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6 > > 详细内容

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探索月球的奥秘》课例分析_

让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探索月球的奥秘》课例分析


作者:俞小湖
关键字:技术 教学设计
原文出处:《技术》2005年第3
摘要:


    一、设计思路
    
问题情境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为了实现有意义的探究学习,教师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中,我首先联系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灵活处理。设计了一个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具有感染力的容错内容(带有错误内容的月球录像)进行导入,把问题的难度设在的最近发展区,既有效地激发了表达的欲望,又使他们从中感受到知识获取与传授带来的喜悦。本课的重点任务是运用wordpowerpoint等软件来制作一份月球小报,而不管是用文本框来制作或是用表格来制作,其基本的技能学生都是掌握的,因而,我设计大胆地放手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技能,从而真正学会学习。
    
二、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浏览器的使用,进一步熟练将网页的文章和图片分别保存的技巧。
    2
.学会用wordpowerpoint等软件来制作小报。
    3
.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协作,进而培养其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
    4
.学会网络信息的获取,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过程
    1
.任务的产生
    
导入:同学们,还记得200310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那一瞬间吗?  ()随着长征二号火箭托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中国探索太空的旅程迈开了里程碑式的一大步。那么,你们想不想也和杨利伟叔叔一样,当一名了不起的家呢?俞这里有一段关于宇宙方面的录像,我们一起来仔细地观察一下,然后告诉我,  “小小家你发现了什么
?
    
观看神秘的月球”(,有一定错误内容在内)。教师提出问题:

    (1)
从刚才的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指出错误的内容)
    (2)
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
    (3)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wordpowerpoint等其它你会用的软件来编制一份小报,进行月球科普知识的介绍。

    
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建构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措施。在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后,创设一个虚拟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容错性的材料,呈现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的现象或事实,使产生认知冲突,并赋予学习以挑战性,从而极大地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促使他们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去完成任务,探索知识的奥秘和规律。
    2
.探索实践
    (1)
我们怎样来设计小报?
    (2)
合作交流、分工(收集资料、分工设计)

    
各小组自行分配任务,如美编、文编、策划等。要求下载的内容放在共享的文件夹内,以便大家共同浏览、选择。
    
运用你们刚才想好的方案进行分工设计(网上收集)
    
教师出示相关学习资源网站:
    
月亮网站:http//wwwmooncomcn/moon/scene.php  
    
宇宙天文:http//techchian
com/zh_cn/science/universe/
    
月球探险:http//wwwshukunet/novels/childten/dingdingl2/dingdingl2
html
    
世界空间周:http//wwwcnsagovcn/wsw/mainpage
htm
    
小组分工进行制作。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给予适时的评价、指导。

    
在相互合作、对问题的不断假设与论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彼此的思维过程,使其对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改变了原来固有的思维定势,充分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多角度、全方位地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构建对知识的理解,使学习过程借助其自身的内化活动实现,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3
.完善延伸
    (1)
小报展。展示完成的作品,交流点评。小组成员各自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设计的意图、内容、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或者是你的得意之处。
    (2)
完善自己的作品。
    (3)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
    
用控制论的观点来说: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才能实现控制,没有反馈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通过二次的交流、展示会,让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反馈,实现资源的共享,达到自我认知的不断完善,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与创作过程中得到新知的诞生,形成进一步探究的内在动力,从而成为他们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战胜挫折、顽强前进的力量源泉。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教学系统,对学生实施探究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注重优化教学过程,充分给学生探索、协同学习、自我评价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并且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导入部分。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制造错误陷阱,通过学生的纠错,激发的学习兴趣及好胜心理,从而满足其学习的求知欲。
    2
.学生的主体参与与合作学习发挥得较好,为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师为主导与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
.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是在新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创新。在整堂课中,教师运用得较为成功,通过层层递进,为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奠定了基础,培养了的自学能力。
    
当然,在本堂课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同大家一齐探讨:
    1
.作为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偏多,要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那么学生的自我发挥空间必然受到限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但也不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放任,这就要求教师很好地把握好这一,严格控制好学生的操作时间,并且让明确操作的目的,以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2
.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因此,加强的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还是关键,不然的话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运用也只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