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培养_幼儿社会性培养
如何对进行个性培养
幼儿期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合作行为是社会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需要。
目前,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幼儿与同伴之间接触的机会相对减少,在家很少遇到需要合作的环境。使许多幼儿并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加上的宠爱和教育方式的不当,往往使不自觉的产生较强的独立心理。尊重人,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我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从多方面为幼儿创造和提供合作的机会与环境,使学会和掌握分享、轮流、互相合作、协商等与同伴友好合作的技能。
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必须从实际水平出发,有目的、有、有针对性的进行
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提高幼儿的道德意识,必须与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紧密结合。由于情感具有强烈、短暂的特点,我们必须重视情感对幼儿所起的作用。情感是人们社会交往与合作的纽带,和谐的交往气氛可以增进幼儿对合作活动的需要,增强合作的积极性,促进经验的积累。
二、从激发的道德情感着手,加强行为训练
采取积极的措施,逐步扩大合作范围,使
幼儿在活动中产生与同伴合作的愿望与需要,体会合作的乐趣。让幼儿在活动中增加幼儿的相互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会谦让,学会尊重改变独占心理,引导在矛盾突发时,学会克服自己。
三、给孩子创造和提供充分的合作机会,重视家长工作,坚持与园的教育一致的原则
儿童合作行为是社会交往及其社会化的必要途径。针对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乏伙伴的特点,应给予孩子创造提供更多的与同领伙伴交往的机会。
按照心理学和学的研究,在和、父母、同龄人、年长者的合作交往中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的行为对幼儿直接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要培养的良好个性,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是至关重要的。
由此可见,关于对儿童社会化合作的形象性方面的研究都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即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家庭影响的核心,而成人不切实际的说教,对不良性格的姑息迁就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会在孩子身上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情况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使我们更加感到,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良好的个性的培养,必须使家庭与园的一致,重视和提高的认识,不失时机的帮助幼儿克服任性,自我为中心等不利合作特点和缺点,培养积极的成长,适时的调整孩子的管教与关心方式。