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_高一语文
一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②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③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④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⑤。那第十一期(五月二十五日)里,有一篇林莽⑥先生作的《白莽印象记》,中间说:
“他做了好些诗,又译过匈牙利诗人彼得斐⑦的几首诗,当时的《奔流》⑧的编辑者鲁迅接到了他的投稿,便来信要和他会面,但他却是不愿见名人的人,结果是鲁迅自己跑来找他,竭力鼓励他学的工作,但他终于不能坐在亭子间里写,又去跑他的路⑨了。不久,他又一次的被了捕。……”
这里所说的我们的事情其实是不确的。白莽并没有这么高慢⑩,他曾经到过我的寓所来,但也不是因为我要求和他会面;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轻率的写信去叫他。我们想见的原因很平常,那时他所投的是从德文译出的彼得斐传,我就发信去讨原文,原文是载在诗集前面的,邮寄不便,他就亲自送来了。看去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11)是黑黑的,当时的谈话我已经忘却,只记得他自说姓徐,象山人;我问他为什么代你收信的女士是这么一个怪名字(怎么怪法,现在也忘却了),他说她就喜欢起得这么怪,罗曼蒂克(12),自己也有些和她不大对劲了。就只剩了这一点。
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误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曲译。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字的,都改成“民众诗人”了。第二天又接到他一封来信,说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我便写一封信去解释说初次相会,说话不多,也是人之常情,并且告诉他不应该由自己的爱憎,将原文改变。因为他的原书留在我这里了,就将我所藏的两本集子送给他,问他可能再译几首诗,以供读者的参看。他果然译了几首,自己拿来了,我们就谈的比第一回多一些。这传和诗,后来就登在《奔流》第二卷第五本,即最末的一本里。
我们第三次相见,我记得是在一个热天,有人打门了,我去开门时,来的就是白莽,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这时他才告诉我他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籍全被没收了,连我送他的那两本;身上的袍子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没有夹衫,而必须穿长衣,所以只好这么出汗。我想,这大约就是林莽先生说的“又一次的被了捕”的那一次了。
我很欣幸他的得释,就赶紧付给稿费,使他可以买一件夹衫,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13)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14)了。那两本书,原是极平常的,一本散文,一本诗集,据德文译者说,这是他搜集起来的,虽在匈牙利本国,也还没有这么完全的本子,然而印在《莱克朗氏万有文库》(15)(reclam’s universal-bibliothek)中,倘在德国,就随处可得,也值不到一元钱。不过在我是一种宝贝,因为这是三十年前,正当我热爱彼得斐的时候,特地托丸善书店(16)从德国去买来的,那时还恐怕因为书极便宜,店员不肯经手,开口时非常惴惴(17)。后来大地抵在身边,只是情随事迁(18) ,已没有翻译的意思了,这回便决计送给这也如我的那时一样,热爱彼得斐的诗的青年,算是给它寻得了一个好着落。所以还郑重其事,托柔石亲自送去的。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19)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二
我的决不邀投稿者相见,其实也并不完全因为谦虚,其中含着省事的分子?(20)也不少。由于历来的经验,我知道青年们,尤其是文学青年们,十之九是感觉很敏,自尊心也很旺盛的,一不小心,极容易得到误解,所以倒是故意回避的时候多。见面尚且怕,更不必说敢有托付了。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
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21)里。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总之,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大约最初的一回他就告诉我是姓赵,名平复。但他又曾谈起他家乡的豪绅的气焰之盛,说是有一个绅士,以为他的名字好,要给儿子用,叫他不要用这名字了。所以我疑心他的原名是“平福”,平稳而有福,才正中乡绅的意,对于“复”字却未必有这么热心。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22),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 (23),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
