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5 > > 详细内容

多子多福_百姓故事

吴妈经过一个多月的煎熬终于去世了,在这个家庭里,她这个母亲其实早就是多余的了。尽管在她火化的那天,儿女们都在悲天嚎地的哭,尽管这哭声里包含着很多的感激,很多的遗憾!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了。她养了一群儿女,又留有一大堆财产,却落得如此的结果。吴妈这一生也是很悲哀的!
吴妈的丈夫死的那年,吴妈五十六岁,她的两个儿子已经成家单过了,身边还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她的丈夫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向儿女们交待过后事,他说:“你们的妈妈这一辈子不容易,为了拉扯你们五个,她从来没有工作过。我这一走她就断了经济来源,就只有靠这院子里的房租了。你们要是有孝心,成家一个走一个,腾出房子来让你妈养老。只要你妈活着一天,这院子里的六间房就是你妈的全部。也算你们对我一生拉扯你们一场的回报了。你们起誓吧!”跪在地下的是自己的孩子们,一共九个,其中还有两个儿媳,两个还不懂事的孙子。大儿子带头:“爸,您放心吧!只要我妈活着一天,这院子里的房子谁也不许动一个手指头和一个心思,谁要是动了一个手指头就是违背爸爸的遗言,就是不肖子孙,就会不得好死。”父亲闭上眼睛,终于安详的走了。痛失亲人的哀伤笼罩着全家。那时有谁不想真心实意地孝敬孤寡的老母,让九泉之下的父亲放心呢。那是一九九零年,父亲享年六十岁,按老人们的话说“六十岁也算得上是架鹤西行了”。
吴妈的丈夫走了,留下她一个人拉扯着另外的三个没成家的孩子,又经过了十年抗战才算完成了使命,她的孩子们终于都长大了,终于都成家了。也终于都走出了这个祖宗留下的院子了。六十六岁的吴妈年龄还不算大,但她的大孙子、大孙女却都已经十四、五岁了。三代同堂,天伦之乐。算一算家里大大小小已经混到十七口子人了。要说,孩子们都算是孝敬的。也并没有违背先父的遗嘱,就连刚成家不久的老儿子也都在几个月前搬出去了。吴妈一个人住着一个十间房子的大院子,(这几年孩子们把东西厢房也都盖起来了)。还有什么不高兴的理由呢!
要说吴妈一个人住着一个大院子,倒是有些屈心。其实这院子里的另外五间房子早已经出租给别人了。因为有这几间房子的房租,吴妈的儿女们就都没了后顾之忧。为了清静,吴妈还让那两户人家单开了院门,所以,吴妈也算得上是一个人住着一个院子。
自从老儿子结婚走出这个家门儿的时刻起,吴妈真有翻身解放的感觉,她心里想:“自己终于可以轻松的活几天了”。
吴妈虽然身为长辈,又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就当了两个儿媳妇的婆婆,但她却没学会摆谱、耍赖,她始终认为都是自己的亲人,伺候他们是自己应该的。就是过年、过节,吴妈也是亲自下厨,媳妇们也只是打打下手罢了。儿女们都长大了,可在她的眼里,他们仍然是自己的孩子。她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理由放弃伺候他们的义务,她的勤恳已经成了习惯了。连一句怨言心里也是没有的。就是昨天,大儿子在班儿上来了电话:(孩子们攒钱给她装的)“,妈,晚上我们回去吃饭,还有事和您商量呢!”吴妈一边在自由市场买菜、买肉,心里还一边琢磨:“好些日子没回来了,这不年、不节的,又不是星期天,两口子究竟有什么事呀?”尽管吴妈心里犯着嘀咕,但她仍然盼着儿子回来。人老了孩子就成了她心里唯一的寄托。
吴妈在烹饪上有一手好技术,这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练出来的。一桌子好饭、好菜在她利落的手中早就预备好了。为了要保持温度,一个个还都用大碗扣上了。孩子们回来她总是高兴的,尤其是这些年家里的孩子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清静,逢年过节,她倒还有些盼着他们。人越老脾气越贱,好像自己就是专门儿为他们而活着似的。儿女们只要来个电话,她就有些激动,要是能回家吃个饭,她的心里立刻就揣揣不安的。这不是大儿子没进门之前她的心思还老是在他的身上呢。大儿子也已经是个四十多岁的了,在单位里还是个部门领导,可在她面前永远都是个长不大,需要别人照顾的孩子。
