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4 > > 详细内容

MBA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和解析_考研MBA

一、基础知识(10分,每小题1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参观展览的人不记其数,但秩序井然,看来主办者在组织工作上的确下了很大功夫。

 b、新建的这座商业大厦,装修得富丽堂煌,来商厦购物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

 c、你可千万别把这些稗官野史当成信史,那里面掺杂着许多虚无缥缈的事。

 d、老人虽已年逾古稀,但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每天都要到村头去转上两转。

 2、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不刊(登载)之论自诩(夸耀)化险为夷(平安)

 b、连篇累(连续)牍虔(恭敬)诚披(劈开)荆斩棘

 c、横征暴敛(搜刮)矜(自夸)持欲盖弥(更加)彰

 d、礼尚(注重)往来匹(个人)敌赦过宥(宽恕)罪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这短短的一段文字,还把柴进和洪教头两人的面目也刻画出来了,笔墨之_______达到极点。

 (2)经营方法改变后,这条商业街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_________的景象。

 (3)所有生命_________全部的遗传密码,都是统一的。

 (4)把那些__________党纪国法,敢于顶风作案的干部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a、经济荒凉机体违反b、经济萧条机体违犯c、精炼萧条机体违反d、精炼荒凉肌体违犯4)“违反”仅是不遵守或不符合法规,而“违犯”则指违背和触犯了法规,该句指明“顶风作案”,当然应用“违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你别看他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处理这样的问题应是游刃有余的。

 b、上一些开国之君,在开国之初多能励精图治,但是能始终如一者并不多见。

 c、诚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烦恼只要哈哈一笑便能涣然冰释,笑只不过是改变情绪的一种方法。

 d、这部小说的宗旨在于启发读者思考社会问题,虽然伤害了部分人的感情,但其初衷却是未可厚非的。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是一组是:

 _________古代的一些作家,__________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_________他们_________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思想中_________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__________他们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真理。

 a、虽然并但是如果就所以b、尽管并但是既然也因而c、尽管也可是即使也因而d、虽然也可是既然就所以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立场、方法、观点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

 b、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单位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措施。

 d、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7、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他的笑话讲不完。

 b、在《我的首长》这篇文章中,他写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c、小王回到了宿舍,发现老朱和他的朋友仍然坐在那里聊天。

 d、董事长看到总经理非常高兴,不由分说地把他拉到了办公室里。

 8、下列六句话组合成一段文字,合理的顺序是:

 ①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②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③不知是何时,在哪里④总之,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⑤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⑥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③②⑥⑤④c、①⑥②③⑤④d、①⑥③②④⑤

 9、下列各项中对修辞手法所作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它所有的桠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工似的。”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b、“日本纱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c、“赵树理长期把根扎在太行山的土壤里,汲取乡土里的营养,开出浓郁的鲜花,结出香甜的硕果。”这里运用了比拟的手法。

 d、“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这里运用了反问的手法。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名著《史记》开创了纪传体著作的先河。

 b、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大师巴金的重要作品。

 c、《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悲惨世界》都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d、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

 二、阅读理解(20分)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一段现代文,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①这是临流的小楼一角,立在浔阳江畔,白塔洋头。

 ②江楼并排五间,我寄寓其中的一室。面积不大,建筑朴素简陋。南面一排纸窗,窗棂上雕着拙朴的图案。窗外却是一幅曼妙无比的天然图画。连绵起伏的青山横亘在前,青翠扑人。山下的小村襟山带水,零落的村舍,掩映在绿树丛中。早晚升起缕缕炊烟,斜阳影里,织结遥远的梦境。村外田畴一片,碧波无垠。一条晶莹的小河,穿过田野,蜿蜒地流向村口。村口一座石桥,两岸乌桕,把小河迎进村里。

 ③窗下是镇日潺潺的浔江,对岸有一座路亭,亭边系一只挪亚方舟式的渡船。东望白塔洋,烟波浩渺,白茫茫一望无际。普照寺玲珑透剔的琉璃阁矗立其间,远处是隐约苍茫的天涯云树。

