
(1)研究课题或专题;(2)研究推进情况;(3)本节课研究的主要问题。
5、校级研究课评课后,教研组及时收集资料,上传教研室。针对各位听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教研组应组织本年级组共同反思;提倡执教修改,再次上研究课,进行教学研究。
(二)抓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向管理要质量。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各教研组集体必须做到“四定”,准时开始,及时填表,在两天内交至教研室。如有特殊情况请事先说明。
所应达到的目标:
(1)调动的学习兴趣,组织活动并进行有序的调控和反馈;
(2)夯实基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3)既面向全体又兼顾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学习暂时有困难的;
(4)积极而恰当运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5)进行有效、全面的作业设计,使基础与发展同步进行;
(6)开发教学资源,注意学科间的整合。
所要思考的问题:
(1)什么东西不给?
(2)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能给激励性的评价?
(3)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给,能引发最大限度的思考与收获?
所应关注的事项:
(1)笔记强调突出教师的个性,发挥个人的独创性,强调实效;
(2)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五十岁以上的教师可以直接在原先的上加以修改,不必每学期重新再备;
(3)本学期课的,必须电子,课前上传至技术中心。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加强随堂听课的管理。
对课堂教学我们提倡三种行为:
(1)教师引导主动探究,自主合作,在体验中理解掌握知识;
(2)师生共同参与对课程课程资料的研究、利用、开发;
(3)师生双向积极主动交往,共同发展,构建民主、平等、多边对话的师生关系。
每节随堂听课的评分表由校务助理收集,由当日听课的中层领导整合听课老师的评价后,与上课交换意见。
重申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上课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对待每个。
(2)作业时要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耐心辅导。
(3)站姿上课,特殊情况,报教导处批准,方可坐着上课。
3、认真对待作业。
课堂作业:按照各年段课标要求,涉及精当,针对性强,注意作业的实效性,面向全体,由错及时订正。作业设计既要避免过量,又要防止作业量少,该练不练的现象。
家庭作业:注意研究布置的策略,可以分层作业,明确要领。提倡综合型、实践型、调查型、研究型等作业布置,各学科可继续适当开展“小课题长作业”的研究,要求及时评价、反馈。
“提笔就是练字时”,在各项作业、考卷等批改中,书写占一定的分值;
(三)认真抓好教学评价工作,,在各级调研考试中争创一流
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研究教学评价,要经得起素质的各级调研考试,通过反馈考试、检测结果,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改善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的发展。
1、认真抓好毕业班工作。以夯实双基,促进全面发展,提高毕业考试优生率为目标,加大提优的力度,教导处、教研室加大视导力度,严格督察课程和教学进度的落实情况。
2、因材施教。全校每一个班在开展学情调查的基础上,注意分析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情制定提高质量的对策。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重树自信。对中等生也要关注,促其进一步发展,各年段严把质量关,不让一个掉队。
3、重视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平时的作业、单元练习,期中、期末质量检测,教研组要认真研究,严肃对待,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通过评价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七、措施保障
1、继续加强一、二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6年级的“立体化课程”、“网络式课程”“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教师们认真对待,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并以此作为促进教师队伍建设,骨干教师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2、教导处、教研室着力加强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控,加强对随堂听课的管理。
3、语、数、外等有书面作业的学科,教导处、教科室随时抽查,及时反馈,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工作业绩之一,记录在册。
4、加大质量监控力度,教研室不定期进行质量调研,及时反馈,做出评价,视各学科各级调研结果,对学习气氛浓、班级绝大部分学习积极性高、成绩进步明显的班级,、任课教师大力表扬。
5、不定期抽查笔记。
第二学期教学工作 2003.1
一、指导思想
以江泽民“五·三一”讲话以及十六大报告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十五”的第二年,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校本课程的开发;树立“大教育观”,以“高质量教好每个,高水平创办一流实小”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确立一个信念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的终身发展。
三、明确两个目标
高质量教好每个(育人目标);
高水平建设现代一流实小(办学目标)。
四、着重强调几个意识
教学的责任意识
质量的一流意识
教研的合作意识
工作的全局意识
五、提高我校教学质量的策略:
1、积极开展教育实验与研究,将推进基础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向教研要质量。
2、 抓教学常规,积极进行教学工作评价与考核工作,向教学管理要效益、要质量。
六、几项重点工作
(一) 抓课堂教学研究与调控,向研究要质量。