大儿子两口子在她的盼望中终于踩着钟点儿进门了,这是规矩,进了门儿就洗手吃饭。一边吃,嘴上还一边说:“好吃!好吃!有老妈的娘家就是温暖!”这是一句表扬的话,并不比在单位里表扬他的下属们更诚恳。可在吴妈的心里,这就如同一济强心针。永远鼓励着她再接再厉。当桌上杯盘狼迹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一天的来访即将结束,两口子吃饱喝足就要走了。临走的时候大儿子才说:“妈,从明天起,小娜就住您这儿吧!这儿离“城北中学”近。另外也让她给您做个伴儿”。这就是他跟吴妈“商量”的事情,并不比在单位里命令他的下属更客观。
秀娟是吴妈唯一的女儿,目前,在这世界上也只有她是吴妈的贴心人了。可为了一碗水端平,秀娟在这个家里是最受委屈的。晚上秀娟来了,带着孩子和几样蔬菜,她从来是晚上来,没有特殊的情况她是不在娘家吃饭的。秀娟首先发现了小娜,尽管小娜一个人独占着奶奶家最西侧的一间屋子,而没有露面。可那辆崭新的山地车还是说明小娜来了。秀娟没有进屋,直接去了西侧的房子。这期间她的气就已经上来了。小娜正趴在桌上写作业,秀娟没好气地说:“小娜,你怎么会在奶奶家呀?”小娜没来得及跟姑姑和小表弟打招呼,姑姑就已经发问了。所以,小娜只好回答:“我怎么就不能在奶奶家呢?”她心里想:“这样更好,省得说我没礼貌了!”小娜正是逆反的年龄。一看姑姑的态度就生出抵触的情绪了。说完,她转过头去,跟着录音机里放着的歌曲摇晃着脑袋,再也不理秀娟了。秀娟没有从侄女那得到要领,又看到小娜一付不予理睬的样子,气就更大了。因此,她大声地问:“你来几天了?”小娜没有抬头却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答:“两天了,怎么了?”秀娟自言自语:“真是属耗子的,我就一天没来他们就钻了空子”。秀娟在这儿磨磨蹭蹭,她的孩子就一个人跑到东屋找姥姥去了。要说关于小娜的事,她应该直接去问吴妈,可她看见他们就有气,这气虽然冲的是他们的大人,可在孩子身上流露出来也是难免的。为了母亲,秀娟真是一片苦心,甘愿在孩子面前自讨没趣。她冲着头冲里的小娜继续说:“小娜,你什么时候走啊?”小娜正在业,有个人老在这儿捣乱,她就有些不耐烦了,因此,也没好气地答:“这你问我爸、妈去,我怎么知道啊!”被小孩子顶了一顿秀娟上了火:“好,我这就问你爸、妈去!”她这才气哼哼的向东屋走去。这时,吴妈已经跟着小外孙找过来了。
秀娟拿起电话,不顾吴妈的劝阻拨了号,是大嫂接听的。她刚一听到小姑子秀娟的声音,就心有余悸的递给了自己的丈夫:“快!快!你们家的姑奶奶,听口气是兴师问罪来了!”“喂!秀娟呀?对,我是大哥。”
“你先别发火好不好?”
“咳!我这不有点儿困难吗?”
“你大嫂的头疼病又犯了。”
“俩孩子有点儿照顾不过来。”
“谁说不心疼妈了?”
“别!别!你千万别上单位闹去,到年底我就接走还不行吗?”
“对,就几个月!”
“我保证。我发誓” “好好!我带头儿还不行吗!”
“好!好!我给妈钱”“你说吧!”
“行!三百就三百!”
撂下电话,秀娟终于出了一口气。
吴妈知道女儿跟她大哥翻脸是因为心疼自己,可十指连心如今儿子有困难她也不能不管呀!看着女儿生气,吴妈也是左右为难。她劝说着女儿:“娟儿,别为这点儿小事生气了,妈这不是好好儿的吗!”“妈,您怎么就不明白呢!咱家哥们儿多,一个跟着一个比,最开始,您要是不给我大哥看孩子,那来的“家庭园”呀?这两年好不容易没有小孩子了,您的筋骨刚轻松轻松,就又痒痒了不是!”秀娟用生气的口气开导着自己那善良的母亲。可事情已经这样了,秀娟也没有别的办法。
这事还真让秀娟说对了,小娜在奶奶家住了不到一个月,小刚就来了。小刚是吴妈二儿子的孩子,跟小娜在一个学校上学。要说小娜来奶奶家,吴妈的大儿子还跟吴妈说了一声,可二儿子却连个招呼也不打,就把儿子派来了。小刚是自己来的,晃晃的一个大小伙子,已经是高中的了。他还用得着别人跟着吗?吴妈的孙子们原本就是被吴妈娇惯出来的。小钢一到就自动找了个房间住扎下了。住了两天后,吴妈才接到二儿子从单位打过来的电话:“妈,小钢也住您那吧!反正一个羊也是赶,两个羊也是放,他们哥儿俩还有个伴儿呢。”就这么一句话,孩子就名正言顺的住进奶奶家来了。当然,又一间房子被孙子小刚占领了。