 ④这不是什么名山胜水,平凡得地图上找不到,方志中无记载,只在唐宋人的画境中似曾相识。它未经名人雅士的讽咏礼赞,不著一字,自然风流。它不是珠围翠绕、搔首弄姿的名媛闺秀,而是蓬门筚户中光彩照人的碧玉,荆钗布裙,风鬟雾鬓,自有她天生质朴的气韵。

 ⑤“故乡多少佳山水,不似西湖浪得名。”

 ⑥我抄下刘大白的诗句,张之素壁,当作“江楼铭”。

 11、下列对文章结构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②/③/④⑤⑥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交代江楼的位置,第二部分写景,第三部分抒情。

 b、①/②③④⑤⑥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总写,第二部分是分述,全文是总分结构。

 c、①②③/④⑤/⑥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景,第二部分抒情,第三部分议论。

 d、①②③/④⑤⑥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景,景中寓情;第二部分抒情。

 12、下列对文章第②段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登山临高,放眼望去,描绘出一幅山村的“天然图画”,使人感到一种本色的美。

 b、作者写江楼不大,作者的居室也不大,但窗棂上“拙朴的图案”,使人感到一种质朴的美。

 c、作者倚窗俯瞰,写山写水,写人写物,并由眼前的山水引起对于“织结遥远的梦”的无限遐想。

 d、作者由山上写到山下,由村内写到村外,由小河写到石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山水画。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从复句关系来看是:(2分)

 a、目的关系b、转折关系c、因果关系d、条件关系

 14、文中第④自然段用对比和比喻的方法突出了江楼景色的哪三种美?(3分)(每种不超过5个字)

 15、“珠围翠绕,搔首弄姿的名媛闺秀”,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不超过6个字)

 16、作者抄下刘大白的诗句作“江楼铭”,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不超过10个字)

 (二)文言文阅读(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太宗得鹞①,绝俊异②,私自臂之③,望见郑公(即魏征,封郑国公),乃藏于怀。公知之④,遂前白事⑤,因语古帝王逸豫⑥,微以讽谏⑦。语久,帝惜鹞且死⑧,而素严敬征⑨,欲尽其言⑩。征语不时尽⑾,鹞死怀中。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绝(2)白事(3)讽谏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

 三、写作(20分)

 19、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五百字左右的议,题目自拟。

 解放初期,有一次毛泽东和周谷城谈话。毛泽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周谷城回答说:“成功也是失败之母”。毛泽东思索了一下,说:“你讲得好。”


2000年mba入学考试分析

 

 一、基础知识(10分,每小题1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参观展览的人不记其数,但秩序井然,看来主办者在组织工作上的确下了很大功夫。

 b、新建的这座商业大厦,装修得富丽堂煌,来商厦购物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

 c、你可千万别把这些稗官野史当成信史,那里面掺杂着许多虚无缥缈的事。

 d、老人虽已年逾古稀,但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每天都要到村头去转上两转。

 答案:d.提示:a、应为“不计其数”。b、应为“富丽堂皇”。c、应为“稗官野史”。

 2、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不刊(登载)之论自诩(夸耀)化险为夷(平安)

 b、连篇累(连续)牍虔(恭敬)诚披(劈开)荆斩棘c、横征暴敛(搜刮)矜(自夸)持欲盖弥(更加)彰d、礼尚(注重)往来匹(个人)敌赦过宥(宽恕)罪答案:b.提示:a、刊:修改。c、矜:拘谨,慎重。d、匹:比得上,相当。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这短短的一段文字,还把柴进和洪教头两人的面目也刻画出来了,笔墨之_______达到极点。

 (2)经营方法改变后,这条商业街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_________的景象。

 (3)所有生命_________全部的遗传密码,都是统一的。

 (4)把那些__________党纪国法,敢于顶风作案的干部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a、经济荒凉机体违反b、经济萧条机体违犯c、精炼萧条机体违反d、精炼荒凉肌体违犯答案:b.提示:(1)用极少的笔墨描写出较多人物,应用“经济”形容。(2)经营不景气应用“萧条”形容。(3)“肌体”仅指人或物。该句指“所有生命”,应用“机体”。(4)“违反”仅是不遵守或不符合法规,而 “违犯”则指违背和触犯了法规,该句指明“顶风作案”,当然应用“违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你别看他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处理这样的问题应是游刃有余的。

 b、上一些开国之君,在开国之初多能励精图治,但是能始终如一者并不多见。

 c、诚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烦恼只要哈哈一笑便能涣然冰释,笑只不过是改变情绪的一种方法。

 d、这部小说的宗旨在于启发读者思考社会问题,虽然伤害了部分人的感情,但其初衷却是未可厚非的。

 答案:c.提示:“涣然冰释”用于指误会、疑虑等完全消除,用于“烦恼”不够恰当。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是一组是:

