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学前创造语言教育经验谈_幼儿语言阅读与识字
很荣幸,我园于2000年初,被定为教育部人文社会"九五"专项课题《学前创造课程及理论构建》语言领域实验园,通过近一年半的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来自身上惊喜的变化,他们初步萌发了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形成聪慧性、敢为性、怀疑性、独创性等创造性人格特征。如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协调发展的自我意识、对挫折的耐受能力等健康的心理特征。盲目服从、机械识记等传统教学的弊端已经逐渐减少。
近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积累一定的经验,形成文字供大家交流,希望得到同行的指导,使自己更上一层楼。
如何在语言领域渗透创造教育?首先要明确学前创造教育的概念及学前创造的语言目标。
学前创造教育概念:是对学前儿童(这里主要指3--6岁的幼儿)实施的创造教育。具体而言,学前教育是旨在使最大限度地内化人类的本质与本质力量,获得更大自由的教育;是以幼儿创造性的充分发展为轴心统合能力和人格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为幼儿高度人性化以达到与自然、与社会及自身和谐的奠基教育;是依据创造原理和创造性发展规律,把造就创造型作为培养主体,实现全体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素质。
学前的语言目标:
1、发展全面的语言才能,即听、说、读等能力,初步学会欣赏性倾听、目标性倾听、辨别性倾听、创造性倾听和批判性倾听。
2、让感知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形成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审美能力,能识别故事、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
3、形成幼儿的文学概念。培养幼儿优秀的人格,特别是创造性人格特征。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传递、接受、转换的工具和表达手段。语言同心理过程中的感知、想象、思维、记忆与心理意向过程中的兴趣、动机、感情意志等密切联系,幼儿语言获得最多途径是创造性的模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中有新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活动中,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在讲述活动中,有利于发展的逻辑思维;从谈话活动中,把自己的所感、所知、所想,通过创造地运用语言表达出来。
一、观念改变
通过阅读大量的创造性理论书籍,研读有关语言发展的理
论依据,亲自聆听专家传授现场报告及指导,观念焕然一新,摒弃传统的教学观,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不断学习现代技术、增加心理指导能力,提高对活动、材料、教学及环境的综合设计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广纳百川,吸取精华,增加创新和预见的能力,通过大量的学习,逐渐向创造型过渡,这是实践创造性语言教学较好的前提。
创造性语言教学的策略:
1、激发兴趣
古人云:"启其蒙而引其趣"。兴趣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调动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对创造力培养非常重要。
2、开阔视野
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提炼生活中的经验。概括事物内在联系,可以促进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达到认识上的飞跃。
3、重视语言发展与创造教学相辅相成
在语言活动中,我们精心设计大量的活动,如:《会飞的猴子》、《小蚂蚁搬豆豆》、《小马怎么啦》、《方形联想识字》……,这些语言活动与创造思维的发展互为联系,在幼儿绘声绘色的叙述中,的联想、对比、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不断地产生。
4、综合利用高科技产品服务教学
幼儿对经验和知识的获得,感知是认识的基础,我园引进大量的电脑光盘、vcd、录像带,幼儿在更直观、形象生动的情景中,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更容易展开联想、想象,从而开发创造性思维。如:在《熟语识字》教学中,利用电脑,幼儿在鼠标的移动中,观看《小斑马开网吧》,幼儿通过图片编故事,采果子组句,思维的创造性、精密性、批判性、跨跃性等随机产生。
5、巧用鼓励,增强自信
在语言活动开展中,善用积极的语言引导
幼儿。如:你讲得真好,跟别人不一样、你很棒,想象得真奇特……。引导想得越多越丰富越好。
6、形式上的创新
语言教学不应拘限于在静止中完成,注意一方面学会"动态"地教,即事物横纵发展,讲述交通工具,应从古时候以步代车到现今快捷的飞行工具,在变化中讲述,在变化中培养幼儿的求变心理。另一方面,可以将语言教学与体育、、艺术等方面综合运用,打破单一科目,让在跑跑跳跳中,在摸索中,在写写画画中体现创造性语言特色。
创设适合培养幼儿创造性语言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索的剌激物、中介和桥梁。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环境与幼儿"对话"。我们一是为幼儿提供进行创造活动所需的物品,简单的如一剪刀、纸笔、有关的书籍等,便于幼儿迅速捕捉自己的创造构想。二是利用墙饰进行专栏记载。如:"我学拍球"记录了幼儿学拍球的经历和感受。是幼儿自己的故事。这样的墙饰可以激励去想、去说、去做、去画,不知不觉中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以上只是进行创造性语言教学的一些经验,在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了许多的不足,有待于不断地探索,如何使受教育的主体---在轻松的中开发潜在的创造潜能,提高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我们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