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加强教学改革研究,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继续抓紧低、中、高年级的“三段一体”调控,力求做到各段目标明确,过程监控,评估。
1、继续深化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继续深入地学习《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各学科新的课程目标,使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上真正加以贯彻落实。
2、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点拨等多种学习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问题走出课堂,在课后进行研究的良性学习循环。
3、重视年级和校级研究课,在不断地研究中,改进教学。研究课鼓励各学科、各年级组教师互相观摩。
4、各教研组要推出代表本教研组最高水平的校级研究课,校级研究课前教研组组长向大家汇报相关内容:
(1)研究课题或专题;(2)研究推进情况;(3)本节课研究的主要问题。
5、校级研究课评课后,教研组及时收集资料,上传教研室。针对各位听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教研组应组织本年级组共同反思;提倡执教修改,再次上研究课,进行教学研究。
(二)抓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向管理要质量。
1、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各教研组集体必须做到“四定”,准时开始,及时填表,在两天内交至教研室。如有特殊情况请事先说明。
所应达到的目标:
(1)调动的学习兴趣,组织活动并进行有序的调控和反馈;
(2)夯实基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3)既面向全体又兼顾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学习暂时有困难的;
(4)积极而恰当运用现代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5)进行有效、全面的作业设计,使基础与发展同步进行;
(6)开发教学资源,注意学科间的整合。
所要思考的问题:
(1)什么东西不给?
(2)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能给激励性的评价?
(3)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给,能引发最大限度的思考与收获?
所应关注的事项:
(1)笔记强调突出教师的个性,发挥个人的独创性,强调实效;
(2)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五十岁以上的教师可以直接在原先的上加以修改,不必每学期重新再备;
(3)本学期课的,必须电子,课前上传至技术中心。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加强随堂听课的管理。
对课堂教学我们提倡三种行为:
(1)教师引导主动探究,自主合作,在体验中理解掌握知识;
(2)师生共同参与对课程课程资料的研究、利用、开发;
(3)师生双向积极主动交往,共同发展,构建民主、平等、多边对话的师生关系。
每节随堂听课的评分表由校务助理收集,由当日听课的中层领导整合听课老师的评价后,与上课交换意见。
重申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上课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对待每个。
(2)作业时要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耐心辅导。
(3)站姿上课,特殊情况,报教导处批准,方可坐着上课。
3、认真对待作业。
课堂作业:按照各年段课标要求,涉及精当,针对性强,注意作业的实效性,面向全体,由错及时订正。作业设计既要避免过量,又要防止作业量少,该练不练的现象。
家庭作业:注意研究布置的策略,可以分层作业,明确要领。提倡综合型、实践型、调查型、研究型等作业布置,各学科可继续适当开展“小课题长作业”的研究,要求及时评价、反馈。
“提笔就是练字时”,在各项作业、考卷等批改中,书写占一定的分值;
(三)认真抓好教学评价工作,,在各级调研考试中争创一流
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研究教学评价,要经得起素质的各级调研考试,通过反馈考试、检测结果,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改善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的发展。
1、认真抓好毕业班工作。以夯实双基,促进全面发展,提高毕业考试优生率为目标,加大提优的力度,教导处、教研室加大视导力度,严格督察课程和教学进度的落实情况。
2、因材施教。全校每一个班在开展学情调查的基础上,注意分析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情制定提高质量的对策。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重树自信。对中等生也要关注,促其进一步发展,各年段严把质量关,不让一个掉队。
3、重视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平时的作业、单元练习,期中、期末质量检测,教研组要认真研究,严肃对待,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通过评价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七、措施保障
1、继续加强一、二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6年级的“立体化课程”、“网络式课程”“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教师们认真对待,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并以此作为促进教师队伍建设,骨干教师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2、教导处、教研室着力加强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控,加强对随堂听课的管理。
3、语、数、外等有书面作业的学科,教导处、教科室随时抽查,及时反馈,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工作业绩之一,记录在册。
4、加大质量监控力度,教研室不定期进行质量调研,及时反馈,做出评价,视各学科各级调研结果,对学习气氛浓、班级绝大部分学习积极性高、成绩进步明显的班级,、任课教师大力表扬。
5、不定期抽查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