 _________古代的一些作家,__________不完全是唯物主义者,_________他们_________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思想中_________不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成分,__________他们能够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出一定的客观真理。

 a、虽然并但是如果就所以b、尽管并但是既然也因而c、尽管也可是即使也因而d、虽然也可是既然就所以答案:a提示:第四个空的句子有明显的假设意味,应填“如果”。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要学会用正确的立场、方法、观点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

 b、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单位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的措施。

 d、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答案:d.提示:a、不合逻辑顺序,应:提出、分析、解决(问题)。b、搭配不当,“详细的规定”是对“政策”而言,“深刻的说明”是对“理论”而言。c、成分赘余,或删去“防止”,或删去“不再”或“不”。

 7、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a、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他的笑话讲不完。

 b、在《我的首长》这篇文章中,他写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c、小王回到了宿舍,发现老朱和他的朋友仍然坐在那里聊天。

 d、董事长看到总经理非常高兴,不由分说地把他拉到了办公室里。

 答案:b.提示:a、“他的笑话”是这个“十分有趣的人”讲的,还是有关他本人的,有歧义。c、“他的朋友”中的“他”,既可理解为“老朱”,也可理解为“小王”。d、“非常高兴”的人,既可理解为“总经理”,也可理解为“董事长”。

 8、下列六句话组合成一段文字,合理的顺序是:

 ①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②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③不知是何时,在哪里④总之,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⑤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⑥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③②⑥⑤④c、①⑥②③⑤④d、①⑥③②④⑤答案:a.提示: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安排顺序。

 9、下列各项中对修辞手法所作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它所有的桠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工似的。”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b、“日本纱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c、“赵树理长期把根扎在太行山的土壤里,汲取乡土里的营养,开出浓郁的鲜花,结出香甜的硕果。”这里运用了比拟的手法。

 d、“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这里运用了反问的手法。

 答案:a.提示:a并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只是表示类似。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名著《史记》开创了纪传体著作的先河。

 b、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大师巴金的重要作品。

 c、《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悲惨世界》都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d、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

 答案:c.提示:《悲惨世界》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

 二、阅读理解(20分)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一段现代文,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①这是临流的小楼一角,立在浔阳江畔,白塔洋头。

 ②江楼并排五间,我寄寓其中的一室。面积不大,建筑朴素简陋。南面一排纸窗,窗棂上雕着拙朴的图案。窗外却是一幅曼妙无比的天然图画。连绵起伏的青山横亘在前,青翠扑人。山下的小村襟山带水,零落的村舍,掩映在绿树丛中。早晚升起缕缕炊烟,斜阳影里,织结遥远的梦境。村外田畴一片,碧波无垠。一条晶莹的小河,穿过田野,蜿蜒地流向村口。村口一座石桥,两岸乌桕,把小河迎进村里。

 ③窗下是镇日潺潺的浔江,对岸有一座路亭,亭边系一只挪亚方舟式的渡船。东望白塔洋,烟波浩渺,白茫茫一望无际。普照寺玲珑透剔的琉璃阁矗立其间,远处是隐约苍茫的天涯云树。

 ④这不是什么名山胜水,平凡得地图上找不到,方志中无记载,只在唐宋人的画境中似曾相识。它未经名人雅士的讽咏礼赞,不著一字,自然风流。它不是珠围翠绕、搔首弄姿的名媛闺秀,而是蓬门筚户中光彩照人的碧玉,荆钗布裙,风鬟雾鬓,自有她天生质朴的气韵。

 ⑤“故乡多少佳山水,不似西湖浪得名。”