他躲在寓里弄文学,也创作,也翻译,我们往来了许多日,说得投合起来了,于是另外约定了几个同意(24)的青年,设立朝华社(25)。目的是在绍介(26)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27),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来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接着就印《朝花旬刊》,印《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印《艺苑朝华》(28),算都在循着这条线,只有其中的一本《蕗谷虹儿画选》(29),是为了扫荡上海滩(30)上的“艺术家”,即戳穿叶灵凤(31)这纸老虎而印的。
然而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除买纸之外,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如跑印刷局,制图,校字之类。可是往往不如意,说起来皱着眉头。看他旧作品,都很有悲观的气息,但实际上并不然,他相信人们是好的。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的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
不过朝花社不久就倒闭了,我也不想说清其中的原因,总之是柔石的理想的头,先碰了一个大钉子,力气固然白化(32),此外还得去借一百块钱来付纸帐。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33)的怀疑减少了,有时也叹息道,“真会这样的么?……”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
他于是一面将自己所应得的朝花社的残书送到明日书店和光华书局去,希望还能够收回几文钱,一面就拼命的译书,准备还借款,这就是卖给商务印书馆的《丹麦短篇小说集》(34)和戈理基(35)作的长篇小说《阿而泰莫诺夫之事业》。但我想,这些译稿,也许去年已被兵火(36)烧掉了。
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四尺的。这方法很不好,有时我在路上遇见他,只要在相距三四尺前后或左右有一个年青漂亮的女人,我便会疑心就是他的朋友。但他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可就走得近了,简直扶住我,因为怕我被汽车或电车撞死;我这面也为他近视而又要照顾别人担心,大家都仓皇失措的愁一路,所以倘不是万不得已,我是不大和他一同出去的,我实在看得他吃力,因而自己也吃力。
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他终于决定地改变了,有一回,曾经明白的告诉我,此后应该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的答道:只要学起来!
他说的并不是空话,真也在从新学起来了,其实他曾经带了一个朋友来访我,那就是冯铿女士。谈了一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蒂克,急于事功 (37);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我其实也并不比我所怕见的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高明。
她的体质是弱的,也并不美丽。
三
直到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之后,我才知道我所认识的白莽,就是在《拓荒者》(38)上做诗的殷夫。有一次大会时,我便带了一本德译的,一个美国的新闻记者所做的中国游记(39)去送他,这不过以为他可以由此练习德文,另外并无深意。然而他没有来。我只得又托了柔石。
但不久,他们竟一同被捕,我的那一本书,也被没收,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了。
四
明日书店要出一种期刊(40),请柔石去做编辑,他答应了;书店还想印我的译著,托他来问版税(41)的办法,我便将我和北新书局所订的合同抄了一份交给他,他向衣袋里一塞,匆匆的走了。其时是一九三一年一月十六日的夜间,而不料这一去,竟就是我和他相见的末一回,竟就是我们的永诀。
第二天,他就在一个会场上被捕了,衣袋里还藏着我那印书的合同,听说官厅因此正在找寻我。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的偈子(42)。这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苦海的惟一的好办法,“剑侠”的盼不到,最自在的惟此而已。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43)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44)。
这一夜,我烧掉了朋友们的旧信札,就和女人抱着孩子走在一个客栈里。不几天,即听得外面纷纷传我被捕,或是被杀了,柔石的消息却很少。有的说,他曾经被巡捕带到明日书店里,问是否是编辑;有的说,他曾经被巡捕带往北新书局去,问是否是柔石,手上上了铐,可见案情是重的。但怎样的案情,却谁也不明白。
他在囚系中(45),我见过两次他写给同乡(46)的信,第一回是这样的——
“我与三十五位同犯(七个女的)于昨日到龙华。并于昨夜上了镣,开犯从未上镣之纪录。此案累及(47)太大,我一时恐难出狱,书店事望兄为我代办之。现亦好,且跟殷夫兄学德文,此事可告周先生;望周先生勿念,我等未受刑。捕房和公安局,几次问周先生地址,但我那里知道,诸望勿念。祝好!
