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5 > > 详细内容

《中秋节》英语课_一年级英语教案

 【教学目的】

  1.在网上收集有关节日的大量,通过对节日的描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2.比较中外不同节日文化的内涵,培养跨文化的国际交流意识。

  3.通过生活实例,使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教学重点】使了解并且比较中外文化的差异;能熟练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途径;交际法和视听法。

  【教具准备】网络、实物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以日常问候语引入到节日的话题(greetings)师生对唱一首歌曲《are you happy?》,从而引入节日主题,让列举他们所熟悉的节日。

  2.提问:你能猜到最喜欢哪个节日吗?为什么?(can you guess which festival i like best?why?)3.导入课题:中秋节(look!what’s this?what do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the moon?)用一段动画传递中秋节信息,让说出月饼、嫦娥、团圆等相关。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task1—reading)1.网上阅读,了解中秋节的相关。问:月亮中美丽的嫦娥有着美丽的传

  说,你想了解吗?(you know the beautiful ladychang’e has its beautiful stories.do you want to read them?)展示legend(中秋传说)、traditions&customs(传统风俗)和background(背景)等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在电子词典的帮助下,自主进行网络搜索和浏览,阅读网页各个板块的内容。

  2.自我检测(self-test)自我测试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相关问题:哪些内容和中秋节相关?(which are related to mid-autumn day?)月饼的象征意义是什么?(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moon cake?)三、文化比较,文化渗透(task2&3—listening and speaking)1.观看一个美国家庭过感恩节的录像(you see an american family are having their thanks giving dinner.listen and watch carefully,trying to find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id-autumn day and thanksgiving.)感受纯正的口语,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这些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文化差异。

  2.听力测验(quiz)完成听力检测题,由计算机判断正误;师生互动反馈。

  3.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 degrees of adjectives)展示一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flash动画,提供不同的形容词;让仿照示例,同桌之间互相练习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四、拓展学习,寓学于乐1.电脑游戏(1)单词银行(wordbank)让在规定时间内,正确输入本单元的单词,累计得分;通过竞赛的形式,获最高分者为优胜。

  (2)“嫦娥”问答(ladychang’e)帮助“嫦娥”正确回答五个问题,使她逐渐飞上月亮和她的玉兔团聚;巩固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2.享受网络利用网站自主搜索世界各国的节日,分析、比较和中外节日的异同点。

  3.课后练习(task4—writing)(1)收集更多节日的相关,下节课进行介绍。

  (2)发电子邮件给一个外国网友,介绍一个中国节日;发一封邮件给教师介绍一个外国节日。

  五、学习评价,享受成功(survey)1.通过一份评价表来评估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2.全班齐唱《但愿人长久》结束本课。

点评

  由于教师的素养较高,整堂课教学似行云如流水,听来让人赏心悦目,可圈可点之处有三:

  1.重视构造学习的环境。课的内容是“中秋节”,如果就课教课,所授知识的文化色彩与学科的背景反差甚大。教师在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后,播放了一段美国家庭过感恩节的录像:原汁原味的对白增强学生的听力,模仿对话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真实情境更让发现、区别和体会到中外节日的共性、差异和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

  2.重视培养获取的能力。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求学生在电子词典的帮助下,有选择性的阅读教师预制的主题网页,利用各板块提供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在拓展学习阶段,更是让在“做中学”:通过网络查找介绍世界各国节日的书籍、图片、卡片、诗句和等。在“网络享受”中,让感受了一场“头脑风暴”。

  3.重视检测反馈,关注教学实效。本课通过计算机完成的检测有两次:一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围绕着“哪些内容和中秋节相关?”、“月饼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两个问题,检测对阅读内容理解情况;二在听力结束时设计了检测,使教师对全课的教学效果有所掌握,以便及时反馈和对教学进行调整。

  ■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上海部) 黄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