三儿媳妇是个小学,她才不会把自己上小学的孩子交给没文化的老人来带呢,但是她有她的主意。过了没几天三儿子就打电话来了:“妈,小敏她们学校老是加班加点的,我们家吃饭都没规律了,孩子正在长身体,以后晚上在你哪儿入伙得了?”……又一轮儿天伦之乐的高潮到来了。
秀娟被她的三个哥哥们气得直哭,可她有什么办法。她唯一的办法就是天天晚上回到娘家来替妈妈干活儿,因为,娘家又成了“集体食堂”了。
吴妈的孩子们都健谈。言多语失,有时在饭桌上就谈崩了,吴妈好像还禁的住受累,但乱哄哄的环境,吴妈就禁受不住了,吴妈有心口疼的老病。自从老伴儿去世,一个人支撑着一个家庭的时候开始,这病就经常犯。全家人除了小娟好像都习以为常了。这几年也许是吴妈老了,除了心口疼又增加了一个头晕的病。好像比她的老病还要厉害一些呢。可争吵起来的孩子们不管不顾,即使吴妈撂下饭碗无奈的走出去,他们也还是要坚持着把问题争论清楚才肯停止呢。也许是孩子们大了,经常不见面的缘故,话怎么会越来越不投机了呢,外边的事情左右着他们各自的头脑,总是让他们的意见统一不起来。在饭桌上发生争吵的事情就越来越多。要说,吴妈的孩子们也算孝顺,除了不干活以外,没有一个跟吴妈顶过嘴的。偶尔也会嘘寒问暖。可真正把吴妈放在心里的恐怕就是女儿秀娟了。
男人们也许都是粗心大意的,因为吴妈的孩子现在都是男人了。在他们眼里,吴妈永远都是年轻的,永远都有照顾他们的精力。乱哄哄的一天终于又结束了,到了晚上吴妈终于能和孙子、孙女一起坐下来看看电视了。这么多年,吴妈在电视面前都是听孩子们的。慢慢的,她也养成看动画片的习惯了。反正是解闷,看什么不是看呀!在动画片的间歇,小娜问奶奶:“奶奶咱们家人口怎么这么多,一天到晚的怎么这么乱呀?”吴妈还没想好怎么来回答孙女的问话。孙子小刚就抢着回答:“这问题别来问奶奶,要问回你们家问你爸爸去!”“我爸爸怎么知道呀?”小娜不解的问。“你爸爸是老大,老大!知道吗?”小刚一付小大人儿似的答。小娜还是不理解,她说:“老大怎么了?老大也不一定什么都知道呀?哥,你到底什么意思呀?”小钢翻翻眼做出个鬼脸说:“老大吗,就是除了奶奶以外,全家人都会以他为榜样啊!”小娜真是不解世事,她还以为哥哥小钢说的是好话呢,就喜笑颜开的说:“其实,我也特佩服我爸,我妈说,家里的事情,没有一样是他办不成的。”小刚被妹妹那种不知好歹的态度惹恼了。他坐在沙发上伸出一只脚来,指着自己的脚后跟儿对小娜说:“唉!看见没有,这就是你的脸皮,比我这脚后跟儿还厚呢!”小娜恍然明白了,原来哥哥是在讽刺爸爸。她生气了,忽然一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满脸通红的走向电话。小钢也明白了,他赶紧跑过去按住了电话的开启健,并且还一边嘲笑的对着妹妹:“干什么?告状呀?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本事!”小娜就是要告状,不但要告诉爸爸,还要告诉二叔。所以她开始拉哥哥小钢的手,可她那有力气拉开小钢呀。两人在电话旁你推我搡、你夺我抢的打了起来。吴妈再也坐不住了,她从电视里回过神来,走向两个孩子。“钢,好孩子,撒手!让着妹妹!”奶奶的介入,小钢的倔劲儿反倒上来了:“我就是不让着她,谁让她那个臭爸爸老是欺负您呢。”小娜也哭开了:“我爸爸怎么了?准是奶奶瞎说的!”小钢更气愤了:“奶奶说什么了?看来你连奶奶也想一起告了?好了,你现在就告,告完你爸。立刻滚蛋!”小钢撒开了手。小娜更大声地哭起来。孩子们的争吵,吴妈历来是没有办法的,这已经是历史了。可如今,她年岁大了,已经把她淘汰了。她变得眩晕起来,要不是小钢及时地把她搀扶住,她一定会摔倒的。看见奶奶这样,小娜也不敢再哭了。她赶紧跟哥哥一起把奶奶扶到了床上。吴妈病了!
一个多月的操劳和杂乱,让吴妈住了一周的医院。当然,儿女们也是忙前跑后的伺候着。充分显示着这个家庭的孝道。吴妈心里又生出暖融融的幸福感。这幸福的感觉让她的头脑有些错乱。女儿小娟的建议她也就无意采纳了。她才不能借这个机会赶走孙子、孙女。他们离不开她,她也离不开她这群孝顺的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