赵少雄 一月二十四日
以上正面
“洋铁饭碗,要二三只
如不能见面,可将东西
望转交赵少雄”
以上背面。
他的心情并未改变,想学德文,更加努力;也仍在记念我,像在马路上行走时候一般。但他信里有些话是错误的,犯而上镣,并非从他们开始,但他向来看得官场还太高,以为文明至今(48),到他们才开始了严酷。其实是不然的。果然,第二封信就很不同,措词非常惨苦,且说冯女士的面目都浮肿了,可惜我没有抄下这封信。其时传说也更加纷繁,说他可以赎出的也有,说他已经解往南京的多也有,毫无确言;而用函电来探问我的消息的也多起来,连母亲在北京也急得生病了,我只得一一发信去更正,这样的大约有二十天。
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49)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
“惯于长夜(50)过春时,挈妇将雏(51)鬓有丝。
梦里依稀(52)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53)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54),怒向刀丛觅小诗(55)。
吟罢低眉(56)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57)。”
但末二句,后来不确了,我终于将这写给了一个日本的歌人(58)。
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我记得柔石在年底(59)曾回故乡,住了好些时,到上海后很受朋友的责备。他悲愤的对我说,他的母亲双眼已经失明了,要他多住几天,他怎么能够就走呢?我知道这是失明的母亲的眷眷(60)的心,柔石的拳拳(61)的心。当《北斗》(62)创刊时,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然而不能够,只得选了一幅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夫人(63)的木刻,名曰《牺牲》,是一个母亲悲哀地献出她的儿子去的,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
同时被难的四个青年文学家之中,李伟森我没有会见过,胡也频在上海也只见过一次面,谈了几句天。较熟的要算白莽,即殷夫了,他曾经和我通过信,投过稿,但现在寻起来,一无所得,想必是十七那夜统统烧掉了,那时我还没有知道被捕的也有白莽。然而那本《彼得斐诗集》却在的,翻了一遍,也没有什么,只在一首《wahlspruch》(格言)的旁边,也钢笔写的四行译文道:
“生命诚宝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又在第二叶(64)上,写着“徐培根”(65)三个字,我疑心这是他的真姓名。
五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 ,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二月七—八日
① 选自《南腔北调集》(《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最初发表于1933年4月1日《现代》第二卷第六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疯狂地进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等五位左联革命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国民党政府设在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警备司令部”。现状鲁迅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现状》等文章,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进行深刻的揭露。1933年2月7日至8日,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又写了这篇纪念文章。
② 〔竦身〕身体向上耸。竦,通“耸”。
③ 〔五个青年作家〕指本文所说的五位共产党员作家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和胡也频。白莽(1909-1931),另一笔名殷夫,原名徐柏庭,浙江象山人。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人。冯铿(1907-1931),又名岭梅,广东潮洲人。李伟森,又名求实,湖北武昌人。胡也频(1903-1931),福建福州人。
④ 〔《文艺新闻》〕一个综合性的文艺周刊。1931年上海创刊,共出60期,1932年6月20日停刊。