 ⑥我抄下刘大白的诗句,张之素壁,当作“江楼铭”。

 11、下列对文章结构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②/③/④⑤⑥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交代江楼的位置,第二部分写景,第三部分抒情。

 b、①/②③④⑤⑥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总写,第二部分是分述,全文是总分结构。

 c、①②③/④⑤/⑥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景,第二部分抒情,第三部分议论。

 d、①②③/④⑤⑥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景,景中寓情;第二部分抒情。

 12、下列对文章第②段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登山临高,放眼望去,描绘出一幅山村的“天然图画”,使人感到一种本色的美。

 b、作者写江楼不大,作者的居室也不大,但窗棂上“拙朴的图案”,使人感到一种质朴的美。

 c、作者倚窗俯瞰,写山写水,写人写物,并由眼前的山水引起对于“织结遥远的梦”的无限遐想。

 d、作者由山上写到山下,由村内写到村外,由小河写到石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山水画。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从复句关系来看是:(2分)

 a、目的关系b、转折关系c、因果关系d、条件关系

 14、文中第④自然段用对比和比喻的方法突出了江楼景色的哪三种美?(3分)(每种不超过5个字)

 15、“珠围翠绕,搔首弄姿的名媛闺秀”,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不超过6个字)

 16、作者抄下刘大白的诗句作“江楼铭”,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不超过10个字)

 答案:11、d.12、d.13、b.14、画境之美、自然之美、质朴之美。

 15、造作的风景。16、引用名言,强化主题。

 提示:11、a②不是交待江楼的位置。b①不是总写。

 c、⑤不是抒情。12、a、c中“登山临高”、“倚窗俯瞰”、“写人写物”等分析都是无中生有,不符原文。b、分析得过于片面。13、该句是未用关联词语的转折复句。14、注意把握对比句的后句。15、以人喻景。

 

     


(二)文言文阅读(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太宗得鹞①,绝俊异②,私自臂之③,望见郑公(即魏征,封郑国公),乃藏于怀。公知之④,遂前白事⑤,因语古帝王逸豫⑥,微以讽谏⑦。语久,帝惜鹞且死⑧,而素严敬征⑨,欲尽其言⑩。征语不时尽⑾,鹞死怀中。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绝(2)白事(3)讽谏答案:

 (1)绝:极,非常。

 (2)白事:陈述事情。

 (3)讽谏:劝谏。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

 答案:(魏征故意)说得时间很长,太宗担心鹞鹰将要捂死,于是更加尊敬魏征,而想让他把话说得短些。

 注释①太宗:指唐太宗。鹞(yao四声):鹞鹰,比鹰小的猛禽。

 ②绝:极,非常。俊异:漂亮、非同一般。

 ③私:私下。臂之:把鹞鹰放在胳臂上。

 ④公:指魏征。

 ⑤前:向前去。白事:报告、陈述事情。白:下对上说。

 ⑥逸豫:安逸享乐。

 ⑦微:暗暗地。讽谏:劝谏。

 ⑧惜:怜惜、担心。且:将。

 ⑨素:更加。严敬:尊敬。

 ⑩尽:使动用法。让他的话短。

 ⑾不时尽:没有时间停止,指不停地说。

 译文唐太宗得到一只鹞鹰,极其漂亮,(太宗)私下里把鹞鹰架在胳臂上,看到魏征来了,就把鹞鹰藏在怀里。魏征知道这件事(看出来了),就走向前去汇报事情,就势(向太宗)讲古代帝王由于安逸享乐而亡国的故事,暗暗地劝谏太宗。(魏征故意)说得时间很长,太宗担心鹞鹰捂死,于是更加尊敬魏征,是想让他把话说得短些。魏征说个没完,鹞鹰(最终)捂死在(太宗)怀里。

 三、写作(20分)

 19、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五百字左右的议,题目自拟。

 解放初期,有一次毛泽东和周谷城谈话。毛泽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周谷城回答说:“成功也是失败之母”。毛泽东思索了一下,说:“你讲得好。”

 论证提示:

 1、要指出周谷城的话,暗含着这样一层意思:警告毛泽东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要走李自成的老路。

 2、简要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重点论证“成功也是失败之母”。

 

 3、力求扣到mba上来,可列举某些公司经营者在大红大紫之后垮台的事实,说明如果成功后不思进取也会失败的道理。

 参考标题:

 《成功也是失败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