⑤ 〔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左联”五位作家被捕遇害的消息,《文艺新闻》第三号(1931年3月30日)以“在地狱或人世的作家?”为题,用读者向编者打听五位作家下落的方式,首次透露出来。
⑥ 〔林莽〕即楼适夷,浙江余姚人,作家、翻译家。“左联”成员。
⑦ 〔彼得斐(1823-1849)〕通译“裴多菲”,匈牙利著名爱国诗人。他写了许多优秀诗歌,并积极参加反对专制主义的活动。1849年在保卫祖国、抵抗奥地利和沙皇俄国侵略的战争中牺牲。
⑧ 〔《奔流》〕鲁迅、郁达夫主编的一个进步文艺月刊。
⑨ 〔跑他的路〕暗指去做他的革命工作。
⑩ 〔高慢〕自高而傲慢。
(11)〔颜色〕这里是脸色的意思。颜,脸。
(12)〔罗曼蒂克〕romantic的音译,也译作“浪漫”。这里有富于幻想、喜欢新奇的意味。
(13)〔捕房〕即巡捕房,是当时帝国主义在租界设立的警察局。
(14)〔明珠投暗〕一般“明珠暗投”,比喻怀才不遇。这里比喻好东西落到坏人手里。
(15)〔《莱克郎氏万有文库》〕1867年德国出版的文学丛书。
(16)〔丸善书店〕日本东京一家出售西文书籍的书店。
(17)〔惴惴(zhuì zhuì)〕忧愁,恐惧。这里是担心的意思。
(18)〔情随事迁〕心情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
(19)〔三道头〕当时上海公共租界里的巡官。因为他们制服袖上缀有三道倒“人”字形标志,被称作“三道头”,含有厌恶、鄙视的意味。
(20)〔分子〕这里是成分的意思。
(21)〔那〕现在“哪”。
(22)〔台(tāi)州的宁海〕宁海在清代属台州府,作者照旧习惯说“台州的宁海”。
(23)〔方孝孺(1357-1402)〕浙江宁海人。明惠帝朱允炆(wén)时的翰林侍讲、文学博士。建文四年(1402)惠帝的叔父燕王朱棣起兵攻陷南京,自立为帝(即永乐帝),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他坚决不从,惨遭杀害,被灭十族。
(24)〔同意〕这里是意见相同的意思。
(25)〔朝华社〕又称朝花社,由鲁迅发起和领导的新文学社团。1928年11月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柔石、许广平等。曾出版《朝花旬刊》,印制《艺苑朝华》等。
(26)〔绍介〕即“介绍”。
(27)〔版画〕木刻、石刻、铜刻等画的总称。
(28)〔《艺苑朝华》〕朝华社出版的美术丛刊,鲁迅、柔石编。1929至1930年出版《近代木刻选集》《蕗(lù)谷宏儿画选》等外国作品五辑。
(29)〔《蕗谷宏儿画选》〕鲁迅选编,并作《小引》。《小引》后来收在《集外集拾遗》。蕗谷宏儿,现代日本画家,以插图画著名。
(30)〔上海滩〕对上海的一种称呼,这里含有对庸俗势利的上海社会生活的不满的意味。
(31)〔叶灵凤〕当时一个庸俗无聊的文人。有一个时期常为刊物和文艺书籍设计封面或者作插图,大都是模仿甚至剽窃蕗谷宏儿的作品。
(32)〔化(huā)〕同“花”,花费。
(33)〔“人心惟危”说〕“人心惟危”是《尚书·大禹谟》里的一句话,意思是人心险恶难测。这里指剥削阶级及其御用文人的骗人、卖友、逐利的卑劣品质。
(34)〔《丹麦短篇小说集》〕收柔石翻译安徒生等作家的作品11篇,署名金桥,曾列为朝花社《北欧文艺丛书》之四。1929年4月登过广告,但未出版。1937年3月增加淡秋翻译的6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35)〔戈理基〕现译作“高尔基”。
(36)〔兵火〕指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进犯上海闸北。当时商务印书馆遭到轰炸,所以鲁迅有这些译稿被烧的揣测。
(37)〔急于事功〕做事急于求成。
(38)〔《拓荒者》〕“左联”领导的一个文艺期刊。
(39)〔一个美国的新闻记者所做的中国游记〕鲁迅1931年1月15日日记:“以strang 之china’s reise赠白莽。” strang即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china’s reise即《中国游记》。
(40)〔一种期刊〕即《语丝》。
(41)〔版税〕出版机构向著译者支付稿酬的一种办法,即按图书印数和定价的百分比付给报酬。
(42)〔《说岳全传》……偈子〕《说岳全传》(清代钱采著)里说:镇江金山寺有个和尚,反对秦桧,当秦桧派差役何立去捉他时,他正在给大家讲经,念了一个偈子(佛经中的唱词)就坐化(盘膝端坐而死)了。这个偈子里有“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两句。西方,就是佛家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俗称“西天”。
(43)〔涅槃(niè pán)〕佛教用语,梵文音译,意思是寂灭、解脱,指佛和高僧的逝世,也叫圆寂,指佛教所信奉的超脱生死的最高境界。
(44)〔我于是逃走〕柔石被捕后,鲁迅于1931年1月20日携家属避居黄陆路花园庄,2月28日回寓。
(45)〔囚系〕监禁。
(46)〔同乡〕指王育和,当时是慎昌钟表行的职员。柔石在狱中通过送饭人带信给他,由他送周建人转给鲁迅。
(47)〔累及〕牵连。
(48)〔以为文明至今〕意思是,以为官场一向都是文明的。
(49)〔积习〕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这里指一有感触就要提笔写诗的习惯。
(50)〔长夜〕这里比喻在反动统治下的黑暗日子。
(51)〔挈妇将雏(chú)〕携带着妻和孩子。挈,拉住。将,扶着。雏,这里指小孩。
(52)〔依稀〕仿佛、不清晰。
(53)〔城头变换大(dài)王旗〕指1929年和1930年国民党中央政府同地方军阀之间的混战。大王,对强盗首领的称呼,这里指军阀。
(54)〔忍看朋辈成新鬼〕忍心看着朋友们一个个被反动派杀害。
(55)〔怒向刀丛觅小诗〕愤怒地面对着(敌人)丛集的刀剑(指当时的白色恐怖)写下诗句。觅,搜求。
(56)〔低眉〕:低头
(57)〔缁(zī)衣〕黑色的衣服。
(58)〔一个日本的歌人〕指山本初枝,1932年7月11日,作者将此诗写成小幅,托内山书店寄给她。
(59)〔年底〕指1930年年底。
(60)〔眷眷(juàn juàn)〕怀念,依依不舍。
(61)〔拳拳〕诚挚恳切。
(62)〔《北斗》〕“左联”的一个文艺月刊。1931年9月20日创刊于上海。
(63)〔珂勒惠支夫人(1867-1945)〕德国进步女版画家,她的作品大多以工农的苦难生活和革命斗争为内容。“左联”五位烈士被害时,她和世界进步文艺家联名提出抗议。希特勒上台后,禁止她的作品出版和展出。
(64)〔叶〕同“页”。
(65)〔徐培根〕白莽的哥哥。
(66)〔向子期(约227-272)〕向秀,字子期,魏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好友嵇康、吕安被司马昭杀害后,他很悲痛,写了一篇《思旧赋》来纪念他们。由于当时处在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之下,向秀不能直书其事来表达自己的哀思,所以文章写得短而隐晦,全文只有156个字。
(67)〔延口残喘〕延长一口残余的呼吸。意思是努力挣扎着勉强活下去。
学习重点:
一 探讨文章主旨
二 揣摩重点语句
练习:
一 试探讨下列疑难。
1.标题上“忘却”二字,有什么特定含义?将“忘却”与“记念”联结起来,似相矛盾包含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目的是纪念五位革命作家,控诉国民党政府的暴行,但只写自己与五位作家的交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 讨论:对于柔石的“迂”该怎样理解?有一种意见认为,“迂”就是迂腐,拘泥于陈旧的生活准则,不适应新时代。鲁迅先生说柔石“颇有点迂”,意思是感到不无遗憾。你是怎么看的?
三 揣摩下列句子,回答句后的问题。
1.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辣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前面说的是“悲愤”,为什么后面说“悲哀”?)
2.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
(“不敢”“不愿”“不屑”表明他们各自怎样的政治态度?反映当时怎样的局面?)
3.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字的,都改成“民众诗人”了。
(“民众”与“国民”有什么区别?这说明白莽什么样的爱憎感情?)
4. 4.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
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
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后边的话,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原来如此!……”为什么单独成段?试把蕴含的意思补写出来。)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忍看”原为“眼看”,“刀丛”原为“刀边”。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6.“我与三十五位同犯……以上背面。”
(作者转述这封信的大意就可以了,为什么要照录原信?)
四 背诵“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和课文第五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